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3063502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把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把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把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把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把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把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把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如何把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如何把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看过的一则案例: 江苏某小学教师王老师,在反思他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不关注教师的作文批语。他对此做了一个调查,将学生新近完成的一篇作文精心批阅,写上详尽的批语,分发下去。一个星期后,在单元考试中又出了相同的作文题和相同的写作要求。在批卷时,王老师将学生的前后两篇同题作文进行了对照,结果发现56名学生中有49名同学写了相同题材,而这49名相同题材作文中,仅有8名学生能看出较为“珍惜”教师的心血,研读了批语中的指导,对作文做了修改和调整。这一发现引起了王老师的深思,他逐个地找学生谈心交流

2、,又深刻反思自己习以为常的作文批阅方式,感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师评价霸权”惹的祸:学生因为被动挨“批”,而失去写作和修改的兴趣;教师、学生、文本三方缺少交流,“师生间平等互动”只是口号于是,王老师经过思考,确立了一个校本小课题提高小学作文批阅的有效性研究。 王老师确立了小课题后,就开始围绕这一课题,查阅相关资料,设计新的作文批阅形式,并在实践中进行尝试:在批好的作文后面增加“回音壁”栏,留给学生写“对教师批语的批语”;讲评作文之前,留给学生对比阅读自己原作与改后作的时间;增加面批比率,与学生一道赏析他们的得意之作;鼓励学生进行“第二次习作”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不看教师评语的现象不见了

3、,学生主动和教师交流的热情提高了。在这个案例中,王老师把小课题研究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整个过程思路很清楚,收到了显著的成效。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小课题研究并不神秘,无非就是动脑、细致的工作,让工作更有效。 今天,我们就从小课题研究入手,从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问题出发,让我们来共同了解、认识小课题研究。那么,小课题研究是怎样与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怎样从小课题研究中获得愉快的教育、幸福的教育呢? 因此,我希望今天和大家一起开启这样的一段美好的航程。 一、走近小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就是教师的自我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4、,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这段文字中,回答了这样三个问题: 1、课题研究是谁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 3、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显然,课题研究是教师自身的研究,即“自我”的研究,不是为了领导、也不是为了上级有关部门而研究的;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很明确,即从问题出发,是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不需要也没有必要研究和自己不相关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提交一篇结题报告或研究论文,而更主要的是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进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

5、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三个问题也是教师做课题研究首先要明确的问题,这样才能在课题研究中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肯于钻研。 (二)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小课题研究有什么具体的特点?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发挥小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呢? 下面,我们从两则课堂教学案例谈起: 案例1:“站起来就说” 顾老师任教初三语文,最近为班上的学生不愿发言而大伤脑筋。经过一番考察,顾老师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课堂时间紧,发言机会少,才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挫伤。于是,顾老师根据中国青年报上一篇文章的启示,尝让学生“站起来就说”。同时,他对本班学生做了一个征求意见调查,居然有54%的支持率。然而真正让

6、学生“站起来就说”时,竟没有一人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于是,顾老师私下征求部分学生的意见,认为不能光凭“激励”,还得“强迫”,于是顾老师又公布了一项新的规定:“每周每个学生语文课上主动发言不少于两次;凡少于两次的同学必须当众唱歌,必要时还得请家长逐周累计发言次数,奖励前三名。”这个措施果然有效果,课堂气氛也随即“活跃”起来。然而,顾老师很快又发现:少数同学是前半周看热闹,后半周胡乱找几个问题提提,答答,完全是应付老师。针对这种新的情况,顾老师经过反复思考,又采取了“要点提问法”、“即时提问法”,对那些一堂课上一次都没主动发言以及心不在焉的学生突然提问。伴随着这样的“软硬兼施”,学生们的强迫感日渐

7、消失,慢慢习惯了“站起来就说”的形式,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性主动起来了。 案例2: 与克隆作业过过招 任教五年级语文的王老师,意外发现本班部分学生有长期抄袭作业的现象。但她控制住了自己的恼怒,先是不动声色地与个别学生接触,了解具体情况。然后,她决定与“克隆作业过过招”。 王老师首先设置了专题作业评讲课。评讲课上她先表扬了所有语文作业全对的学生。然后让这些学生当小老师,为大家作解题示范,几个抄作业的学生自然就“挂黑板”了。尽管在座的学生多心知肚明,但王老师仍未解开真相,这让“抄手”们十分愧疚。 接着,王老师又组织学生们自编自导了“诚信为金”节目,大家通过讲故事、演话剧、夸典型、表决心等丰富多彩的文

8、艺形式,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同学们“诚实守信”的意识。此外,王老师还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出针对性改进。首先,她在班上建立了学习互助小组,引导学生们积极、正确地对待学困生并给以学习援助;其次,她在平时的新授课上,特别留心学困生的表现,有针对地调整教学节奏;最后,她在作业批阅中增大了面批的分量,更加关注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这样一来,同学们渐渐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诚挚关心,抄袭专业的现象渐渐减少,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以上两个案例就是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的经典案例。在案例中,揭示出了小课题研究的几个具体特点: 1、课题研究的“自我”性: 课题研究是谁的研究?为谁而研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不困难的

