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296412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褒禅山记教学案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游褒禅山记是中职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文言文。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的议论。这篇游记,叙述了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这对中职学生做人、做事尤为重要。本课中涉及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使用方法以及特殊文言句式,所以在本册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一篇较为难得的重要文章。所以在设计本课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上,

2、培养学生学会积累文言常识并从中总结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率。问题设计问题:1、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需要哪些要素?那游览比珠穆朗玛峰海拔低很多的褒禅山是不是也需要这些条件呢? 2、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归纳文言字词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完成表格你能根据表格提出一些问题来吗? 4、在第二小节中哪个字写出了作者游洞的心情?l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原因是什么?l 不能至险远的地方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根本条件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概括作者的所得吗?l 你从作者的所得中悟到了什么?(主旨的把握)l 第2、3节之间是什么关系?5、 自我研习第1、4节之间的关系6、在这篇文章

3、中有两个观点,这两个观点之间有联系吗?(联系写作背景)教学构想及目标: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学生能够诵读浅易文言文,大体理解内容,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而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触过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字词的储备,因此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能调动、融合原有的知识,能主动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库。但对文章的理解必须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体会和感悟。知识目标:1、学生在预习自读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熟读文章,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情感目标: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教学重点:1、采用课堂检测的方法,掌

4、握特殊文言现象的用法。 2、掌握虚词“以”、“其”等的意义与用法。教学难点:1、掌握文章从记叙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2、领会本文所阐述的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质疑法所需设备:多媒体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1.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需要哪些要素?。2. 那游览比珠穆朗玛峰海拔低很多的褒禅山是不是也需要这些条件呢?二、走进文本 ,自读课文,讨论解决文言字词。(1)播放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听清句读,听清读音。(2)学生自由放声的朗读。字音正确,声音响亮,朗读流畅。(3)齐读(4)再给学生适当的时间默读文本,

5、根据书下注释,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地方用笔画出来。(5)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6)质疑,讨论(7)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三、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完成表格序号主要内容表达方式12345四、研习文本,探讨写法,揭示主旨(1)研习第2、3节之间的关系在第二小节中哪个字写出了作者游洞的心情?l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原因是什么?l 不能至险远的地方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根本条件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概括作者的所得吗?l 你从作者的所得中悟到了什么?(主旨的把握)l 第2、3节之间是什么关系?五、主旨质疑,深入探究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观点,这两个观点之间有联系吗?六、

6、 拓展延伸联系实际,谈谈在实训期间,作者的观点对你有何启发?七、 总结八、 布置作业学生观察图片,讨论自由抢答自主学习,讨论、归纳你能根据表格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可能出现的问题有:A、 第1、2节与第3、4节之间有何联系?B、第3、4节之间的顺序是不是颠倒了?文章为什么这样安排?自我研习第1、4节之间的关系自由讨论 自由讨论激发学生兴趣紧扣文本,导入课文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并结合书下的注释,通过合作讨论、质疑的形式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用列表格的形式完成练习,一目了然,直观性强,学生讨论的积极性高,很容易把握文章的脉络。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从而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的建构目的。在这一环节中,以问题的形式展开,促使学生研读文本,抓住第二小节中描写心情的一个字“悔”,去进一步挖掘文本的主旨,探讨文章的章法,这一过程主要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培养协作精神。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为下面分析第1、4两小节指引了方向。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