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零部件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304803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空零部件行业发展基本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航空零部件行业发展基本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航空零部件行业发展基本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航空零部件行业发展基本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航空零部件行业发展基本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航空零部件行业发展基本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空零部件行业发展基本情况(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航空零部件行业发展基本情况一、 航空制造业整体景气度上升,推动行业规模扩大近年来,我国航空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航空制造领域,随着十四五强军目标的提出,我国空军装备的换代升级与批量列装已进入快车道,使得具有类资质的民营企业能够承接由此带来的大量协作配套需求,市场体量迅速提高。在民用航空领域,ARJ21、C919等国产商用飞机未来的批量生产也将助推国内航空制造业的繁荣。二、 航空零部件制造业的市场需求情况(一)全球航空零部件市场需求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航空客运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出行方式,航空货运已成为物流产业特别是跨境贸易的重要渠道。根据航空分析Cirium(睿思誉)

2、发布的2021-2040ExecutiveSummaryCiriumFleetForecast,在未来20年里,全球将购买大约446万架燃油效率更高的新机型,飞机购买支出预计高达29万亿美元。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航空旅行和飞机交付量,随着全球疫苗接种计划的普及,航空旅行正在重新开放,预计2024年之后飞机交付将恢复性增长。航空客运量预计将以每年37%的速度增长,因此全球客运机队将需要增加近22万架飞机。飞机的交付数量将因所在地区而异,预计亚洲市场将成为增长引擎,中国将以超过6%的航空客运量增速引领全球,在飞机交付量方面占据全球20%的份额。由于全球航空货运行业快速发展,预计未来2

3、0年内货机的供应量约为3,500架,其中30%是新出厂货机,70%由客机改装而成。新出厂货机预计约有1,050架,价值1,210亿美元。根据FortuneBussinessInsights预测,未来五年全球航空装备增速将保持在3%左右,商用航空装备市场规模增速将达到37%,到2027年,全球航空装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1,769亿美元。(二)我国航空零部件市场需求情况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目前正处于发展期,带动大部分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并以此分享行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效益。随着民营企业的加入,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技术快速提升,高新科技的研制将进一步提升民用航空的安全水平以及飞机的性能水平,促进航空零部件制造

4、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航空装备市场之一,民用航空装备产业的发展却较为落后,目前投入运营的国产机型只有新舟系列和ARJ21两种支线飞机,干线飞机全部依靠进口。近年来,我国民用航空工业抓住国家大力扶持航空工业、推进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提出民机两干两支发展战略,以多个重大项目为核心,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推出了一批技术可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用飞机机型。国产商用飞机的谱系建设为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2011-2019年,我国民用飞机零部件年交付金额从不到60亿元增长到超过110亿元,已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随着跨国联系和合作的加深,波音、空客等领先企业的航空

5、产品在走向全球的同时,其配套的航空零部件和部段产业也在多个国家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航空产品技术水平与质量逐渐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国际转包业务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零部件、部段被委托给中国企业进行转包生产,中国民用航空零部件转包交付金额不断扩大。2015-2020年,中国民用航空转包市场规模逐年上升,2020年中国市场规模达到144亿元。假设未来按照2015-2020年的平均增速来计算未来航空零部件转包规模,预计2026年航空转包规模将增长到167亿元左右,增速为247%,中国航空转包市场发展前景良好。三、 中国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产业进一步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

6、策促进协作配套制造模式的实行,助力产业繁荣。在国家政策的引导支持与国内经济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已发展出品种不断扩大、技术持续进步的航空零部件产品体系。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市场规模达3331亿元,预计2022年其市场规模将达3667亿元。四、 航空零部件制造业的特点大型航空器由上百万个零件组成,零件种类繁多且设计复杂,同时基于航空器高稳定性、高速、高安全性的要求,对各个环节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加工和装配有着极高的工艺要求与质量标准。此外,航空零部件行业小批量多品种特点明显,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批量化作业。前述特点要求航空零部件供应商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

7、系,在装备能力、工艺技术、生产组织管理、人员技能水平、生产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等方面拥有突出的综合实力。(一)航空零部件产品定制化程度高航空零部件产品由于其应用环境、指标、参数、性能方面的特殊要求,以及新型号的研发和现役型号的更新迭代,定制化特征明显,航空零部件供应商与整机主制造商及分承制商易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对于已定型的批产产品,需要增加外协厂商时,主制造商一般会在已合作过的具有相关业务能力的供应商中小范围比选确定。对于在研型号产品,一旦产品研发试制成功并列装批产,无重大技术更新或质量问题,客户原则上不会轻易更换参与该类产品试制研发的供应商。(二)航空零部件制造需要取得相关资质认证出于航空零部

8、件产品质量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等要求的考虑,相关供应商应当取得相应资质和认证方可生产。军品领域,相关零部件加工制造企业通常需要通过严格审查取得相关资格,以及相关承制商对供应商的综合能力评审。民品领域,波音、空客、中国商飞等要求从事民用航空产品转包生产的供应商按AS9100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并通过其各自的供应商综合能力评审,企业取得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为航空产品供方市场准入的先决条件之一。(三)航空零部件制造业属于资本技术人才队伍密集型的行业由于航空零部件具有材料强度高、产品精度高、结构和加工工艺复杂等特点,加工难度大,需要使用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因此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需要在硬件装备、操作与控制软

