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阶段练习四本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295383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医学阶段练习四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础医学阶段练习四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础医学阶段练习四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础医学阶段练习四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础医学阶段练习四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医学阶段练习四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医学阶段练习四本(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基础医学 阶段练习四(本)第一部分:解剖生理学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十一章 内分泌第十二章 生殖一、单选题1、有关胰岛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胰岛素降低时,使血糖下降,产生胰岛素休克B. 胰岛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C. 血糖升高可刺激胰岛素分泌D. 胰岛素不足可导致血脂升高E. 迷走神经兴奋时,分泌增多2、内分泌腺分泌素素的水平之所以处于相对稳定,主要通过: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正反馈调节 E. 负反馈调节3、甲状腺功能亢进,不会出现:A. 心率加快 B. 收缩压增高 C. 肌肉震颤 D. 加速蛋白质合成 E. 容

2、易出汗4、下列关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直径越大,传导越快 B. 增加细胞外K+浓度可加快传导 C. 髓鞘越厚,传导越慢 D. 温度升高,传导越慢 E. 麻醉不影响传导速度 5、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A 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 B 突触后膜对Ca2、K通透性增大C 突触后膜去极化 D 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 E 突触后膜出现复极化6、神经冲动抵达末梢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有赖于哪种离子的作用?A. Cl- B. Ca2+ C. Mg2+ D. Na+ E. K+7、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结构的完整性 B 功能的完整性 C 单向传导 D 相

3、对不疲劳性 E 绝缘性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反应 B 正反馈调节 C 负反馈调节 D 反射 E 适应9、关于感觉皮质代表区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体表感觉区在中央后回B 本体感觉区在中央前回C 视觉代表区在枕叶D 听觉代表区在颞叶E 内脏感觉的投射区在额叶10、下列哪一项是内脏痛的特点A. 刺痛 B. 定位不精确 C. 必有牵涉痛D. 牵涉痛的部位是内脏在体表的投影部位E. 对电刺激敏感11、叩击跟腱引起相连的同块肌肉收缩,属于A. 肌紧张 B. 腱反射 C. 屈肌反射 D. 姿势反射 E. 多突触反射12、对牵张反射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感受器是肌梭 B. 基本中枢位于

4、脊髓C. 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D. 脊髓被横断后,牵张反射增强E. 反射引起的是受牵拉的同块肌肉收缩13、对神经递质叙述,错误的是A. 突触传递的实现,必须有递质参与B. 外周神经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C. 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比外周神经递质要多D. 现已肯定中枢神经递质中的谷氨酸为抑制性递质,甘氨酸为兴奋性递质E. 肽态递质与感觉兴奋的传递、镇痛等生理过程有关14、右侧脊髓半离断,离断面以下可出现A. 仅左侧痛温觉障碍 B. 仅右侧痛温觉障碍C. 仅左侧深压觉障碍 D. 左侧痛温觉和右侧深压觉障碍E. 右侧痛温觉和左侧深压觉障碍15、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A. 肌张力降低 B.

5、静止性震颤C. 运动共济失调 D. 感觉迟钝 E. 随意运动过多16、血液中激素浓度极低,但生理作用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A. 细胞内存在高效能的生物放大系统B. 激素的半衰期非常长C. 激素分泌的持续时间长D. 激素的特异性很高E. 激素在体内随血液分布全身17、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素 D胰岛素 E醛固酮18、下列哪个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保钠排钾? A 皮质醇 B雌二醇 C孕酮 D醛固酮 E甲状腺激素19、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主要是通过:A. 交感神经 B. 副交感神经 C.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D.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E. 自身调节二、多选题1、内

6、分泌系统包括A. 内分泌腺 B. 汗腺细胞 C. 神经胶质细胞 D. 某些神经细胞 E. 散在的内分泌细胞2、激素传递的方式是A. 经血液运送 B. 经神经轴浆运送到特定部位释放C. 经组织液扩散 D. 经腺体导管分泌 E. 入胃肠道3、激素的一般特性有A. 特异性 B. 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C. 信息传递作用 D. 允许作用 E. 协同作用4、维生素D3对Ca2+代谢的作用有A. 促进小肠对Ca2+的吸收 B. 促进小肠对磷的吸收C. 动员骨Ca2+入血 D. 促进钙盐沉积E. 主要作用于骨和小肠5、有利于机体生长发育的激素是A. 糖皮质激素 B. 雄、雌激素 C. 胰岛素D. 甲状腺激素 E

