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手册(第三稿2007.8.21)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305529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地质手册(第三稿2007.8.21)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水文地质手册(第三稿2007.8.21)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水文地质手册(第三稿2007.8.21)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水文地质手册(第三稿2007.8.21)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水文地质手册(第三稿2007.8.21)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地质手册(第三稿2007.8.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手册(第三稿2007.8.2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文地质手册修编提纲(第三稿)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L1L1二OO七年九月三日第一篇地质-水文地质基础1第一章地质基础1第二章水文地质基础2第二篇普通与专项水文地质调查6第一章普通水文地质调查6第二章城市水文地质调查7第三章 矿山水文地质调查8第四章 农业水文地质调查9第五章医学水文地质调查10第六章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11第七章地热资源调查12第三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方法15第一章遥感水文地质调查15第二章水文地质物探17第三章水文地质钻探18第四章 水文地质试验24第五章地下水模型技术26第六章同位素技术27第七章现场采样与测试28第八章地下水监测系统建设29第四篇地下水资源

2、评价与环境保护31第一章水文地质计算31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评价32第三章地下水资源开发、保护与管理35第五篇图件编制、成果及信息系统建设38第一章水文地质图件编制38第二章成果整理39第三章信息系统建设40附录42参考文献42SMS()11。bi(n ) 150bi、120bi、110bi (lll)l5bi、l2.5bi、llbiWH4 sI,S33B(I -(H - nsffll(III- sssffll(I) isl (H - Hl最es弟sIKffl,1(III)(M)娄端普()骂Kmmsansss s 8SMS (II 娄益峰(I KSeMS, 8SSM -II ifisswsl (I

3、 sisesm, 8SM1 (II 娄瞿提(IIII(二)褶曲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二断层 (一)断层要素 (二)断层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三)构造岩的类型及其特征(一)裂隙的类型及其特征 (二)裂隙的统计与制图 (三)劈理的类型及其特征 (四)劈理的类理及其特征第二章水文地质基础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一、自然界中水的分布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与均衡水在岩石中存在形式及其特征水的物理性质 (一)水的主要理化常数 (二)水的导热系数(入) (三)水的动力粘滞系数(口) (四)水的运动粘滞系数(Y)第二节控制地下水形成的气象、水文因素一、气象资料的分析与应用(一)空气的湿度(二)大气降水的特点及其变化的表示(三

4、)蒸发的形式与影响因素(四)气象基本要素的综合表示方法二水文资料的分析与应用(一)径流的表示方法(二)流量过程线中地下水补给的分割第三节岩石的主要物理和水理性质一、岩碰空隙性 (一)岩石空隙的成因类型 (二)岩石空隙的形式 (三)岩石空隙的参考数值(一)持水度和毛细上升高度 (二)在常压下平均渗透系数值 (三)某些松散岩类给水度平均值三、一些岩石的热性质第四节地下水分类及其特征一、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一)地下水主要类型(二)各类地下水的主要特征 (三)我国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的主要水文地质类型 (四)裂隙水的水文地质类型 (五)岩溶水的主要水文地质类型 (六)多年冻土区地下水类型、泉的主要

5、类型及其特征第五节地下水水质一、地下水按物理化学特征的分类(一)按温度的分类(二)按矿化度的分类(三)按酸碱度的分类(四)按硬度的分类(五)按放射性分级(六)按耗氧量的分类(七)按卫生条件的分类二地下水某些物理性质的定性表示方法(一)水中存在物质与水的颜色的关系(二)地下水透明度的野外分级(三)气味的强度等级(四)水中存在物质与口味的关系(五)引起味觉的盐类近似浓度三、水分析成果的表示方法、水化学分析成果的审查五、地下水的水化学分类方法 (一)舒卡列夫分类 (二)布罗茨基分类 (三)阿廖金分类 (四)皮帕尔图解法六、水化学中常用资料和数据(一)常用化合物的分子量、当量、比重(二)地下水硬度换算

6、(三)几种难溶物质的溶度和溶解度(四)不同温度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五)不同pH值的水中各种弱酸存在的形式第六节地下水的循环一、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二三水转换及其关系第七节地下水的运动一、地下水运动的形态(一)渗流运动(二)紊流运动二地下水渗流运动的基本定律三、地下水流毒的判定方法第八节地下水系统理论一、地下水系统a论二、地下水系统分析与概念模型三、地下水系统组成与结构分析第二篇普通与专项水文地质调查第一章普通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不同类型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一、平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一)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 ()冲积平原区 (三)冲积、湖积平原区 (四)山间河谷平原区 (五)山

7、间冲积、湖积盆地二戈壁沙漠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一)山前戈壁平原区 (二)山前细土平原区 (三)沙漠、盐漠、盐湖区三、黄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一)黄土高原(黄土丘陵区与黄土塬区) (二)河谷平原区中的黄土台塬、丘陵山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一)沉积岩分布地区(二)火成岩分布地区 (三)变质岩分布地区五、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一)裸露型地区 (二)覆盖型地区 (三)埋藏型地区六、红层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七、滨海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一)滨海平原和大河河口三角洲地区 (二)岛屿、半岛和狭窄的滨海平原区几多年冻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第二节野外地质

