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289090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和千克教学设计(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克和千克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方法初渗 1、 出示: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这两个苹果你觉得哪个重?为什么?你真是火眼金金,通过眼睛看大小就判断出她们的轻重了板书“看” 2、 出示(一个苹果和一包薯片) 那我再拿出一包大薯片,再来和它比比,哪个重?为什么? 小结出:比较物体的轻重,有时候不能光看物体的大小,还需要我们实际得来掂一掂板书“掂” 二、感知1克,进一步渗透估量方法 1、感知1角硬币。告诉我有什么感觉?轻 2、小组合作找1克物品:找到这种感觉之后,同学们可不可以从桌上物品中找出和1角硬币差不多重的物品呢?提醒:小组长维护好秩序,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 交

2、流汇报:小朋友们找到了吗? 1)生1:乒乓球。你是怎么找的? 2)生2:花生。你是怎么找的?肯定学生的方法,鼓励和引导用双手对比着来掂的方法 3)生3:一颗棋子。你是怎么找的? 3、小结:1)刚才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我们说估量两个物体是否一样重,我们可以对比着掂一掂。2)那么像刚才同学们找到的一颗花生、一颗棋子、一个乒乓球以及这个1角硬币都大约重1克。克就是今天要向同学们介绍的一个质量单位板书“克” 4、进一步感知克:一个1角硬币是1克,那2个是几克呢?6、8个呢?小组6个、8个同学可以把硬币合起来掂一掂,和1克想比有什么感觉?那50克要几个这样硬币呢?100克呢? 结:虽然1克给我们的感觉很

3、轻,但当100克时,就有一些分量了。 5、估量苹果重量,进一步渗透估量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找了很多1克的物品,那苹果为什么你们觉得它不是1克重呢?那你估量它有多重呢?你是怎么估量的?与已知的物品(1克)对比着掂我们再借用这个方法再来估量一下。生估,师揭晓200克;我们再来感受一下200克的苹果。 6、估量盐。 那同学们再来估量一下桌上一包盐有多重。生估,定500克(可见包装) 一包盐是500克,那两包有多重呢?板书500克500克1000克 1000克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1千克,1000克1千克 三、感知1千克 1)感受1千克。小组轮流掂一掂1千克重的两包盐。掂的时候要静静地感受,把1千克的感

4、觉记到心里去。 2)如果1克与1千克比较,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因为要1000个1克才是1千克。 3)找1千克物品。同学们可以运用找1克物品的方法来找找桌上1千克重的物品。 交流:找到了吗?(一瓶水) 师:同学们都找到这瓶水,找得没错。但是为什么都没找书包呢?(太重)那你估量一下它有多重呢?异组同学回答,再请同组同学回答,引出争议:同组小朋友对同一个书包有不一样的估量,同学们想想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从而引出“秤” 四、认识秤 1)课件展示各种秤:你认识哪些?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师补充简介一般用来称哪些物品的 2)实物展示天平介绍 3)如果要称书包,可以选择什么秤?用弹簧秤实际称量

5、。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学习的很愉快,那你们都获得了哪些知识呢? 六、看书整理知识,完成书上相应练习 七、完成课件上的练习题。 1)改错题 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3)思考题: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谁重? 4)我们说克和千克在生活中有很大用处,请同学们回去用你们神奇的手去找一找、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品。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5、

6、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盘秤。 学具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盐、苹果、果冻、矿泉水、2分硬币,1克的砝码。 教学设计 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猜一猜,确立标准。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怎样表示物品的轻重?导出课题:千克和克。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

7、的轻重。 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认一认,学看盘秤。(板书:千克,kg) 2、称一称,用盘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3、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2代500克的食盐) (2)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3)数一数,1千克苹果大约有()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个;()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4、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学用盘秤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

8、1千克重的物品。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三、认识“克”,感受1克。 1、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 导入“克”。(板书:克,g)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码,两分硬币。)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3、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与千克形成明显的反差,使学生在脑海中克与千克形成鲜明的对比,先让学生掂一掂1克的物体,再让学生同时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进

9、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最后通过估一估文具的质量,强化了学生对“克”的体验。 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两包盐重几千克?(1千克) 3、想一想,你发现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五、对比辨析,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问题。 1、填合适的单位。P89第4题 2、找朋友。 回形针西瓜数学书小朋友 4千克30千克300克2克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活跃,情感达到最高潮,从而把本节课感

10、知、体验得以进一步升华。 六、谈谈收获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3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6页、88、89页练习十八14题 二、设计思想: 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在日常生

11、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与思考,我们发现这节课不但要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更在尝试将生活与数学有效地联系,因此,我们在本节课里,致力于精心搭建一座生活与数学的有效桥梁: 1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

12、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2通过精心设计的、有效指导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1克和1千克的表象,从而建立观念。 3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4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

1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五、教学难点: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 2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袋装1千克洗衣粉、1台盘秤、两包500克的盐、 2、小组准备: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千克的鸡精、1千克的水果、一筒1千克的面、一包比1千克轻的绿豆、一包2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币、1克的药包、1克的茶包、10克的板兰根冲剂、100克的肥皂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 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一壶豆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