9、件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同时,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还需要在材料、装备、工装、工艺、部装、试验与检测等方面形成自身的技术体系;为保持技术的先进性,需要配备与航空零部件制造技术相关的研发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以保证产品质量、加工效率和交货周期。因此,航空零部件制造业是资本、技术、人才密集型行业。五、 航空零部件行业发展态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航空零部件行业发展态势航空零部件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早期主要由国外部分厂家掌握,国内拥有航空零部件加工制造核心技术的主要是中航工业和中国航发下属各专业配套单位。近年来,随着国家针对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和领域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政策,一批具备航空零部件承制能力的民营企

10、业逐步进入国内及民用市场,技术研发能力和装备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未来较长时间内,随着国产军机、商用飞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领域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全面实施将为民营企业带来更多机会。(二)航空零部件行业机遇伴随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航空发动机事业实现快速发展,研制能力得到全面增强。太行发动机2005年通过定型审查,2006年国家批准设计定型,使我国航空发动机实现了从中等推力到大推力、从涡喷到涡扇、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三大跨越,并持续推出一系列改进新产品。玉龙涡轴发动机于2010年投入批产。中国航发1300kW功率级涡轴-16发动机于2021年3月获得中国民航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正式进入

11、民用航空市场。我国第一款装配于国产大飞机的商用航空发动机CJ1000A已成功完成首次点火,初步验证了各部件及相关系统的功能和匹配性,后续将开展发动机整机初步性能摸底试验;AEF1300大推力、低油耗大涵道比双转子涡轮风扇发动机在2022年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首次公开亮相。随着国产航空器和航空发动机研制体系的逐步完善,航空制造行业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和需求为国内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带来深度参与的机会。为深化改革,中航工业和中国航发均提出建设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航空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强化自身核心专业能力建设,加快推动非核心业务向外转移,引导外部资源有序参与科研生产,全面保障重

12、大专项和重点科研生产军品任务完成。中航工业、中国航发等央企重组整合和产业布局调整,有利于形成以核心单位为龙头的若干航空制造产业集群,有利于航空零部件产业的规模化、高效化和专业化,有利于民营企业发挥自身高效灵活、专业化、精细化的优势。为加快国产航空发动机研制进程,逐步实现航空发动机的国产化,自十三五以来,我国全面启动实施两机专项,拨款千亿资金,打破产业发展资金制约,解决研发投入,预先研究资金不足的问题。两机重大专项中的航空发动机专项重点聚焦于小涵道比超音速涡扇发动机和大涵道比大推力长续航亚音速涡扇发动机,基本涵盖了当下国内所有先进航空器对发动机的需求。我国还实施飞发分离的改革措施,将中航工业下属

13、飞机制造企业和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分离,成立中国航发,打破体制制约,极大提高发动机研制灵活性和研发效率。国家对航空发动机产业的空前重视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目前世界各国对主要航空产品进口均采用补偿贸易安排,即在进口航空产品时供货商必须将部分比例的转包业务交由采购国完成,通常为采购总额的20%左右。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民用飞机需求增长市场,在获得相应航空产品转包业务方面具备先发优势。随着国内航空制造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国际飞机和航空发动机主制造商的高品质要求。同时主制造商为降低自身制造成本,将主要精力投入新产品研发,增强其国际市场竞争

14、力的需要,国际航空转包业务逐渐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中国航空转包业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国内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带来发展机遇。(三)航空零部件行业挑战1、航空零部件行业内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国内航空工业科研生产体系开放时间较短,航空零部件制造领域除中航工业和中国航发外的其他行业内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规模经济效益低,装备实力和科研水平相对有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较少,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明显不足。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等政策的深化,行业内企业的装备水平、技术能力及专业人才缺乏等将得到一定改善。2、国内航空零部件制造企业制造

15、基础薄弱目前,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高速多轴数控机床开展航空零部件机械加工作业,受进口高端设备价值昂贵限制,国产装备性能尚无法完全满足航空零部件加工的高标准要求,三轴、四轴数控机床仍是行业内民营企业的主要装备。此外,航空零部件成品交付涉及机械加工、钣金成型、表面处理、热处理、检验检测等多种工艺和工序,国内具备相应技术和装备且满足国家环保标准的企业多为大型企业,具备航空零件全工序能力的企业较少。3、航空零部件行业竞争加剧受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有利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国内开放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建立,业务进一步扩大开放。众多竞争者开始进入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现有企业也根据订单需求预期逐步开始扩大产能,

16、导致本行业竞争加剧,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行业内企业的利润水平。随着新一代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步伐加快,对航空材料提出了高综合性能、结构功能一体化、结构整体化、低成本控制等要求,更多的航空新材料得以应用。随着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等轻质材料的发展,传统难加工航空材料尤其是钢、铝合金等存在未来被替代的风险,行业内企业需要顺应行业变革,加大研发力度,提前开展适应新一代航空材料的加工工艺和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技术研发,形成技术储备。4、航空工业核心部件对外依赖影响国内航空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由于早期受到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等原因,我国航空工业起步较晚,航空工业国际化合作是大趋势,但国产飞机部分核心部件仍需从国外引进,如航空发动机和飞控系统等,虽然国内在航空发动机和飞控系统研制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整机对航空发动机和飞控系统等核心部件依赖,直接影响型号的研制和批产进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航空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