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73027225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上海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上海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上海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上海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建设方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助产专业建设方案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原名上海职工医学院,1957年建校,直属于上海市卫生局。2010年2月,由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转制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同时更名。新学院的成功转型正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新一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颁布之时。我校作为一所全新的以“健康”冠名、并由卫生行业主管的职业技术类院校,肩负着为“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助产专业开设于2011年,作为新专业,

2、为使助产专业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能对接上海的城市建设与人群健康对母婴保健的需要,助产专业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全新设计和建设,确保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提升专业服务行业发展能力,特制定助产专业建设方案。一、需求论证(一)社会需求“世界需要助产士现在比任何时候更迫切”,这是国际助产联盟2010年国际助产士节的主题。助产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1928年杨崇瑞开办了我国第一个产婆培训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一批中专层次的助产专业学校,而高职大专层次助产专业的开设仅6-7年时间。20世纪90年代,卫生部取消了助产士的职称系列,导致绝大多数院校停办了助产专业,同时,十多年来,

3、中专学历的助产专业人员未有机会接受进一步技能培训,造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和继续教育需求。助产人员是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负责正常产妇接产,协助产科医师处理难产并负责计划生育、围产期保健和妇婴卫生的宣教及技术指导。近年来开展的导乐陪产和助产一对一全程陪产中,助产的人性化服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围产期的保健、护理和诊疗等医疗服务日益重视,发展“助产”专业势在必行,同时也符合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1、我国剖宫产居高与助产人才缺乏密切相关据研究表明,90%生育期健康的妇女需要的是生育助产护理,社会需要更多的助产士。虽然有少数院校开设了

4、高职助产专业,但远不能满足目前社会上对助产士的需求。据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以42.6%的剖宫产率,成为剖宫产率居全球第一的国家,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5%剖宫产率。据调研发现,我国每年新生婴儿约为2000万,其中约一半为剖宫产儿。在我国部分地区三级医院剖宫产率平均在70%左右,在上海的少数医院甚至达90%以上。专家在原因分析中发现,目前我国帮助自然分娩的助产人才匮乏,是导致我国剖宫产率居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助产人员与生育妇女的比例为1:400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1:1000。2、上海亟需孕产期人群健康服务人才上海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包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

5、改革,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2011年5月出台的上海新医改方案再次提出保障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及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的总体目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随着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加,上海市常住人口已突破2300万。其中,17岁-43岁生育年龄组中,外来人口与沪籍人口之比为6:5;总出生人口为15.9万/年。统计局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在近几年还会上升。若以上海年出生人口及上海市现有接产机构(医院)84所单位3200余张床位的现状综合计算,助产人员每年新增需求量约为800-1000名左右。因此,预计未来3年约需新增助产人才2400-3000人左右。目前上海

6、每年仅有高职及本科层次助产专业毕业生不足300人,数量上远未满足上海地区社会发展的需求。3、中国的助产专业特色领域亟需开辟和拓宽,助产专业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需要重建目前我国仅有少数学校尝试性地开设了高职层次助产专业教育,但对高职助产专业的人才规格、培养目标、岗位综合职业能力需求、课程设置等尚无具有指导意义的规范标准体系。国际助产士联盟将助产士定义为:一名可信赖的专业人士,通过与孕妇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妇女整个孕期、产时和产后必要的支持、护理和咨询,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行助产接生、提供新生儿照护,为孕产妇提供全程连续性服务。此外,国际助产专业的服务理念在于崇尚自然分娩,倡导“助产士主导模式”,强调妊娠

7、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助产士(产科护士)是低危孕产妇的专业护理者。例如瑞士助产士在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方面担任重要角色,并通过围产期护理、计划生育、妇科保健、为青少年提供性健康教育和为助产专业的研究发展开展工作等形式使其角色凸显了保障生殖健康和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两大职能。香港助产士则在全力提倡母乳喂养、多元化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服务、出院后跟进等方面发挥了出色作用。而我国虽有少数助产士在孕期以健康教育者的角色渗入门诊或孕妇学校,但整个围产期缺乏有责任制助产士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的、个体化的连续性照护。相比之下,我国亟需开辟、拓宽助产专业特色领域,借鉴国外先进的助产服务理念和成功的助产服务模式,从助产士的教

