六年级创新语文综合提高卷(四)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3084527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创新语文综合提高卷(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创新语文综合提高卷(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创新语文综合提高卷(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创新语文综合提高卷(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创新语文综合提高卷(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创新语文综合提高卷(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创新语文综合提高卷(四)(总分:120分 时间:90分钟)班级 姓名 成绩 考试开始了!大家请认真进入答卷状态,胆大心细、头脑清醒!祝大家取得好成绩!注意:本考试拒绝作弊!我探究!我快乐!我会成功!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8分)1选出带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 沮丧j粗糙co 腼腆din几绺li一望无垠ynB 崭新zhn存贮ch 鸟巢cho瑰丽gu真知灼见zhuC 掺假chn围歼jin迁徙x怅惘chng千丝万缕lD 粘贴zhn宝藏zng鸡冠gun猜度du枝折花落sh2选出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A 鞠躬蓑笠道歉不记其数眼花缭乱B 分辨秘诀融洽长吁短叹克苦

2、钻研C 篆刻松驰莽撞阴谋诡计翻来覆去D 憔悴糟蹋颠簸令人目眩花团锦簇3选出划线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A 屹然(山峰高耸的样子)危楼耸立(危险) 琼楼玉宇(美玉)摩肩接踵(脚后跟)B 硕大(大) 秉烛夜游(拿、握) 拾金不昧(糊涂、不明白)寥如晨星(稀少)C 陶冶(制造陶器)有条不紊(乱) 盛气凌人(欺侮)疲惫不堪(忍受)D 突兀(高高地突起) 却之门外(推辞、拒绝) 冥思苦想(深沉、深奥)惴惴不安(形容发愁害怕的样子)4选出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组关联词:()虚心地承认错误、缺点,决心改正这些错误、缺点,从错误、缺点中学会新的知识、本领,能使认识不断深化,逐步掌握规律,取得胜利。A 只要或

3、者才从而B 只有或者就因而C 只要并且就因而D 只有并且才从而5适合填在下列横线上的一组短语是:()联欢会上,他奏出一支曲子,像一样畅达,像一样宛转,像一样轻柔,像一样炽热。A 烈焰卷腾的篝火拂动花枝的春风 空山幽谷的鸟鸣冲出峡谷的溪水B 拂动花枝的春风空山幽谷的鸟鸣 冲出峡谷的溪水烈焰卷腾的篝火C 空山幽谷的鸟鸣冲出峡谷的溪水 烈焰卷腾的篝火拂动花枝的春风D 冲出峡谷的溪水空山幽谷的鸟鸣 拂动花枝的春风烈焰卷腾的篝火6选出句中划线词语不是表示事物名称的一项:()A 琴棋书画他样样都会。B 松兰竹梅是画家的爱物。C 笔墨纸砚都准备好了。D 日月星辰都是他观察的对象。7选出划线词的感情色彩与其他

4、三句不同的一项:()A 我要骄傲地告诉他: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B 这个人喜欢夸夸其谈。C 自满的人往往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D 他竟干出这种事来,实在是聪明过头了。8选出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方法的一项:()A 风带着雨星,像在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B 人民的救星来了,毛泽东的队伍来了,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C 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了,这几天像过节一样热闹。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9根据提示要求,选出下列句子朗读重音标得正确的一项:()A 强调“打电话”这个意思:他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B 强调“不能迟到”这个意思:今天下午的会你可要准时啊!

5、C 强调“不止一次”这个意思:这次考试他又得了第一名。D 强调不知道的内容:我不知道他明天会不会来。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10“磨”字应查“广”部、13画;“蔽”字应查“艹”部,11画。( )11“老”字第五画应该是撇,“切”字的第二画应是竖提。( )12.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好读书,不好读书”七个字,下联也是“好读书,不好读书”这七个字,根据其含义可判断出这四个“好”字的读音次是ho、ho、ho、ho。( )13. 对“两个报社的记者都到我们学校来采访过”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而对“两个国家的总理都对这个问题发表了意见”这句话却只能有种理解。( )14.“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

6、绕着太阳转的”与“谁都承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这两句话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15“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这句话可缩成“城市安静下来。”( )16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都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17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木匠业、中药业、中医业,造纸业崇拜的祖师分别是鲁班、李时珍、华佗和蔡伦。( )三、填空题。(每题空白处均为1分,共12分)18请按朗读的习惯,将“哪”、“哇”、“啊”三个字分别填入下面三句话的括号里,使句子读来上口,听来顺耳。(1)桂林的山真秀( ),像翠绿的屏障。(2)漓江的水真绿( ),绿得逼人的眼。(3

7、)桂林的山真险(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19有些词因为有几个词义,所以会有不同的反义词,例如“饱”就有“饿”和“瘪”两个反义词。请给下列各句里的“老”找出反义词,每句只能用个字表示。(1)昨天,我和小华在老地方下了一盘棋。 ( )(2)井冈山是红军的老根据地。 ( )(3)外婆虽然已到老年,仍然坚持下地干活。( )(4)我刚学炒菜时,肉丝总是炒得太老。 ( )20根据所给诗的上句填出下句。(1)竹外桃花三两枝, (2)不识庐山真面目, (3)小荷才露尖尖角, (4)天下兴亡, (5)谁言寸草心, 四、阅读理解。(每题2分,共14分)香港人(1)我是香港人。可是,几十年来我却十分害怕说自己是香港

