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302931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新乡市第三十二中学 方劲松摘要:为了提高中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认识,增强传承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历史责任感,也有助于提高美术课程效果,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系列手段;以“书法撰刻类”、“雕塑石刻类”、“本版年画类”、“风筝类”、“剪纸类”、“陶艺类”为载体,把学生带入美的世界,感受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善于打破传统,拓展思路。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激发创新精神,也培养了美好感情,陶冶了情操。关键词:传承、责任感、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魅力、拓展、创新在多年的美术教学生涯中,我愈来愈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现在的中小学

2、生越来越远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看的是奥特曼、指环王吃的是“肯得基”、“汉堡包”过的“圣诞节”、“平安夜”,即便是走到农村,家里墙上贴的是外国名星像、沙发、席梦思,不伦不类的夹杂着英文的歌曲,街舞等,可本地的民俗、宗教信仰却淡化了,年轻人并不尊重本民族的文化,而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把先辈们创造的文化精神华保护好,交给下一代,这才是一个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传承。一、研究目的1、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通过课堂教学、多媒体欣赏、看博物馆展览、手工制作等手段,以书法撰刻类,木版年画类、雕塑石刻类、剪纸类、风筝类、陶艺类为载体,把学生带入美的世界,感受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3、,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民族自豪感!2、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艺术意味着创造,创造则领先想象力,而想象力又是智慧与心灵的结晶。美术创造绝不能离开想象。【1】我在开展这项实践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打破传统,敢于大胆创新,特别是在师生集体外出参观、观摩、采风、体验生活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激发创新精神,只有艺术想象力的活跃才是支持创造的长久动力。3、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通过实践证明,在我校美术课中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已形成了本校特色,并提升了办学品位,也是学校减轻学生负担,摆脱沉重应试教育压力的最佳方式;同时让学生体验各

4、种创新的成功与喜悦,也培养了美好感情,陶冶了情操。二、研究过程:1、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对全体中小学生现有的美术知识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方案,并选择高、中、低三个年级组进行教学实践,其中:高年级组(七、八年级)负责:书法撰刻类、雕塑类;中年级组(五、六年级)负责:木版年画类、风筝类;低年级组(三、四年级)负责:剪纸类、陶艺类。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三个阶段进行(时间为一学期):(一)布置阶段:对各个年级布置任务、准备材料、结合课本、规划课程时间。(二)实施阶段:在年级中找一个班做为试点,进行实践,根据情况在开展其它班

5、级,对效果不明显的方案进行修改。(三)总结阶段:学期末活动结束时,让学生拿出作品和写出活动心得,在此基础上我写出小结和总评,并在学校进行作品展览。三、研究效果:1、在美术课上开展民族艺术教育也是从情感上渗透德育教育: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指的是在民间传承的,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文化现象或事物载体,具有较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教育意义。众所周知,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历史最久,作者最多、流传最广、特色最浓、工艺精湛、博大精深,而且五十多个民族都有灿烂的艺术文化,结合我校和本地区的特色,所以我将开展以下内容:书法撰刻类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丰富文字记载都已被世人所认可。将汉字审美化而形成书法艺术

6、,为中国书法成为东方艺术中最具有哲学气息的艺术奠定的基础。同时为中国人审美留下广阔的空间。因为一幅有意义的书法作品,除了书法的文字内容和形质(筋骨血肉)以外,还有动态美和表情美(人格、气势),更重要的是它必须体现出作者的某种审美理想和美的追求,也就是说,在有形的字幅中,荡漾着一股灵虚之气,氤氲着一种形而上的气息,使作品超越有限的形质,而进入一种无限的境界之中。中国书法是人生境界和生命活力的迹化,是最具东方哲学意味的艺术。【2】篆刻,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小小的一方印,包容着大千,来源于自然与广博。为何小小的一方印能够被大众所喜爱!是因为篆刻在方寸之间有着千变万化,包罗万象的艺术效果和艺术境界。

7、一件好的篆刻作品(也就是一方好的篆刻印章),并不是拿去能用的章子,而是集书法,绘画,雕刻,文学于一体,融合为一,在方寸之间展现出其独特艺术效果和境界的产物。篆刻艺术的特点一是古;二是小。欣赏一件篆刻作品先看它的形式,第二看作品有着怎样内涵。我们在欣赏篆刻作品的时候,首先要看作品的章法,因为章法是印章的整体观,是一方印全印的布局。一方印文字怎样安排,表现着怎样的风格,展现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和境界,是由章法所支配着的,一字有一字的章法,一印有一印的章法,这和佛学里所讲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有同工之妙。是千变万化的。欣赏一件篆刻作品,主要看它的鲜明感,新鲜感和和谐感。然后,看这件篆刻作品表现着怎