9、。从上述两个案例中,两位教师的研究都是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问题而研究,是为了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而研究,显然不是为别人而研究,也不是为学校领导的研究,给不是为上级部门而研究。研究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是“我”的研究,是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而进行的研究。因此,教师们搞的小课题研究具有“自我”性,真正是:问题源于我,研究由于我,成果归于我。 2、课题研究的问题性: 问题是课题研究的起点,任何研究都是建立在问题基础之上的研究。比如,“学生不愿发言怎么办?”“学生互相抄袭作业怎么办?”“作文评讲课怎样更有实效?”“小组合作效率不高怎么办?”“学生预习效果不佳

10、怎么办?”“讲过多遍的题目学生还做错怎么办”“小组互动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学生课外阅读量小、语文素养缺乏怎么办”、“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怎么办”、“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进度完不成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广大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往往又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很让人苦恼、很头疼,很影响正常的教学情绪,而且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所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课题研究,同时也没有必要做课题研究。 3、课题研究的微观性: 我们之所以称之为小课题研究,其着眼点就是一个“小”字。小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很小,往往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点”问题

11、,或者是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细节,或者是班里的某一个学生。 再如,小课题 “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分化的研究”、“小学低年级图画识字策略的研究”等课题,第一个课题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分化问题,第二个课题关注的是识字问题,而且都进行了一些界定,研究范围很小。因此,这些课题就具有了一定的普现实意义,它就是适合于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去研究的课题。这类课题都具有“小”的特性,是微观的研究课题,也是我们教师能够进行研究的课题。 4、课题研究的真实性: 真实是相对于虚假而言的,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就是“真问题”。如,前面提到的问题:“学生上课发言不积极怎么办?”“如何根据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更有

12、实效?”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经常遭遇的最为真实的、最为常见的、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都是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而不是虚构、虚假的、不存在的问题。 5、课题研究的即时性: 小课题研究的即时性,包含着这样两层含义: 一方面,小课题是来自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具有随机性、偶发性、情景性,出现的问题往往不是事前预设的、准备好了的问题,更不是提前已经知道的问题,常常都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不期而至的问题。如刚才案例中王老师意外发现学生有抄袭的现象,于是决定“与克隆作业过过招”。再如,某一天忽然发现某个学生情绪很低落,还爱惹是生非;又如发现某学生接连几天课堂上总是迷迷糊糊的

13、,时不时还打瞌睡等,这些都是偶发的问题,意外发现的问题。 另一方面,小课题研究周期相对较短,通常情况下不超过一年,少则半年,甚至是几个月或几周就可以完成一项小课题的研究任务。这种即时性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于广大一线教师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自身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种新的研究方式。 比如,刚才提到的“发现某学生接连几天课堂上总是迷迷糊糊的,时不时还打瞌睡”,这里面一定是有问题的。那么,这个问题在哪里?怎样去解决?我们就可以作一个案例来研究,可以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弄清楚事情的原因,然后想办法解决,这样可能就挽救了一个学生。这个课题我估计一两周就可能结题。 6、课题研究的目的性: 笑话:数到一千

14、一个人失眠,有一天去看大夫,对大夫说: “大夫,我晚上睡不着觉,怎么办呢?” 大夫回答说:“我教你一个偏方:你每天躺下后,试着数数,一直数到一千,过几天再来找我。” 过了几天,这个人又来找大夫。大夫问: “最近失眠怎么样啊?” 病人说:“大夫,我好几次都是数到五百多时,就困得不行了。后来只好起床,喝了些浓咖啡,提了提神,好不容易才数到一千。可数到一千后又睡不着了。” 评析:这是一个笑话:病人不知道大夫为什么要让他数到一千个数?也就是说不知道大夫让他数到一千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一个糊涂虫。 目前,我们教师中不乏就像这个病人一样的,做课题研究的目的性不很清晰。因此常常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困惑:我做课题研

15、究究竟是为了干吗呢?也就是说,他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这样一来,往往把课题研究当成是一种工作负担,尤其是对学校要求做的课题研究持着一种敷衍、反感、抵制的态度。 我们认为,老师们做课题研究只是一个抓手,目的不在于完成了一份结题报告或一篇优美的文章,而是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比如,一名老师的小课题充分利用学习卷进行语文预习的研究,这个课题有涵盖着两个主题:学习卷和预习。而且在这个课题中,二者又是交叉的。在进行这项课题研究中,需要将二者完美结合起来,不断反思、总结、改进,最终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不做这个课题,可能平时也会考虑这个问题,但不会像在做这个课题时这样深入地思考、改进、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做课题研究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这就像战士手中的枪,打击敌人才是目的;就是农民手中的锄头,目的是刨土、种庄稼。我们往往就是借助课题研究这个抓手,来不断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提升我们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以上是小课题研究的六大特点,揭示了小课题研究一些内在的要素。这六大特点显示了与我们以往做的课题有着很大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