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3056639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实及种子类中药(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第一节果实类中药1 .果实类中药:以植物果实、果实的一部份、或简单加工品为入药部位的中药,称为果实类中药。包括:里盘:桑甚:完整的果实:a成熟的如五味子、枸杞子:b未成熟的如吴茱萸、枳壳。果实的一部份:果皮如大腹皮;部份果皮如陈皮;带果柄的果皮如甜瓜蒂;果肉如山茱萸:果核如樱桃核:宿尊如柿蒂;果皮维管制如丝瓜络、桔络;加工品:如谷芽、大麦芽等。2 .性状辨别: 顶端、基部顶端:常留有花柱残基,如香圆枳壳果顶的金线环。基部:残留果柄或果柄痕:瓜篓、枸杞子:道暨:笑荆子、吴茱萸;宿存花被:地肤子表面特点纹理:肉质果更明显,如枸杞子、五味子光泽:具有厚的角质层,桅子、川楝子等

2、毛茸或钩刺:笠荆子、苍耳子凹下油点:如芸香科枳壳、吴茱萸等;隆起的肋线或纵直的棱角:如伞形科双悬果、使君子:粉霜:冬瓜皮 破断面:观看子房室数,种子数,胎座类型等。含种子的,按种子辨别的方式辨别。 气味:常具有各类气味,可辨别真伪及品质好坏。芸香科:香气浓郁,如枳实,枝壳,吴茱萸等姜科:具有辛辣味,如红豆寇,草豆蔻,草果等鸦胆子:味极苦五味子:甘酸苦辛咸,五味俱全山楂:味酸而带甜刍授:极酸3 .显微辨别:组织构造:果实是由果皮(子房壁发育而成)和种子组成的(心皮是一种变态叶,花是一种适应于繁衍的、节间极缩短的没有顶芽和腋芽的变态枝条)。果皮通常分为三层:外果皮一一叶下表皮;中果皮叶肉组织;内果

3、皮一一叶上表皮 外果皮:相当于叶下表皮。一样为一列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偶见气孔。少数有下皮如胡椒(石细胞)、柑桔类(厚角组织)。附属物:吴茱萸腺毛、非腺毛;茕荆子腺鳞:苍耳钩刺。角质纹理:五味子辐射条纹:枸杞子纵向平行条纹:连翘网状条纹。细胞内含物:山鸡椒色素;花椒橙皮背结晶。细胞间嵌有油细胞:五味子类。 中果皮:相当于叶肉组织。一样较宽厚,占果皮极大部份。多由薄壁细胞组成,内有细小维管制(多为外韧型,少数双韧型,伞形科为维管制柱)。内含物:五味子淀粉粒:柑桔类方晶、橙皮昔结晶。分泌组织:柑桔油室:伞形科果实油管。厚壁组织:石细胞,伞形科木化网纹细胞。 内果皮:相当于叶上表皮。一样为一列薄壁

4、细胞。有各类变异:厚壁组织:核果;连翘纤维层;镶嵌细胞:伞形科植物双悬果的内果皮,由5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彼此并列成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形成镶嵌状。肉质腺毛:柑桔内果皮4 .粉末辨别:果皮表皮碎片:注意细胞形状、垂周壁、平周壁、角质层、气孔、毛茸。王细胞:形状、大小、壁厚度、纹孔。毛茸:腺毛、非腺毛。分泌组织:油管、油室、油细胞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其他:纤维、各类结晶体、导管(环纹、螺纹)。无木栓组织、叶的组织,花粉粒,大型导管等。第二节种子类中药1 .种子类中药:种子类中药大多是采纳成熟种子。包括:a完整的种子;b种子一部份:假种皮、种皮、除去种皮的种仁、去掉子叶的胚、发芽的种子、发酵种子。

5、2 .性状辨别:形状:多为圆球形、扁圆球形、类圆球形。鸡心形槟榔:扁心脏形苦杏仁;肾形沙苑子:纽扣形马钱子大小:差异(槟榔与车前子),大小有必然幅度。表面纹理:常形成各类纹理。网状纹理、较滑腻、颗粒状。有的色泽艳丽(藤麻子)。颜色与表面特点颜色:红(赤小豆)、黑(黑芝麻)、白(白扁豆):表而特点:毛茸(马钱子);翅状物(木蝴蝶)固有特点:种脐、种脊、种孔、合点、种阜。剥离种皮:注意种仁的形态:有胚乳的种子一一内胚乳发达,子叶菲薄或细小,如马钱子,酸枣仁。无胚乳的种子一一子叶肥厚,富油性(苦杏仁-脂肪油),或粉性(莲子-淀粉粒)水试、显微化学法:水试法:浸入水中显粘性。季茄子、车前子的粘性;牵牛

