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生态功能区划简本全解(DOC 41页)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300512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生态功能区划简本全解(DOC 4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湖北生态功能区划简本全解(DOC 4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湖北生态功能区划简本全解(DOC 4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湖北生态功能区划简本全解(DOC 4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湖北生态功能区划简本全解(DOC 4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生态功能区划简本全解(DOC 4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生态功能区划简本全解(DOC 41页)(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简写本)湖北省环境保护局2004年12月湖北省生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周坚卫 副省长副组长:夏贤忍 省政府副秘书长 杨家志 省环保局长成 员:熊茂浩 省计委副主任 周顺民 省财政厅副厅长 张感山 省水利厅副厅长 余胜伟 省农业厅副厅长 詹世良 省建设厅副厅长 林志慧 省交通厅副厅长 阎新民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李天汉 省旅游局副局长 张和坤 省林业局副局长 刘晓鸣 省环保局副局长湖北省生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晓鸣湖北省环境保护局自然处处长:李 炜技术承担单位: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技术协作单位: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技术负责人:方 芳 沈渭寿技术组成员:望志方

2、燕守广 张彗 说 明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保护纲要及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湖北省环保局在全省生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于2004年组织编制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审稿),并组织了专家论证会,依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编。同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组织省环保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省旅游局等8个部门召开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审稿)部门论证会,会后依据各部门意见进行了详细修改,于2005年编制完成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批稿)。此后又经过长达一年多的修改和审定,完成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全部修编工作。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系统研究区域生态因子及生态系统结构、过程

3、和功能的空间分异规律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区划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为生态系统资源信息的配置提供一个地理空间上的框架。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生态系统学理论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保障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确保生态功能发挥的稳定性、生态资源利用的持续性、生物资源保护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是:1、明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2、明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特点及生态环境敏感区;3、明确各功能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4、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4、整合全省资源,评价不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明确各功能区发展方向,指导分区发展。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是: 1、发生学原则:根据地貌单元、流域水系、生态系统的发生、发育、发展规律,突出主导因子,兼顾相关因素;2、相似性原则:根据区划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分区,不同区划单位的区划指标具有相对一致性,包括地貌类型相似、生态系统相似、自然资源和发展潜力相似性,存在问题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相似性;3、区域共轭性原则:所划分的生态功能区域在空间上是完整的自然区域,除了考虑自然地理单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外,同时考虑行政区的完整性。4、突出主导功能、兼顾其它功能的原则:突出一个区划

5、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或生态过程。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编制完成与实施将为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资源合理利用和工农业生产布局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一、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根据湖北省生态系统特征和生态环境主要影响因子,湖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评价主要选择土壤侵蚀、酸雨、水环境、旱涝和地质灾害等进行单要素及综合敏感性评价。湖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由低到高分为5级,即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其中:极度敏感区面积很小,约占全省面积的3,主要分布在鄂西北与鄂东南的角落地带,生态环境极其敏感;高度敏感区面积最大,占全省面积的一半以上,鄂北、鄂西的三峡库区、鄂西南、鄂东北

6、的大片区域都属于生态环境的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一,主要包括江汉平原外围的低山丘陵岗地,以及面积较大的湖泊水库,此外鄂西北、鄂西南也有小面积的中度敏感区分布;轻度敏感区面积比例与中度敏感区相当,主要包括江汉平原以及长江沿岸各类平原。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是针对区域典型生态系统,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综合特征,主要是根据评价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分析湖北省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区域分异,按照一定的分区原则和指标,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单元,并明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区域,以反映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分4级:极重要、重

7、要、较重要和不重要。根据湖北省生态系统的特点,选择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洪水调蓄、生态系统产品提供等生态功能进行评价。湖北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地区主要分布在鄂西地区、鄂东南山地、沿江湖泊及洼地。重要地区主要分布在鄂东北山地丘陵、鄂中部分丘陵岗地等地区。较重要地区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和鄂北岗地等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对不重要地区主要为城镇与农村居住区以及一些未利用土地区等。三、生态功能区划分区方案第一节生态功能区划方法一、分区依据1、湖北省生态环境现状评价;2、湖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3、湖北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4、湖北省地貌分区;5、湖北省土地利用分区;6、湖北省综合农业区

