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代文明史复习资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3032199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古代文明史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外古代文明史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外古代文明史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外古代文明史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外古代文明史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古代文明史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古代文明史复习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化的定义: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的体现,是人类区别于自然区别于动物的体现。总的来说,文化是政治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是人的活动,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即文化是自然的文化。一、 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文化的时间段、地区分布、特点以长江、黄河流域最为典型河姆渡文化(苗蛮集团)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距今六七千年,有大量稻谷遗迹和猪狗水牛等,家畜遗骨,采用木结构的杆栏式建筑。仰韶文化(华夏集团)黄河中游(关中、晋南、豫西),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遗物中有彩陶,曾被称为彩陶文化。大汶口文化(东夷集团)中晚期,黄河下游(鲁西南和苏北)前3500年左

2、右,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6000年。良渚文化(苗蛮集团)太湖流域,前3300-前2200年,玉文化发达。龙山文化(东夷集团)黄河中下游地区,距今约4千年,黑陶文化。新石器文化是多元区域性发展,后又融合,汇聚于中原(华夏集团),华夏集团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产生国家:夏商周,延续时间最长,始终未曾中断的文明。二、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神本人本的表现和特点)神本文化的表现: 对祭祀的重视,频频举行盛大祭祀以表示对鬼神的敬意 对占卜的重视、占卜分占筮和龟卜 青铜器风格的神秘色彩。商代青铜器有强烈的装饰色彩。这些装饰具有怪异神秘的意味,具有超现实的神秘色彩,表现超现实的权威。人本文化的表现:(说明西

3、周人更加理性)更注重人文色彩,西周人本文化一方面是宗法制的确立,另一方面是建立了西周礼制。三、春秋战国思想解放的时代、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九流十家、六家,春秋战国文化精神风貌;器物特点;区域文化即七大文化圈特点)区域文化即七大文化圈特点: 中原文化圈:黄河中游,华夏文化最重要的发源地,周洛阳王畿所在地尚礼。三晋尚法、质实俭约。 北方文化圈:中原北部,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民风强悍,任侠好气,多游侠之士。 齐鲁文化圈:有共同性,又呈现不同特色:鲁文化,本于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崇尚礼乐。齐文化,齐是滨海大国,“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经济发达,善于变通,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最丰

4、富多彩的文化。 楚文化圈:长江中游,杂糅中原文化和长江南北土著文化而成,其特色由土著因素决定。楚地民族混杂,信鬼好巫,土著文化色彩浓厚,热烈奔放,富有浪漫气质。 巴蜀文化圈:长江上游,边裔文化。 吴越文化圈:长江下游,刚柔相济发展为精致,明艳风格。 秦文化圈:渭河流域的关中为核心,周文化与戎狄文化的融合。秦人狂野矫健,尚武,富于进取精神。较少保守势力阻碍。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九流: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六家:儒、道、阴阳、法、名、墨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玄学主要内容,对魏晋人的影响,怎样看待(越越名教、任自然)】l 魏晋玄学及其文化意义

5、:玄学宗旨是“贵无”,无是万物的根本,一旦抓住了问题的根本,许多细枝末节就可以迎刃而解。l 玄学对魏晋人生活理想的影响:人生追求上,玄学以贵无反对名教、礼法的繁琐虚伪,形成越名教、任自然的价值取向,追求思想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思考本体,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l 玄学贵无思想对魏晋美学的影响:魏晋以后,中国人走向了新的审美理想。追求本体,美学上“重神理而遗形骸”,写意重于写形,在这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出水芙蓉的境界比错彩镂金的境界更高。错彩镂金:富于装饰性,画面很满,但一定会有空白。出水芙蓉:初发芙蓉,自然可爱。色彩淡雅。、隋唐“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唐型文化、宋型文化,表现在哪)唐代文化体现出来

6、的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明朗、热烈、奔放。 风气开放 文人的精神气质 政府的政策:文化政策上对文人宽松;三教并行,儒道佛都得到发展;对域外文化的吸收。 宏放雍容、华美绚烂的盛唐艺术。宏放大气、富丽堂皇的气质。雍容饱满,绚烂华美,既大气又不乏细腻、敦厚大度、雍容华贵、优美自在,没有刻意矜饰、端庄开阔、气势雄伟。唐的人物画显现富贵气,色彩鲜艳,人物态度闲雅。唐三彩:色彩艳丽,流光溢彩宋代,内省幽微与市民文化勃兴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彩热烈的文化类型。宋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彩淡雅的文化类型。内省幽微、精致淡雅的士大夫文化 品味高雅的文人图 瓷器:追求宁静

7、淡雅 市民文化的勃兴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元曲的审美特征,为何会有).元曲的审美特征及背景:审美特征:饱满酣畅,淋漓尽致,游牧民族能歌善舞,元杂剧融合了营养,狂歌闹舞,(放卓波澜跌宕,语言崇尚本色,大量运用俗语,俚语,绘声绘色)背景: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