6、子水浸种皮龟裂状:苑丝子开水浸煮种皮破裂露出白色卷旋的胚,形如吐丝。显微化学实验:依照贮藏物质采纳不同试剂进行检查,脂肪油与挥发油:加苏丹川均显红色,加热,前者红色不褪,后者红色消退。糊粉粒与淀粉粒:前者加碘试液呈暗黄或黄棕色,后者加稀碘液显蓝至蓝黑色。3 .显微辨别:组织构造:种子的构造:种皮、胚乳、胚种皮:种皮构造复杂,最富有转变:不同科、属、种的种皮构造各异:同一科属种的种皮常有必然的共性。如伞形科、豆科、十字花科、姜科等。通常种皮只有一层,少数植物有2层,即内、外种皮。种皮常由以下1种至数种组织组成:(1)表皮层:多由一列薄壁细胞组成,极少有气孔(核桃)。可能有以下转变:非腺毛或腺毛:

7、部份(牵牛子)或全数(马钱子)石细胞:部份(苦杏仁)或全数(天仙子)栅状细胞状:细胞径向延长。青箱子,豆科植物粘液层:茸茄子细胞内含色素,形成色素层:青箱子(暗红棕色)(2)栅状细胞层:表皮下方,有1至数列径向延长的狭长细胞,外侧常有辉煌带(指栅状细胞的外缘处有一条折光性较强的亮带,如牵牛子)。栅状细胞的壁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厚。有的内壁和侧壁增厚,外壁菲薄.豆科植物的种皮栅状细胞双侧壁增厚,形成滴漏细胞,如大豆。(3)油细胞层:表皮下方可能有一至数层细胞中含挥发油一一油细胞层。姜科:五味子。(4)色素层:有颜色种子除表皮层含有色素物质外,内层细胞或内种皮细胞也可能含色素物质,如白豆蔻。(5)石细

8、胞层:有些种子表皮的内层部份(五味子)或全数(瓜篓仁)形成石细胞。或内种皮呈石细胞层,如白豆蔻。(6)营养层:指表皮内方贮存淀粉粒的数列薄壁细胞。有的营养层中包括一层含糊粉粒的细胞。成熟种子的营养层常呈颓废状。种皮常见的结构总结:(1)表皮层:非腺毛或腺毛、栅状细胞、色素层、石细胞、粘液层(2)栅状细胞层:(3)油细胞层;(4)色素层:(5)石细胞层;(6)营养层胚乳:外胚乳和内胚乳。常为薄壁细胞,内含大量脂肪油和糊粉粒,或淀粉粒有胚乳的种子。内胚乳:多发达,细胞内含糊粉粒。外胚乳:常不发达,少数发达如槟榔,内含淀粉粒。无胚乳的种子:常有12列残余的内胚乳细胞。(1)细胞壁多为纤维素,少数半纤

9、维素。(2)内含糊粉粒,贮藏蛋白质,种子类中药的专属性特点。应注意形状、大小等;伞形科糊粉粒中包有小簇晶。(3)错入组织:一些种子的外胚乳(肉豆蔻)或种皮内层与外胚乳(黑棕色)的折合层(槟榔),不规那么地伸入到内胚乳(白色)中,形成错入组织。胚:种子未发育的幼小植物体,包括胚根、胚茎、胚芽、子叶4部份。通常子叶占较大部份,与叶的构造相似。4 .粉末特点:种皮表皮碎片、栅状细胞、石细胞、糊粉粒、胚乳细胞、毛茸、分泌细胞、草酸钙结晶、淀粉粒等。表面角质纹理,可采纳扫描电镜进行辨别。糊粉粒可用蛋白电泳方式辨别。5 .专用名词:种脐:种子成熟后从种柄或胎座上脱掉队留下的疤痕,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种孔:

10、由胚珠的珠孔发育而来,在种子上保留有小孔。种子萌生时,常由种孔吸收水分,胚根常从那个地址伸出,又称萌生孔。种脊:由胚珠的珠脊发育而来。是由脐点到合点之间的隆起线,内有维管制。种脊的有无与胚珠在子房内生长方向的不同有关。合点:胚珠的合点。种皮维管制往往聚集于此处。种阜:有的植物种子的外种皮,在种孔处扩展成海绵状突起物,将种孔掩盖,称种阜26 .学的药:五味子、苦杏仁、补竹脂、枳壳、陈皮、吴茱萸、小茴香、山茱萸、马钱子、桅子、槟榔、砂仁。第十三章全草类中药1.全草类中药:全草类中药又称为草类中药,一般是指可供药用的草本植物的全株或其地上部份。包括:一、全草:带有根或根茎的全株、带根幼苗(茵陈)、带

