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局季度总结及季度工作计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3012875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农村局季度总结及季度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业农村局季度总结及季度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业农村局季度总结及季度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业农村局季度总结及季度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业农村局季度总结及季度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农村局季度总结及季度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农村局季度总结及季度工作计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农村局季度总结及季度工作计划一、2022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省、市、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扎实开展党史教育活动。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一)主要成绩1.粮食和“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保障更加有力。截至2月底,全区生猪存栏61.52万头,同比增长49.47%;生猪出栏103.61万头,同比增长28.49%。蔬菜播种面积51万亩,总产量155万吨。优质农特产品种类

2、丰富、供应充裕,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2.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更加坚实。2022新增高标准农田13万亩正在实施,全区高标准农田达到157万亩;2022年14万亩,正在设计规划之中。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3.乡村产业蓬勃发展。2022年新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新增6家市级示范社、1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新增区级示范合作社22家、区级示范家庭农场30家。新增家庭农场505家、合作社161家,目前,全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7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98家,家庭农场219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049家,新型

3、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有力推动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1-9月份,全区27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54.96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全市第2位,“五个一批”强县区排名全省第2。草牧业和徽香烧鸡联合体列入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创建。4.农业标准化生产、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新创建1个省级蔬菜标准园、3个市级蔬菜标准园,截至目前,全区已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8个、省级蔬菜标准园13个、市级蔬菜标准园15个。新增新培育“三品一标”26家,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三品一标85家,产品104个,其中无公害44家产品51个,绿色食品38家产品44个,有机食品3家产

4、品9个。全区拥有“符离集烧鸡”“红树湾地板”2个中国驰名商标和“符离集烧鸡”“王枣子”“王枣子茶”“夹沟香稻米”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商标,7个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板材、粮食、烧鸡3个省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10个马德里注册商标。东大木业“红树湾地板”列入省“五个一批”50家重点品牌。大豆、小麦、山羊等6个商标或产品正在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产品,皖神面制品、刘老二烧鸡正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同时,“两减量、两利用”水平全市领先。20_年以来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望实现“六连降”,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1.19%和96%,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一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5、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全面完成329个村的清产核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截至2022年6月底,全区共清理出村集体资产32.0069亿元,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535.29万元,农户增加收入217.89万元。二是“三变”改革稳步推进。截至8月底,通过“三变”改革,实现当年村集体增加收益2227.99万元,参与“三变”改革农户增加收益856.89万元(其中分红收益759.6万元)。2022年度全区村级经营性收入预计可达4969.29万元,比20_年度增收1099.24万元,增幅28.4%。三是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成果显著。完善了1个区级、28个乡镇级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实

6、现了土地流转交易平台的全覆盖。全区耕地流转面积104.68万亩,累计覆盖农户16.22万户,流转率达到45%,土地流转平台50亩以上流转经营户1693户,流转土地面积53.12万亩。同时充分利用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全区共颁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书403件,新增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16笔300万元,累计发放5605笔4.35亿元,目前存量3326笔26063万元。6.农村民生进一步改善。前三季度,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729元,同比增长7.3%,城乡居民收比缩小至2.38:1。完成户厕改造24625户,新建水冲式公厕197座,高质量完成了20_年度15个省级美丽乡村

7、建设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主要做法1.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90.3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87.48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总投资1.972亿元的13万亩20_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通过区级和市级验收;总投资3680万元的20_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也全部竣工,治理面积4万里。同时,区农业农村局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积极防控各种不利因素,稳定了夏粮、秋粮生产。开展以“

8、包村联户”为主要内容的农技推广工作,继续推广优良小麦、玉米、大豆品种,大力推广绿色高效种植模式,逐年提高技术推广覆盖率。2.深入推进农业特色种养业产业扶贫三大行动,实施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民生工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良好产业基础。2022年实施69个产业扶贫到村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315.315万元;实施产业扶贫到户项目6896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308.529万元。深入推进“四带一自”扶贫工程。目前我区已建成产业扶贫园区74个(每个贫困村一个),完成率100%;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7235户(任务数6100户);自种自养达标贫困户6728户(任务数6000户)。3.持续开展“三品