8、育培训、人才队伍的建设、角色职能的拓展、工作实践范围等多角度出发,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级助产人才培养新模式。4、高职助产专业毕业生具有比护理专业更广的就业适应面根据现行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分类,助产专业属于护理类。助产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具有妇产科护理的特色专长,还要具备普通护士的基本条件。我国助产专业学生毕业前还可以参加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毕业时可获得毕业证、护士执业证和妇幼保健员或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等资格证书。此外,调研发现,大部分人认为助产士与普通护士工作性质有明显区别,特别是知识结构、服务态度、英语水平等。助产专业毕业生除掌握一般的护理知识外,还具有了妇产科、新生儿科的专业特长,不仅能

9、胜任综合性医院普通内、外科护理的工作,更能胜任妇、产、儿科的护理工作,因此,比护理专业具有更广的就业适应面。(二)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1、专业定位:按照现行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分类,助产专业属于医药卫生大类下的护理类,其培养的目标应定位为产科护士。2、培养目标:以助产专业岗位需求为标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助产、妇女保健和护理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现代护理理念、人文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具有产科、妇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及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院、社区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工作的高技能型、

10、应用型助产专业专门人才。(三)岗位证书及就业方向1、岗位证书: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上海市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考核证书。 2、就业方向:妇产科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月子护理中心、计划生育机构。(四)专业现状我院作为上海市卫生局直属院校,一直得到卫生行业领导的支持与关心。助产专业虽然为我校新开设的专业,但学院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和预防医学的既往资源为助产专业的设立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该专业师资由护理专业师资发展而来,我校高职护理专业于2001年举办,至今已有十多年历史。护理专业为我院的重点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9名,高级、中级、初级技术职称之比为9

11、:13:7,其中专职“双师型”教师占94%,持有护士或医师执业资格证书。临床专任兼职教师48人,兼职教师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近年来,发表教研、科研论文28篇;承担课题15项;主编及参编的专著、教材等21本。本院现代护理实训中心的仪器设备也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本院与上海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第一、第五、第六、第八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为本专业的实训、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本专业首次招生人数为65人。此外,我院曾于90年代初开设助产专业,学制4年,首届招生30人。然而,由于受到当时相关的政策法规制约,该专业招收了

12、一届学生后即停止招生。尽管只招收了一届学生,但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安排及学生就业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本次助产专业的重新开设奠定了基础。(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根据助产专业人才为孕产妇提供全程连续性服务的角色职能及完成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需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以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助产专业课程体系。2、由于全国高职专科层次的助产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助产专业缺乏相应的配套教材,需开发适合助产专业的专业课程配套教材、实训教材及助产专业技能测试指标体系。3、目前护理系教师中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90%以上,医院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40%以上

13、,具有良好的教学团队基础。但助产专业带头人年龄偏大,教学团队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人数有待增加。4、母婴护理及产科专项技术的实训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待进一步拓展,产学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5、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提高。二、建设目标(一)建设总目标:崇尚“以母婴健康为中心”的现代助产教育理念,构建校院(企)深度合作基础上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助产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网络教学,建立标准化助产模拟实训室,拓展社会培训功能,力争“十二五期间”把本专业建设成具有助产实践模式新理念的

14、特色专业。(二)建设分目标:1、构建校院(企)深度合作基础上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根据专业调研,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合于培养临床所需助产人才的课程体系。新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家左右,进一步完善校院(企)合作的双赢机制,开展合作办学。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机制,发挥其指导专业建设的作用。开展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编写专业核心课程校本教材,完成12门精品课程建设和34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构建高职助产专业技能测试指标体系和试题库,建立实践教学素材库,制定本专业核心技能操作标准,制作影视录像或影像软件1套。2、建设具

15、有国际视野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师资队伍数量、结构、能力协调发展。引进或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引进专业教师24人,培养骨干教师35人,培养优秀青年教师57人。聘请高素质行业兼职教师6-8人左右,“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通过参加多种形式的国内外进修培训,拓宽专业教师的专业视野和国际视野。3、建立标准化助产模拟实训室建立符合临床实际,配备先进设备与助产理念的标准化助产模拟实训室。建立开放性实训室管理制度,构建开放运行模式。开拓实训室的社会服务功能,探索成为育婴师和母婴护理师的培训机构。三、建设思路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针对本专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科

16、学态度,坚持“追求卓越,育人为先,技能为本,注重内涵,夯实基础”的办学原则和“立足上海,服务全国”的服务定位。坚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贴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推行“以母婴健康为中心”的现代助产教育理念,构建校院(企)深度合作基础上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助产人才培养模式。以改革和创新为主题推进专业建设,注重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以提高学生岗位适应性为目的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标准化助产模拟实训室,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课内、课间见习、顶岗实习,编制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校本教材和实训手册,制作专业核心技能标准操作影视录像或影像软件等,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