11、根全草(细辛)。二、草本植物的地上部份:带有茎、叶、花、果实。如:薄荷。3、小灌木幼嫩的枝梢。如:麻黄、西河柳。4、草本植物地上部份草质茎。如:石斛2.草质茎的构造: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构造初生构造不发达的次生构造表皮一列细胞一列细胞,或其下方分化出薄木栓组织皮层与中柱界限不清楚较清楚,有时具内皮层,或韧皮部外方具数列薄壁细胞。皮层中靠外方的细胞常含有叶绿体(绿皮层)维管束有限外韧型,散列于基本组织中。无限外韧型,环列,髓射线较宽。髓不明显明显石斛薄荷3 .麻黄类茎横切面:表皮有内陷气孔和卜.皮纤维束皮层外侧细胞栅状排列,含叶绿体外韧型维管制单个环列:木质部三角形愉4 .学的药:石韦、麻黄、金

12、钱草、广指香、薄荷、穿心莲、茵陈、青蒿、淡竹叶。第十四章藻、菌、地衣类中药1.学的药:冬虫夏草(草似金针虫似蚕)、茯苓、猪苓。第十五章树脂类中药1 .树脂的化学组成:树脂酸类、树脂醇类、树脂酯类、树脂烷类。2 .学的药:苏合香、乳香、没药、血竭、注:树脂类中药的分类有哪些?树脂中常混有挥发油、树胶及游离的芳香酸等成份。依照其中所含的要紧化学成份分类:(1)单树脂类:一样不含或很少含挥发油及树胶的树脂。通常又可分为:酸树脂主成份为树脂酸,如松香。酯树脂主成份为树脂酯,如枫香酯、血竭等。混合树脂无明显的主成份,如洋乳香。(2)胶树脂类,主成份为树脂和树胶,如藤黄。(3)油胶树脂,为胶树脂中含有较多

13、的挥发油者,如乳香、没药、阿魏等。(4)油树脂,主成份为树脂与挥发油,如松油脂、加拿大树脂等。(5)香树脂,油树脂中含有多量的游离芳香酸,如苏合香、安息香等第十六章其他类中药1 .学的药:海金沙、青黛、五倍子。第三篇动物类药第十七章动物类药1 .学的药:地龙、水蛭、珍珠(以广西合浦产者为道地药材,称为“南珠”)、全蝎、做蚕、蟾酥、蛤蛇(背部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入口砖红色)、金钱白花蛇、薪蛇、乌梢蛇、麝香、牛黄、羚羊角。第四篇矿物药第十八章矿物类中药第五篇中成药类第十九章中成药类蓼科来源中药的共性:一、茎节膨大。膜质托叶鞘、瘦果、花被。二、根或根茎:断而黄棕或红棕色。3、异样构造:星点、云锦花

14、纹。4、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具绿纹孔及网纹导管(大黄非木化)。五、恿醍类衍生物(游离或结合)。六、升华物针状、羽毛状,加碱显红色。7、大黄、何首乌、虎杖、蓼大青叶等。玄参科中药共性:一、双子叶植物根发达类型。二、横切而薄壁细胞含有棕色核状物。3、含环烯健菇甘类成份,加工变黑。4、地黄、玄参、胡黄连。伞形科根及根茎类中药共性:一、根类圆柱形,根茎不规那么形具环节,断面有棕色、棕黄色油点和特异香气。二、木栓层:皮层窄;韧皮部大,射线宽,外方裂隙:导管稀疏,径向排列,纤维较少。含淀粉粒,少见结晶(川萼含圆簇状结晶)。3、分泌组织有油室、油管、分泌道,存于根皮层、韧皮部:根茎皮层、韧皮部、髓或射线。4

15、、主含挥发油、香豆素、内酯类。有当归、白芷、防风、柴胡、北沙参、藁本、羌活等。龙胆科根及根茎类中药特点:一、极苦,小针晶,含裂环环烯酷赭昔类。二、龙胆:根次生构造不发达,有髓,外皮层细胞纺锤形,分隔成数个扁方形小细胞;内皮层细胞具纤维横向纹理,每一细胞分隔成数个栅状小细胞。3、坚龙胆:内皮层细胞具粗密横向纹理,每一细胞分隔成数个栅状小细胞。4、龙胆。秦无。五加科根茎类中药共性:一、根圆柱形,芦头,芦碗,皮部树脂道点。二、韧皮部有树脂道,导管稀疏,网、梯纹,草酸钙簇晶,淀粉粒。3、人参皂甘类,糖类,挥发油,人参、西洋参、三七(田七氨酸)。桔梗科中药共性:一、根有芦头,圆柱形,坚实或松泡,表面波纹皮孔,断面平坦,皮木部份明或否(沙参属异样构造)二、术语:芦头、狮子盘头、松泡。3、典型双子叶植物根次生构造,乳汁管,菊糖,网纹或梯纹导管(党参淀粉粒,木栓石细胞)4、皂昔三菇类、生物碱。党参、桔梗、南沙参。毛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