8、划。二、分区方法根据湖北省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特点,为了满足宏观指导与分级管理的需要,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采用3级分区:首先从宏观上以自然地理特点划分生态区;然后在生态区内根据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划分生态亚区;最后根据生态系统类型、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环境问题划分生态功能区。一级区划分:以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活动特点为依据,划界时注意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活动特点的一致性,同时尽可能考虑地貌单元和县级行政边界的完整性。二级区划分:以生态系统类型和特点为依据,划界时注意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三级区划分: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指标为依据,划界时注意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环

9、境敏感性的一致性。三、分区命名一级区命名体现分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由地名特征生态区构成。二级区命名体现分区的生态系统的典型类型,由地名类型生态亚区构成。三级区命名体现分区的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特点,由地名生态服务功能特点(或生态环境敏感性特点)生态功能区构成。第二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根据自然地理特征、生态系统类型、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社会经济发展分区特点及生态环境问题,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分为7个一级区(生态区),11个二级区(生态亚区),24个三级区(生态功能区)。 秦巴山地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生态区1 鄂西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亚区1-1 丹江口库区水源

10、涵养与水质保护生态功能区1-2 郧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1-3 汉江中游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1-4 神农架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长江三峡水库生态区1 长江三峡敏感生态亚区 1-1三峡库区敏感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区1 鄂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亚区11清江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功能区12恩施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鄂中北丘陵岗地农林生态区1 鄂北岗地农业生态亚区1-1 鄂北岗地农业生态功能区2 鄂中丘陵岗地农林生态亚区2-1 大洪山生物多样性与景观保护生态功能区2-2 荆北岗地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功能区2-3 安孝丘岗农业生态功能区 长江中游平原湿

11、地生态区1 江汉水网平原湿地生态亚区1-1 长江荆江段洪水调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1-2 洪湖洪水调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1-3 江汉水网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1-4 松滋丘岗平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2 武汉城市与湖泊生态亚区 2-1 武汉城市生态功能区 2-2 梁子湖群湿地生态功能区3 鄂东沿江平原农业与工矿生态亚区3-1鄂东沿江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3-2 黄石大冶工矿生态恢复区 鄂东北低山丘陵森林生态区1 桐柏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亚区 11 桐柏山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12 桐柏山丘岗农业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2 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亚区 21 大别山水土保持与林

12、特产品生产生态功能区鄂东南低山丘陵森林生态区 1 鄂东南低山丘陵常绿阔叶林生态亚区11 幕阜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12 赤咸丘岗水土保持与农业生态功能区第三节各功能区特点及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 秦巴山地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生态区本区湖北省部分包括十堰市、神农架林区的全部,襄樊市的谷城、保康和南漳3县、老河口市以及宜昌市的远安县,总面积3.82万平方公里,总面积7.82万平方公里,占湖北省国土总面积的20.5。本区分为1个生态亚区,4个生态功能区。1 鄂西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亚区本亚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北靠河南,西邻四川和陕西,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亚热带秦巴山地气候区,多年平均降

13、水量7001000,为全省降水最少的地区。区内地貌形态以山地为主,低山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7.4。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其中极强度侵蚀面积3.6万公顷,成为全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本亚区是丹江口水库和汉江中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是湖北省生物多样性最为重要的地区。本亚区分为4个生态功能区: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与水质保护生态功能区,郧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汉江中游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神农架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1-1 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与水质保护生态功能区本区包括十堰市区、丹江口市、郧西县和郧县,面积1.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9万。本区地处汉江中上游,地

14、貌以中低山为主,山区属秦岭余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郧西县地区降水量低于800毫米,是全省降水最少的地区。区内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重要集水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功能。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本区是湖北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全省占4%的剧烈水力侵蚀面积几乎全部集中在这里。生态保护与建设重点: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对于坡度大于25的坡耕地要逐步全部还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区域水源涵养功能,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加强对城市工业、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减少污水排放量,保证丹江口水库水质满足南水北调的基本条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降低自然灾害的损失,提高农业综合效益。1-2 郧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本区包括竹溪、竹山和房县三县,面积共1.2万平方公里,人口132万,三县均是国定贫困县。本区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以中低山为主,南部以中高山为主。全区共有耕地9.6万公顷,有林地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7.7%。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同时本区又是汉江上游支流堵河的汇水区,对于丹江口水库水源涵养具有重要功能。由于毁林开荒和坡耕地的开垦,导致区内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植物物种受损较重,另外,由于森林林种人工化较高,造成森林功能衰退加剧,削弱了森林抗御内外干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