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最新模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3055925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最新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最新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最新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最新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最新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最新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最新模板(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最新模板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的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拟它们的区别。2.学生可以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根本方法-观察。4.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发散思维才能、分析p 问题的才能和表达才能。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根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二、教材分析p 1.教材内容的分析p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开展程度的角度介绍生物的

2、根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程度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根本知识,以到达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发散思维才能、分析p 问题的才能和表达才能、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2教学重点:学生可以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的。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发散思维才能、分析p 问题的才能。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

3、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答复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绘,进展比拟归纳。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老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响,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2.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关于生物的特征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中的10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来进步学生的观

4、察才能、分析p 才能、合作才能。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观察的方法和根本要求,这有利于进步学生的分析p 、归纳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浸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五、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小学的自然课里已经学过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你能说出一些生物吗?(要求:每位同学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要重复)从而导入新课。【篇二】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理解校园或周边的主要生物的分布特点,知道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并能影响环境。2.才能方面初步学会调查的根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才能。3.思想情感方面通过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

5、爱校园、热爱周边、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初步学会调查的根本方法,理解校园或周边的主要生物是本章的重点。组织好学生进展有目的、有方案的调查活动是本章的难点。教学手段:PPT文件、调查范例等。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1)从周边或校园的生物引入调查;(2)举例说明调查的根本方法;(3)分组,老师指导制定调查方案;(4)施行方案,老师组织指导;(5)汇报、总结、交流、评议。2.教学过程(l)联络实际,引入课题。本章的教学课题可以从周边和校园的生物引入。在此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你知道我们北京市的市树和市花吗?我们的校园中有多少种生物?这些生物开花结果吗

6、?它们的花期是几月?(2)关于调查的根本方法和意义:利用录像或投影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进展科学调查的资料,利用投影向学生演示调查活动的范例,从而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调查,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讲解学生记录的方法,强调在活动的过程中如实做好记录的重要性。如向学生讲清在调查前要制定好调查记录表,随时记录下观察的内容。如生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用处等。在活动中要尽量多地搜集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以便调查完毕后对调查结果进展准确的分析p 并把调查内容撰写成调查报告。向学生强调调查的意义,切忌将调查作为玩耍。教育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把活动作为对自己的挑战去发挥自己潜

7、能的时机,从而发挥自己的主动精神。(3)分组,制定调查方案,为理论活动打下根底。建议将班内同学按自愿结合的方式分成假设干小组(56人一组)。由组长专门负责,制定调查方案。可以到学校附近的公园、小花园、生活小区或街道等地去调查。也可以在校园内进展调查。选择一条动、植物种类多且有不同生活环境的道路。调查的内容力求多样化。班内的不同小组可以调查不同的内容,各有侧重点。如可以调查园艺花卉生物、蔬菜粮食作物,也可以调在城市的行道树种类等。(4)施行方案。在课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认识调查地段的生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用处等。确定的调查道路边走边观察并及时记录下来:身边有哪些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

8、境中?与生物生活在一起的有哪些动物?树上有鸟巢吗?有病虫害吗?花丛中有蜜蜂、蝴蝶飞舞吗?要注意观察生物的分层现象,不仅观察高大的乔木、灌木,还要注意观察草本生物和藤本生物。不仅观察高大的生物类群,还要观察一些微小的生物类群,如阴湿树干上的菌类、生活在水中的藻类等。教育学生要注意人身平安,要保护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不要任意攀折花木,尤其要保护身边的珍稀生物。调查限定在几天之内完成。如对生物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设立小专题,作进一步的调查。(5)分析p 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把调查记录归纳管理,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调查的内容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6)总结、交流、汇报。调查完毕后可以与本班的板

9、报小组合作,布置展览,将各小组的调查报告、搜集来的图片资料等挑选展出,作班内交流。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 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拟它们的区别。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才能目的】培养观察才能、发散思维的才能、分析p 问题的才能和表达才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1.学生可以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观察才能和分析p 问题的才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师

10、生一起欣赏图片中碧蓝的天空、流动的白云、遍地开放的鲜花、绿草如茵的草原、悠闲取食的牛羊和精巧别致的毡房。老师提出问题:图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学生观察后,小组内交流展示观察的结果,最后达成共识:花草、树、牛羊是生物,白云、毡房不是生物。由所有生物的特征是否完全一样引入课题。二、推进新课板书课题: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学习目的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根本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认识不少的生物,假如你要理解这些生物的主要特征就必然对不同的生物进展认真、细致的观察。那么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尝试进展归纳和总结。学生阅读后,归纳、总结,并在小组内进展交流展示

11、,最后达成共识: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能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2、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3、假如进展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方案、有耐心。4、 观察时要积极考虑,在观察的根底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展讨论,热烈的讨论能让你迸发思想的火花。学习目的二:生物的特征多媒体展示图片:(在尼日尔南部城镇马拉迪的一个治疗性给食中心,一位母亲背着她那因为营养不良而极度瘦弱的孩子。)问:这2张图片说明了生物的生存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什么?答: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讲:绿色植物

12、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肉食动物通过捕获草食动物获取食物,草食动物通过取食植物获得食物,民以食为天,人要每天从食物中获取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一旦食物匮乏,就可能出现图片中的状况。总之,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多媒体出展示图片:(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是什么动物?生活在哪里?你们看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它为什么要浮出水面呼气?(留足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讲:生活中的人每时每刻也都要进展呼吸,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2、生物能进展呼吸多媒体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该图片提醒了什么生命特征?(老师提示:注意季节气候、身体状态)讲:人在运动过程中会排出

13、大量的汗液,是因为在运动中人体内产生了比平时更多的废物,这些废物要及时排出体外,排泄的途径除了排汗外,还可以通过排尿和呼气的形式排出。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花朵,一朵花受到昆虫的刺激作出什么反响?(花瓣收拢起来了)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响,叫应激性。4、应激性问: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兔子发现天上的老鹰后向坡上猛窜;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一滴糖水会招来许多蚂蚁;我们吃饭时,会分泌许多唾液)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图片,讨论交流生物具有什么特征?讲:一粒

14、种子可以萌发生长形成幼苗,一株幼苗可以长成一棵大树;一头小象可以长成一头大象这些都是生长。当生物体长到一定时候,就开场繁殖下一代。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讲:生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如蜻蜓点水等。启发学生考虑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学生考虑后答复:除了鸡、鸭可以产卵之外,猫、狗可以产仔。有的植物用种子繁殖,有的用根繁殖,有的用茎繁殖,还有用叶繁殖的。还有用细胞繁殖的。讲: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高等的生物一般进展有性生殖,而低等的生物一般进展无性生殖。补充说明细菌可以进展_生殖,酵母菌进展出芽生殖等。讲:以上都是生物具有的特征,你还能举出生物所具有的

15、其他特征吗?(让学生积极考虑,并大胆发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p 身边的生物现象,归纳出生物具有的其他特征。问:蚯蚓只能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能不能生活在沙漠中?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会使土壤变得怎样?这说明了什么?答:生物只能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问: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你会发现,孩子一般和他们的长辈相像,但又不完全一样,有着明显的差异,这说明了什么?答:这说明了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问:生物都能生长、繁殖,具有应激性,这些生理活动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构造根底,生物有没有共同的构造根底呢?答:虽然各种生物形形色色,但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三、稳固练习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多媒体展示图片: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蘑菇、枯叶、钟乳石、机器狗,指出哪些属于生物?并说出理由。学生讨论后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