8、-水文地质调查一、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一)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二)对地质构造的观察与描述 (三)对第四纪地层的观察与描述 (四)对地貌的观察与描述 (五)对物理地质现象的调查二水点的观察与描述 (一)水井、钻孔的调查 (二)泉的调查(三)岩溶水点的调查 (四)地表水体的调查第三节 基岩山区的找水途径一、基岩蓄水构造的基本类型和富水特征二基岩区找水途径(一)变质岩地区(二)火成岩地区(三)沉积岩地区三、地植物法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一)水文地质指示植物调查方法 (二)地植物分布参考资料、民谚与地下水第二章城市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调查内容一、主要地下水环境问题调查(一)地下水与土

9、壤污染调查(二)城市垃圾场调查(三)海、咸水入侵调查(四)其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调查(一)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二)应急和后备地下水源地调查 (三)热、矿水资源调查第二节调查方法一、一般常规调查方法二城市水文地质问题调查方法第三节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评价一、地下水环境评价(一)地下水背景值与开发利用分析评价(二)地下水质量评价(三)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与预测二地质环境评价(一)土壤污染评价(二)固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三)固废场址适宜性评价三、地下水资源前景分析(一)水资源保证程度分析(二)应急或后备地下水水源地论证(三)地热、矿泉水资源论证、城市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及(一)评

10、价原则(二)城市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三)城市地质环境区划第三章矿山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一、调查内容 (一)现有矿山水文地质调查 (二)老窑水文地质调查 (三)关闭矿山水文地质调查二调查方法第二节矿床充水条件分析第三节矿床的水文地质类型第四节矿坑漏水量计算一、相关分析法水文地质比拟法水均衡法分析计算法 (一)竖井涌水量计算(二)狭长水平坑通涌水量计算(三)坑通系统涌水量计算(四)露天采矿场涌水量预测五、模型法六、矿床疏干计算第五节矿山疏干、突水与矿井水利用一、矿坑排冰疏干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二矿坑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 (一)排水对供水的影响 (二)排水对水环境的污染三、矿湖冰对人体健

11、康的影响、矿井水排供综合利用第六节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一、有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二老窑地质环境评价三、关闭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四、矿井水排供综合利用评价第四章农业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农业水文地质调查内容一、农业供水与利用现状调查二疏干为目的的水文地质调查(一)沼泽地类型及地下水的作用(二)疏干土壤水文地质条件调查三、灌溉为目的的水文地质调查(一)农作物对土壤水的要求(二)灌溉对潜水动态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III)号鬟 m 质shLrllzx(I -(H)(III)善商斗血普(旧-(w)(X)(rt-)苇章湖WIIIBS-HZK3卧厚誓建aBJ SSMSSip ssssaIII,HMCS4I建aB0,户

12、u鬣Hsler一、地方病病情调查主要包括病种、病况(轻重X性别、年龄分布。二地方病分布区域及社会经济特点 分布区域地形、地貌特点,居民饮食结构与习惯,经济收入。第二节饮水型地方病地质环境调查 一、地形、地貌调查区地形、地貌及其在大的地貌单元中的位置。二地层岩性调查区地层岩性,致病因子可能来源区地层岩性。三、地质构造、含水层岩性与结构致病与非致病含水层岩性、结构及空间分布。五、地下水补给、径歙排泄条件致病与非致病含水层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六、地下水、地表水水质及其特点 七、气鼠食物与土壤 第三节调查方法 _、一般调查方法 二、地方病区特殊调查方法 第四节防病改水措施 一、新换

13、水水质监测二水质改良方法简介 (一)高碑水水质改良原理 (二)高氟水水质改良原理 (三)苦咸水水质改良原理第六章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第一节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 一、调查原则以地下水系统为调查单元,以地下水流场和污染源分布为工作量布置主要依据。二调查内容 (一)污染源及污染物性质 (二)含水层系统的结构 (三)土地利用历史 (四)地下水流场特征及演变史 (五)以往水化学分析资料及污染调查成果三、取样点的布设 (一)网格法 (二)流线追踪法:域地下水污染评价及防控建议(一)污染程度现状评价 (二)污染成因及演化趋势的概略分析 (三)防控地下水污染的建议第二节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 一、确定场地调查的层次和评价目标二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的一般内容(一)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评估1、场地及其周边水文、地质、水文地质背景条件2、场地使用历史情况3、污染物物理、化学、环境作用研究成果(二)污染源调查污染物来源、成分、数量、面积、污染方式等。(三)场地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物浓度在土层、主要供水含水层中的空间分布,条件允许时,可圈定出地下水的污染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