9、一标”认证和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强化头控制,积极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工作。规范农资经营行为,加强果蔬产品检测,严格农产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管,指导企业规范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2022年乡镇快检室共检测果蔬样品19694份,共开具合格证653批次,农产品数量6479.1吨。二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民生工程工作。目前共有19家规模企业入住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完成任务的105%,共有3098批次农产品带追溯码上市,完成任务的17211%;完成区块链追溯1家,完成率100%。三是加强抽检工作,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查。严格检测程序,对辖区内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各级蔬

10、菜标准园、“三品一标”产地等地进行例行随机抽检,全面开展种植业农产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两大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2022年以来完成市级监督抽检1次,共抽检样品15份;疫情期间完成市级专项抽检样品14份;市级长豇豆、草莓、韭菜专项抽检样品17份,市级风险监测2次样品31份,市级飞行抽检1次,样品15份,合格率均为100%;省级风险监测1次,样品60份合格率100%。4.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全面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加大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的扶持,从标准化基地建设、仓储冷链物流配套、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加强对长三角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5

11、.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稳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积极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化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计划。6.聚焦激发动能,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两区”划定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农村“三变”改革全面推开;积极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百村培强、千村扶优、万村提升“百千万”工程,农村资产资有效盘活,集体经济发展提速、总量扩大。预计年底集体经济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部消除,50万元以上的强村达30个(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5个)。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存在问题1.党建与业务联系不紧,有脱节现象。党建与业务贴合

12、还不紧,没有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2.农业产业大而不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还存在有基础缺提升、有龙头缺效益、有产业缺链条等现象,种粮卖面、畜禽外调的现象没有明显改观。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覆盖面不宽。农村环境整治死角死面问题,整治不够彻底、不够通透问题,“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受不良习惯和落后观念影响,一些村庄卫生保洁工作不到位,没有得到有效治理。4.“劝耕贷”工作停滞。该项工作从区农业农村局移交出去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无人问、贷款基本无进度,严重影响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生产。5.乡镇农经体系不健全。乡镇农经站与文化站合并后,造成乡镇农经部门机构不清、职责不明、队伍不稳、工作

13、不畅,迫切需要理顺机构、配强力量。对于这些问题,区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创新思路和方法,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深入推进“113551”产业振兴工程,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等途径,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二、2022年二季度工作计划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角色新定位和新任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新发展格局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是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纪

14、律建设。二是强化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谋划与落实、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开展的同时,强化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与乡村振兴的产业衔接,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有机对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产业,注重增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注重把非贫困人口纳入产业体系。三是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振兴。以“改革为驱动力、园区为平台、项目为抓手”,以点带线、以线及面,围绕“113551”总体乡村产业振兴布局,全面推进我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1.加速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规划的编制。布局好优势产业带、产业园、示范点,

15、增强项目集聚和平台打造,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创建一批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积极推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试点建设。2.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创建3个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2022年新增绿色食品8家,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以及省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工作。3.加强农残检测,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2022年全区检测样品数达到120_0个,品种要覆盖我区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种。力争2022年底“三品一标”基地和区级以上标准园规范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四是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着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积极开展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病虫草鼠害机械化统防统治、推行精准科

16、学施药和配方施肥,减少农药用量和使用次数,推广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化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减少农业面污染。持续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改造、农村污水治理“三大革命”,深入推进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五是高质量党建引领,夯实“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依据市区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方案,继续开展全省乡村治理示范县(市、区),同时创建1个全省乡村治理试点示范乡(镇)、每个乡镇创建1个全省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不包括已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村的沈圩村)创建活动。六是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完善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稳定现有耕地经营用途,坚持农地农用,有效遏制粮田非粮化。进一步激发农村各要素活力,不断丰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促进农村土地资优化配置。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创新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