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练习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3055579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练习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孔子 韩非 朱熹 亚里士多德A B C D2012年题组1(2012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2、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3(2012浙江文综卷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崇尚儒家文化 着力提升满族文化延揽汉族文士 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 B C D4(2012上海单科卷3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

3、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011年题组1(2011浙江文综1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 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罗马法的基础 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 B C D2(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3(2011福建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

4、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4(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图3A B C D5(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2010年题组1(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

5、”思想2(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2010上海单科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B法家 C道家D墨家4(2010海南单科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B法家 C墨家D道家2009年题组1(2009山东基能42)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

6、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 B C D2(2009上海历史3)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于是积极组织灭火。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B CD3(2009海南历史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 4(2009山东基能力43)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

7、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 )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5(2009海南历史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 )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 C礼法并D民水君舟 2008年题组1(20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42)三宇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墨子 荀子 老子 苏格拉底ABCD2(2008海南单科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3(2008上海单科A组2)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

8、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4(2008重庆文综1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5(2008四川文综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2007年题组1(2007广东单科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二、主观题1(2013江苏单科21)(12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

9、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10、。(3分)2(2012北京文综卷37)(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材料三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

11、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8分) 材料四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

12、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12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三峡水利工程筒车新航路开辟轮船招商局第聂伯河水电站海上马车夫北洋水师罗盘针水力织布机海上丝绸(陶瓷)之路(4)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10分)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3(2012浙江文综卷24)(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