8、样的艺术境界,好的篆刻作品是有其境界的,有境界的作品,才能够耐人寻味,让人回味无穷,篆刻作品的艺术境界,是篆刻作者的审美情趣在作品中创造出意象,然后把情趣和意象融而为一,就表现出了其作品的艺术境界,所以,作品艺术的境界就是篆刻作者自身的整体修养,是把文字的篆法,印章的章法,刻治时的刀法融合为一,是集书法,绘画,雕刻,文学于一体,运用在方寸之间在印章上将其尽情表现出来的综合性的一种展现。 我在教书法撰刻这一内容时,首先让同学们收集书法撰刻知识,了解书法与中国画的关系; 了解篆刻的章法和布局。中国画之所以能自成体系,屹立于世界美术之林,是同书法.篆刻等艺术门类对绘画的综合影响分不开的,这是中国文化

9、的精髓。雕塑石刻类:离我校最近的一个古代雕塑石刻位于新乡市凤凰山下的潞王陵,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也是国务院1996年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拟将其列入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新乡市政府正在积极为潞王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潞王陵是明代(公元13681644年)潞简王的陵墓。潞简王朱翊鏐(公元15681614年)是明穆宗的第四子。潞简王陵墓由神道、潞王墓和次妃赵氏墓组成。城垣内占地80余亩,四进大院,所有建筑几乎全用青石垒砌或雕凿而成(人称中原石头城)。城门以北依次建有棱恩门、棱恩殿(举行祭祀的享殿)、东西配殿,明楼(内有高大的墓碑)、宝城和地下宫殿

10、(潞 王葬所),四周是高大的青石围墙,神密而又威严,建筑装饰多为高浮雕的龙飞狮舞,手法细腻严谨,尽显皇家风范。据专家介绍,潞简王陵墓的主要建筑布局与北京明皇陵基本相同,以宏伟的规模、精美的石刻著称。 牌坊后面便是这200多米长的青石神道,两旁石刻仪仗群,共设石兽14种,远远超过了明孝陵、明长陵石兽6种的规制,对石兽以米的间隔排列,它们的名字依次是:猰貐、爰居、貔、獬豸、豹、狻猊、羊、虎、狮、辟邪、麒麟、骆驼、象、马。潞王陵石兽群是秦汉以来帝王陵镇墓瑞兽的大集中。历代所有者,潞王陵都有;历代所无者,如猰貐、爰居、貔、狻猊,潞王陵也有。这批石刻是潞王陵的精华,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价值巨大,珍贵

11、异常。【3】通过带领学生参观、考察潞王陵墓,让学生对明代后期地方藩王的陵寝形制以及当时的建筑、雕刻艺术等方面知识,具有初步了解,能用陶泥雕塑出瑞兽形状。木版年画类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在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另外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年画都受其影响。它用色讲究、色彩浑厚鲜艳、久不褪色、对比强烈、古拙粗犷、饱满紧凑、概括性强等特征。以传统技法构图,画面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巧妙,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

12、端庄。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曾这样说:“河南朱仙镇年画刻线粗健有力不染脂粉,人物无媚态,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年画的独有特色。”当年鲁迅先生的话十分精确,应该是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的精髓。普通年画以黑、黄、红、丹、绿、紫6色,先淡后浓,依次套印而成。高档年画与神像画人物之眼眸、胡须、服饰需加套水墨、金粉、套色可多达9遍。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刀与版的对话,色与纸的对话,更是年画艺人与传承在对话,人与岁月在对话 在我们学校中,由于受使用工具的限制,我们只教学生学着用较简单的方法来绘制一幅木版年画。 学习工具:勾线用的毛笔、水彩或国画颜料、调色盘、宣纸 绘制过程介绍: a、将线描图案放大复印在A4或A3纸上,然

13、后把复印好的图案放在宣纸下,用勾线笔将图案拷贝到宣纸上; b、给画中红色部分上色; c、给黄色部分上色; d、给蓝色部分上色; e、给紫色部分上色,大功告成。风筝类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纪

14、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而图案方面,主要由个人喜好而设计,有宣传标致,动物,蝶,飞鸟等,琳琅满目. 风筝的建造材料除了丝绢,纸张外,还有塑胶材料造的,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胶棒来制作。 我指导学生扎制风筝,不但锻炼学生的手工技巧,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风筝的骨架扎制;蒙面裱糊和绘画及放飞技巧,涉及到流体力学、平衡对称、重心、升力等多种方面的物理知识和风力、风向、气象等天文气象知识以及竹木制作工艺、各种

15、美术绘画工艺等多方面的工艺美术学知识。开展风筝的制作与放飞活动,对学生增知识,长才干的启蒙教育是非常有利的。放风筝可以借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愿望。可在大自然中自我净化心灵,调节情绪,消除忧虑烦恼,对未来产生美好的幢憬与向往,激励自己进取向上。剪纸类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我国长期民情风俗的稳定和许多边远地区文化上的封闭,剪纸的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在民间流传。如杜甫诗中提到的陕西白水等地一带的招魂剪纸,至今仍在那里仍可见类似形式的作品。 有人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有其道理的。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及民间剪纸某些体裁样式作品的相对稳定,使今天的民间剪纸中仍保留着我国古代文化的不同层次。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剪纸材料(纸)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作者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他(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渗透了祖国优秀民俗文化的教育,学生明白了剪纸是我国的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