8、人。倘若无意中说了,便会引起心灵长久的惊悸和恐慌。(2)本来,对于故乡,中国人的怀乡之情是浓烈的。(3)我在黄河万里行中,遇见一妇人,她诉说自己一家三代就有八人葬身黄河洪水中。可是,她一家还是舍不得离开黄河。她说:“离开了黄河就像没了脊梁,人就像散了架;离开了就想它,想得不可开交,想得死去活来”(4)我在南雄珠矶巷采访,听来一个小插曲:有个美籍华人在夏威夷旅行,遇上另一个华人,问起祖籍何方。答曰:广东南雄珠矶巷。问者诧异:“珠矶巷?那么你的脚趾最后一只是重甲?”答曰:“如假包换!”随即脱鞋脱袜,果然如此。问者也急忙脱鞋展示,也是重甲。这是珠矶人世代天成的特殊标记啊!于是,他乡遇故人,都说几十年

9、没回祖籍故乡了,思乡之情顿涌心头,两个游子在异域抱头痛哭。(5)思乡,是中华民族凝重的乡土情怀。离开故乡,“万里悲秋常作客”,便有一种莫名的孤独,可知道,世上最难忍的便是孤独?(6)可是我不能思乡,因为我的故乡在香港郊外一个僻静的山村,在那漫长的荒唐年代,你说思乡,不就是思念香港,思念资本主义?噢,还有思念殖民主义这不成了叛徒,特务,再加上殖民主义的走狗,奴才吗?(7)我是从香港郊外一个孤零零的果园来到广州闹市,从偏僻的独户果园到一个人生活在千百万人之中,竟然也觉得孤独。这种孤独是革命氛围下的一种不可言状的心理隔阂,人们戏称“香港仔”,把我和“广州人”隔开,筑成一堵无形的墙。就像鲁迅小说中“我

10、”和闰土,尽管同饮一江水,同吃大米饭,同说一种地道的粤语,总有点格格不入,似乎生活中渗入了某种悲哀。(8)在孤独中,我却不能思乡,每每有思乡之念,我极力强迫自己,把故乡的人和事渐渐忘了。然而,故乡清冽的浣花溪,故乡云雾缭绕的大雾山,故乡桃花源般的乡居,故乡客家人的围龙屋,我们家独特的荔枝园,还有故乡中各种有小说模特魅力的人物和故事我能淡忘吗?我能从心灵里彻底清洗干净吗?故乡那惊慌失色的面孔何时露出笑容,好像雨季雷雨刚过,大地重现柔和的秋光;好像芬芳的白莲上的黄色花粉,充满爱的温暖的阳光,照耀着青葱的群山。故乡的自然,好像刚醒来的少女,两眼有时睁开有时闭合,然后又慢慢地沉入梦乡(9)我盼望着,盼

11、望着 有一天,我能自豪地说:“我是香港人!”(10)这一天,终于来临了。(11)“一九九七!”(12)香港,你有祖国作为坚强的后盾,你在母亲的亲切关怀下,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一天,在世界大事记中将留下色彩十分浓重的一页;这一天,全体海内外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在翘首遥望,都在欢呼雀跃,为香港回归祖国而纵情欢呼,为中华民族的胜利而纵情歌唱!21作者写(3)(4)段的目的是()A为了表现中国人故土难离的陈旧观念。B借以表达作者思念故土大陆的感情。C为了表达中华民族凝重的乡土情怀。D为了表达老妇人和美籍华人的孤独。22.作者生活在广州千百万人之中,为什么还感到孤独?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3.第(

12、7)段划线的句子中用了比喻的手法,用 比喻 。24.第(7)段中“同饮一江水,同吃大米饭,同说一种地道的粤语,总有点格格不入”,这里“格格不入”的对象是指()A“我”和闰土B鲁迅和闰土C 作者和广州人 D香港人和广州人25.第(8)段中作者极力渲染故乡山水田园的优美景色,其用意是()A 写故乡的美景,为了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B 为了向人们展示故乡的景物特色,说明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C 故乡的山水显示出勃勃的生机,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D 说明自己离乡多年,这些优美的景物已渐渐淡忘了。26.“我真的有乡思不得。”这是从原文中抽出的一句话,如果还原,应插入()A(5)(6)之间 B(6)(7)之间C(7)(8)之间D(8)(9)之间27下列选项中与原文划线句子“可知道,世上最难忍的便是孤独?”句式相同的是()A 假如走在路上什么都可以捡,可每个人又只能捡一件,你们都想捡到什么呢?B 那口古井给人们付出了多少力气,可它向人们要过报酬吗?C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牧羊姑娘的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