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3032941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1. 莫善贤关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中山大学学报1998年增刊2. 刘明兴、许秀兰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中国宏观分析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3. 王爱国现代通货膨胀和现代通货紧缩,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卷第5期4. 陈孝兵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理论基础及其利益制衡,经济问题1999年第12期5. 萨奇关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及相关货币政策的若干假设,国际金融研究1998年第6期6. 郑健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第3期7. 尤建强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本对比以及最优通货膨胀率,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2、002年4月8. 葛敬玉试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中的利益问题,安徽化工2004年第6期9. 于学花试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换位的条件,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9卷第3期10. 栾谨崇通胀与通缩的交替换位及政策选择,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9月第4卷第3期11. 黄桂田、尹福生通货紧缩的“外生性”与“内生性”:相关关系及其形成机理基于在通货膨胀理论基础上的一种理论分析,金融研究2000年第3期12. 韩文秀通货紧缩演变为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分析当前通货紧缩的前景,2001年第1期13. 刘珂、李晓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转换的机理及对策研究,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2卷第3期14.

3、王建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转换的问题研究,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6月第15卷第2期15. 张青青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下货币政策效力对比分析,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16. 王晓中国通货紧缩及通货膨胀问题及对策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11月17. 严正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的思考,发展研究2000年第8期18. 王顺华从抑制通货膨胀到治理通货紧缩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11月19. 卫志民繁荣与选择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求是学刊2002年3月第2期20. 闫成俭略论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山西煤炭

4、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21. 余永定泡沫经济与通货紧缩,国际金融研究1998年第6期22. 王鹏、王刚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系数的计算,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3月第6卷第2期23. 江晓薇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政策选择还是经济转型,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2期24. 陈东琪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交互换位时代的政策操作兼论中央银行如何用微调方式稳定经济增长,财贸经济1998年第11期25. 张海洋通货膨胀目标制对通货紧缩的影响阿根廷经济危机的启示,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26. 王颖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6月第10卷第3期27. 杨志伟中国通

5、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目标区间,上海金融2003年第4期28. 喻瑞祥既要治理通货膨胀,也要抑制通货紧缩,金融研究1998年第10期29. 赵晓我国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反转时期的形势与选择,经济前沿2004年第7期30. 夏业良、王欣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一个基于政府声誉角度的理论分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刊2000年第2期31. 杨帆通货膨胀背景下的通货紧缩,上海经济研究1998年第11期32. 程晓波当前通货紧缩的趋势与治理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02年5月33. 潘石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可容忍区间”及“交替性”分析,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5期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观点摘录一、“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基本概念比较研究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 它通常与泡沫经济和经济中的泡沫相关连。所谓泡沫经济, 是与实物经济的需求相比, 货币经济增长过快, 由此形成大量的虚拟资本, 推动商品物价和股市价格的逐级攀升, 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现象。莫善贤关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中山大学学报1998年增刊通货紧缩作为通货膨胀相反的货币现象, 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持续下跌。通货紧缩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随。通货紧缩这个概念表面上看是指货币量的多少, 但实际上它的经济学意义是指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莫善贤关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中山大学学报1998年增

7、刊现在的问题, 不在于“是否有”通货紧缩, 而在于通货紧缩在中国将“存在多久”, 是“暂时存在”, 还是可能表现为在不同时点上与通货膨胀相互更迭的“常有现象”。中国过去那种单一通货膨胀的时代已经过去, 新的经济时代将表现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在不同时点上的相互更迭。其特征是, 周期的上升和繁荣时期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 周期的下降和衰退时期存在通货紧缩的压力。陈孝兵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理论基础及其利益制衡,经济问题1999年第12期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度量是指对于在一定时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或通货紧缩(物价下跌)程度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指标体系:消费物价指数、零售物价总指数、居民生活费

8、用价格指数、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或增加值数。郑健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第3期理论上的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持续的负增长状态,但在实际经济活动过程中,如果一国的经济增长率没有摆脱与物价增长率的正相关关系,那么,通货紧缩的起点就不是理论上的零值物价增长率,而是实际经增长率开始脱离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开始出现“GDP 缺口”) 时与之相伴随的物价增长率。至于这个起点有多高(或者是6 %、3 %等) ,主要取决于各国经济增长与物价增长的相关程度及其可“容忍”的最低经济增长率所伴随的物价增长水平。因而,判断一国在一定时期是处于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

