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管理的定义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3061048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杆管理的定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标杆管理的定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标杆管理的定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标杆管理的定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标杆管理的定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杆管理的定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杆管理又称“基准管理”,其本质是不断寻找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不断 地“测量分析与持续改进”。标杆管理是创造模版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创造自身的管理模式或工作模版,是实现管理创新并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佳工具。标杆环:又称为“泓冰标杆环”。它由立标、对标、达标、创标四个环节构成,前后 衔接,形成持续改进、围绕“创建规则”和“标准本身”的不断超越、螺旋上升 的良性循环。立标有两重含义,其一为选择业内外最佳的实践方法,以此作为基准、 作为学习对象。其二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塑造最佳学习样板,可以是具体方法、 某个流程、某个管理模式、甚至是某个先进个人,成为企业内部其他部门或个人 的榜样,即试点工作。对标对照

2、标杆测量分析,发现自身的短板、寻找差距,并分析与尝试 自身的改进方法,探索达到或超越标杆水平的方法与途径。达标改进落实,在实践中达到标杆水平或实现改进成效。创标运用泓冰标杆四法创新并实施知识沉淀,形成超越最初选定的标杆对象,形成新的、更先进的实践方法,进入标杆环,直至成为行业标杆。泓冰标杆管理四法是陈泓冰老师在多年的学习、实践和思考过程中,总结、 提炼出来的理论和方法,是标杆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被毕博、埃森 哲等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采纳并服务于其咨询实践。泓冰标杆管理四法的价值正逐 步被全球企业界、管理学术界及公共机构所认知、重视与推崇。关于更详细的案 例及使用方法,可参考陈老师的标杆兴

3、国一书。第一法剪刀思维法剪刀思维法:是指将发散思维、逻辑思维、交叉思维汇合而成的思维方式, 有着剪刀一样一张一合的工作路径。它可以把事物进行发散的创想,然后有逻辑 性、目的性地交叉,不断地沿着一条主线去延展,进而把复杂的事物形成自身的 逻辑结构,不断的提出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剪刀思维法的工作路径在对标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在于把任何复杂的管理工 作及技术研发工作有效的梳理清楚,因此,也被称为对标管理第一思维法。第二法责任层级法责任层级法:又叫“一域多层分析法”,在标杆管理中,它是一种按组织中 各层级人员的职能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径。即:应用剪刀 思维法把组织中所有相关的、类似的

4、问题进行聚焦,聚焦成一个典型的“工作案 例”,再把这个案例作为“交叉点”发散出去,分析案例中各层级的人员职能不 足和应完善之处,寻找出系统的解决思路,使相关的、类似的问题从此得以解决。责任层级法在对标中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有效地对标管理方法。 第三法要素建模法 要素建模法:就是将管理中的各模块按层级分解,直至围绕各管理环节背后 的关键要素来进行创标建模,使所有管理工作显性化,从而达到全面全环节管控 到位。要素建模法是标杆管理中的精髓,它的作用在于,不论战略问题和宏观问题, 还是微观到执行环节的问题,用它都可以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将 战略目标和理念不折不扣地落实完成。十几年来,

5、陈泓冰对标操作实践和标杆管理辅导实践中,各类组织降本增效 的佳绩,主要是通过要素建模法的运用而得以实现的,不但对企业的效益带来了 好处,还为政府提高执政能力提供了解决方案。协同创标法协同创标法:是指将管理体系和日常工作中所有的、非独立环节的问题创建 数据化的标准,进行量化管理,尽可能把“协调”转化为“协同”,从而减少工 作中的协调,保障协作效能,避免内耗并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协同创标法在理论上讲是涉及面最广和最应该长期关注的。管理之所以是系 统化的工作,是因为其中有人的因素、事的因素,有个体因素、整体因素,有显 性内容,也有隐性内容。让所有问题真正产生有效的连接,把无序工作变成有序, 除了应用标杆前三法解决之外,最终落实协同创标法才可以做到全面精益管理, 甚至实现全面第一并缔造行业标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