8、,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明清沉暮、烂熟与开新(如何表现,如清代的椅子等,器物上的表现)1、沉暮品格空前严厉的文化专制沉暮品格是文化生命衰落的迹象。由于肌体的衰老,失去了从容应付的能力,因此尽力维护一种僵化的文化氛围,以此来避免挑战。 文字狱迭兴 灭除异端的文化一统2、烂熟的文化大型类书、丛书的编纂绚丽多姿、纹饰繁缛的器物清式:清代瓷器装饰华丽、工艺精湛、品种丰富,器物千变万化,各方面都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清代家具体现了厚重精致、豪华、艳丽、纹饰繁缛的风格。明式:明式家具朴素、大方、优美舒适的风格,明式家具造型简洁、线条流丽、优美大方,能体现本质本身的细腻之美,明代瓷器风

9、格相对简约。3、开新启蒙思潮,如王阳明心学高扬主体性,表现为主体意识的觉醒;出现一大批“狂简之士”唐寅,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唯美,清新秀润,江南情致徐渭,才华横溢的文人,他追求自然人性,强调“自我”“天成”“本色”,潇洒飘逸,代表作墨花九段,用笔刚健恣肆,酣畅淋漓,一泻千里汤显祖在戏剧界发起了对情的追求,认为“情”是人性的根本,中世纪的婚恋模式以“理”窒息了“情”,明代中后期兴起了追求真挚情爱的人文潮流。西学东渐及其中断汉字的表意特征字形体现语义(举例,如*字体现*语义)宗法制: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共同的祖先,维系亲情(亲亲,温情脉脉的亲情)而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尊尊,严格的等级制)

10、,并规定继续秩序以及宗族成员不同的义务和权利的法则。宗法制的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相辅相成分封制在政治上是“授土授民”原则是由亲及疏宗法制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严格嫡庶,区分大小宗。 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宗法制的影响:家天下(家族统治)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不断,族权注重现实的人伦关系,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宗法制的特点:【重点】1. 嫡长子继承制(最核心的特点),殷商时期,“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造成混乱,西周“父死子继”,严格区分嫡庶长幼,“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2. 分封制和宗法制相辅相成,分封制在政治上“授土援民”,分封

11、的原则是由亲及疏。宗法制上则是“别子为祖”(诸侯的余子可为大宗)3. 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辨别尊卑亲疏,凝聚宗族成员的手法(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宗法制的影响积极:1)注重家庭建设;2)注重现实人伦关系,提倡尊老爱幼,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典范式;3)已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1)过分重视人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2)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对现代强调平等与法制的社会理念相背离。一、 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仁、礼及关系,礼乐结合好处)l 中心内容:礼和仁l 礼仁关系:礼,礼制用以维护等级秩序,实现社会的安宁有序(尊

12、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仁,如果说礼是儒家的外在规范,那么仁便是其思想内核。仁和礼是应该统一的、外在的,礼与内在的仁相统一l 礼乐结合:(在真诚的时候去履行礼)礼乐结合达到熏陶情性的效果,实现内在情感的美好和谐。使礼的实行不再僵硬,成为内在自觉。l 仁的重要内涵:爱人、忠恕、中庸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道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本源、状态、自然无为、影响)l 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道生万物l 道的状态“无”l “无”蕴含无限的生机,“无”蕴含着无限之“有”l 道是自然无为的宇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人应该顺其自然,不加以强作妄为。依自然属性,顺应自然规律去做,不妄为,没有不实现的目的。

13、“无为”乃是方法,顺应自然。“无不为”乃是效果。l “无为而治”l 自然无为之引申:虚静,为人处事致虚守静,方能深蓄厚养,储藏能量;柔弱,上上善若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1、 天人合一2、 人本主义。注重现实人事、人伦,轻自然3、 贵和尚中。不偏不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4、 刚健有为。积极入世,治国平天下,追求独立人格中国古代艺术:一、辉煌的远古艺术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1、原始彩陶,新石器时期的仰韶、马家窑文化(如彩陶蛙纹壶、彩陶旋涡纹)较典型。装饰图案上,有人物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几何纹样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几何纹最多,表现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彩陶包含的艺术法则: 具象图案

14、转向抽象之后,整个图案就是游走的了,面向四方,使四面形成一个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一气呵成的整体,形成移动的散点透视,可以步步移,面面看,体现“无尽”之意味“游目” 注意到“由上观下”的效果,使得由上方下视时也形成一幅和谐的图案。彩陶的创造和欣赏是按照“仰观俯察”这一中国观照方式进行的。2、绘画绘画的美学原则: 散点透视:散点、移动的焦点,可以步步稳面面观 以大观小:中国画家很少去写生,而是“收尽奇峰打草稿”,先观察对象在脑海中形成的印象。作画时,以“天眼”去看,以大观小,注意画的整体和谐,对细部是从画面整体性需要上去把握。 遗貌取神:中国画里,并不要求对象的几何比例之精确,而是重在画面的整

15、体要求与神韵的传达。 以线为主:西画主要靠色彩的丰富变化表现空间,中国画是用线去表现空间。中国式的光效应主要用水墨中的墨色浓淡来表现。3、戏曲的三大特色: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节奏感)。虚化性: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既是戏曲舞台简陋、舞美技术落后的局限性带来的结果,也是而且主要是追求神似、以形写神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积淀的产物。程式化: 程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文化或文明的涵义:文明,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的体现,是人类区别于自然、区别于动物的体现。外国古埃及的造型艺术:古埃及艺术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结果,而是古埃及人宗教思想的体现。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