7、. 生长素6、体温调定点的实质应是A. 体温中枢兴奋性改变 B. 冷敏神经元的温度阈值 C. 皮肤温度感受器的阈值 D. 热敏神经元的温度阈值 E. 使机体温度保持在此附近 7、下列哪些生理现象及活动具有日节律特性A. 细胞中心的酶活性 B. 激素的分泌 C. 个体行为 D. 体温 E. 以上均不对8、小脑功能异常可能出现的现象有A. 肌紧张减低B. 意向性眼震颤. 站立不稳. 位置性眼震颤。. 以上均对9、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能量的主要因素是.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动作电位的幅度. 进入前膜Ca+的数量. 进入后膜Na+的数量. 突触小泡的大小三、填空题1、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 接受刺激

8、)和( 传递信息 )。 2、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兴奋 )或( 动作电位 )称为神经冲动。 3、突触的可塑性是指( 突触传递 )的功能可发生较长时程的( 增强或减弱 )。 4、M受体激活时能产生一系列副交感神经( 兴奋 )的效应,( 阿托品 )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5、帕金森病的病因是双侧( 黑质病变 )病变,( 多巴胺能 )神经元变性受损。该递质系统受损时,可引起直接通路活动( 减弱 )而间接通路活动( 增强 )。 6、脊髓小脑受损后,患者可出现( 意向性震颤 )和( 小脑性共济失调 )。 7、许多基本生命现象(如循环、呼吸等)的反射调节在( 延髓 )水平已能初步完成,因此,( 延髓 )有“生

9、命中枢”之称。 8、根据记忆的储存和回忆方式分类:可分为( 陈述性 )记忆和( 非陈述性 )记忆。 四、名词解释1、基因表达学说 甾体激素通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通过核膜,和核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核受体复合物启动或抑制DNA转录过程,促进或抑制mRNA的形成诱导或减少新蛋白质的合成发挥生理效应。 2、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神经末梢释放某些物质,改变被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对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施加影响和作用,称之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3、牵涉痛内脏疾患引起特定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叫牵涉痛。4、优势半球 语言活动的中枢集中的一侧大脑半球,称之语言中枢的优势半

10、球。5、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参与突触传递的特殊化学物质。 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由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7、特异性投射系统 在丘脑换神经元后,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的感觉传导系统,称为特异性投射系统。8、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是锥体系之外,大脑皮质调节躯体运动的下行传导通路,主要调节肌紧张、维持一定的姿势和完成肌群之间的协调活动。9、第一信使和第二信使将信息传递到细胞的细胞外化学物质如激素、递质等,称第一信使;将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之产生理化效应的细胞内物质,如cAMP、Ca2+等,称第二信使。五、简述

11、与问答题1、什么是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何特点?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都是感觉由丘脑向大脑皮质投射的传入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是经典感觉传导经过丘脑感觉接替核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感觉区的传导系统,它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大脑皮质的第四层。能产生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神经冲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经典感觉经丘脑髓板内核群换元后,向大脑皮质广泛区域投射的传导系统在到达丘脑前,在脑干网状结构中反复换元,无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功能主要是维持或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维持机体处于“觉醒”状态,不能产生特定的感觉。2、何谓突触?试述突触传递的过程

12、及原理?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称为突触。突触传递的过程可概括为;动作电位传导到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进入突触小体,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破裂神经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相结合突触后膜对Na+、K、Cl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电位。3、何谓骨骼肌的牵张反射?牵张反射有哪几种类型?它们的区别是什么?骨骼肌的牵张反射是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牵张反射分两种类型,腱反射和肌紧张。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发生

13、的牵张反射。4、试述激素的分类及其作用原理。1激素的分类:激素按其化学本质可分两类:一为含氮激素,包括氨基酸的衍生物、肽类与蛋白质类;另一类激素为类固醇。2含氮激素的作用原理:此类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迅速激活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在Mg2+存在下此酶可使细胞内的ATP转变成cAMP,后者激活蛋白激酶,进而激活磷酸化酶,改变各种酶的活性,引起靶细胞固有的反应如腺体分泌、肌肉收缩等生理效应。现认为含氮激素是把信息传至靶细胞,而cAMP则接着把此信息传送到细胞内的有关酶系,因此,把激素称为“第一信使”,而把cAMP称为“第二信使”,并将含氮激素作用原理的假说称为第二信使学说。3类固醇激素作用原理:此类激素分子小,具有脂溶性,易透过靶细胞膜而进入细胞内,与胞浆受体结合而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后者再进入细胞核内,转成激素-核受体复合物,它与基因组上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激活基因的转变过程,合成mRNA,最后合成新的蛋白质,从而发挥生理效应。总之,类固醇激素作用原理是影响基因而发挥生物学作用,因此,称为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