9、缩状态,不是理论上的界限,而是现实经济发展需要所决定的物价增长的最低界限。黄桂田、尹福生通货紧缩的“外生性”与“内生性”:相关关系及其形成机理基于在通货膨胀理论基础上的一种理论分析,金融研究2000年第3期就拿对通货紧缩发生与否的判断来说,通常就存在三种观点。其一是“单因素说”,就是将通货紧缩视同于物价下降,即物价普遍持续下降的过程。其二是“双因素说”,即认为通货紧缩有“两个标准”,即价格持续负增长与实际增长率持续低于潜在的增长率。其三是“三因素说”,即认为通货紧缩包含但不仅包含物价下降的因素,应结合“两个特征、一个伴随(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以及伴随着经济衰退) ”来考察

10、的观点。因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不难想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王鹏、王刚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系数的计算,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3月第6卷第2期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基本原理比较研究现实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的背离是经常性的, 一旦法定纸币形式的发端式启动之后, 基于法定纸币没有自我扩张和自我紧缩的能力, 系列具体商品往往会以不同的价格表示出来; 在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 各种商品的自我价格表现, 替代了各种商品的自我价值表现, 此时只有通过各种商品比价之间的平衡, 才能真正体现各种商品的价值规定, 商品等价值交换的规律表现为商品等价格交换的规律。这也就是说,

11、 当各种商品价格不恰当地表现各种商品价格比例时, 这种通货膨胀与市场经济的交换公平性产生了不协调的矛盾。王爱国现代通货膨胀和现代通货紧缩,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卷第5期法定纸币量不但在总体上, 而且在每个时空上或部分时空上都必须大于或等于商品所需要的流通手段量, 否则债务链的产生将严重影响现代市场经济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正常运行。由于法定纸币量与商品生产和流通所需要的流通手段量难以吻合, 再加上法定纸币没有自行紧缩和自行扩张的能力, 所以, 法定纸币量大于商品所需要的流通手段量是现代市场经济成长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各国资本市场的建立, 客观上为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

12、所需流通手段量的强行扩张准备了充分条件。王爱国现代通货膨胀和现代通货紧缩,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卷第5期用历史辩证法的发展观看, 法定纸币作为主要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数量上不受限制, 的确是现代市场经济成长的必备条件。各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都必须建立在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基础上。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商品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多, 作为主要流通手段的法定纸币量也需相应增多, 这是毋庸置疑的; 与此同时,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场的规模将不断扩大, 新的市场范围将不断开拓。这些变化经常迫使政府增加法定纸币的发行量, 所以现代生产方式就是现代通货膨胀的生产方式。王爱国现代通货膨胀和现代通货紧缩,上

13、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卷第5期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纸币只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像贵重金属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因此它不会主动退出货币流通领域,执行货币的储藏功能。当货币流通领域中的货币过量(国家银行纸币发行过量),就产生货币供应过剩而商品供给紧缺的经济现象。这只能靠降低货币流通领域中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以与货币流通领域中所有商品价值总量相适应。这就意味着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所以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两者是同时出现的。郑健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第3期货币流通必要量是由进入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 与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

14、成反比, 如果有其他因素,如经济周期的变化、货币收支的技术因素等渗入, 则就会使货币流通必要量过多或过少, 从而引起通货膨胀或紧缩。王建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转换的问题研究,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6月第15卷第2期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与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相适应,这是马克思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要求。而且,全部货币流通,不论在范围上、规模上、速度上都要受商品流通所制约。当然,货币流通对商品流通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因素,它对商品流通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即正常的货币流通,能为商品流通提供稳定的价值尺度和适量的流通手段,这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反之,货币流动不正常,或者通

15、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都将影响商品的流通乃至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喻瑞祥既要治理通货膨胀,也要抑制通货紧缩,金融研究1998年第10期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产生原因比较研究就国内的现实状况而言, 强调需求紧缩的学者认为,经济萧条主要是源于需求面的负向冲击,其中一个关键的传导机制是所谓债务通货紧缩。债务紧缩理论的基本框架是从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出发, 强调信用市场的紧缩主要是源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金融加速器效应。金融加速器是债务通货紧缩的主因, 因为企业市场价值的萎缩引起了银行的惜贷。信用紧缩直接造成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的机会成本的上升, 进而引起了总需求的紧缩。刘明兴、许秀兰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中国宏观分析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对于通货紧缩的原因,出现了“宏观”、“微观”,及“中观”三种不同的看法。(1)“宏观主因论”。这种观点认为,当前的通货紧缩主要是因为宏观政策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