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289004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专第一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古诗文诵读) 秦晴【单元篇目】诗经、关雎、蒹葭、唐诗二首、将进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劝学 (必学)、师说(必学)廉颇蔺相如列传(自选)【单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2.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3. 通过琅琅上口的反复诵读,领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单元学习重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古诗文的诵读,诵读古文,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可以增强语感,增加文化素养,丰富和积累语言材料,继承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精华【对单元学习重

2、点的体会】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古诗文的诵读,因而教授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正确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琅琅上口的反复诵读,领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单元篇目分析】本单元的五篇古典诗文各具特色。必学的三篇作品中,二首在诵读中感受纯真朴实之情,比兴手法之妙,回环复沓之美;唐诗二首在诵读中感悟李白的浪漫与豪迈,杜甫的胸襟与抱负;劝学运用了大量的比喻,非常贴切而寓有文采,使阐发的事理生动形象而又令人信服,其中许多语句历久流传,使人受益;师说运用对比手法,论述从师的道理,语句长短结合,感情起伏变化,涉古论今,毫无拘束,能让人从中感受到文章大家的风采【教法设计】(1) 朗读法:古人云:“熟读唐诗

3、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语言这个东西靠老师讲和分析是不能学好的,学古诗文尤其要重视读,而且要反复读,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诵读,直至全文能背诵(2) 创设情境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注重创设与课堂学习相适应的情境,如用多媒体课件或资料片介绍相关的学习知识,印发资料或布置学生课前自查资料,课内介绍交流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要创设最佳提问情境,鼓励学生钻研课文,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避免教师一人的讲读分析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学生处于被动听讲地位。(3) 比较法本单元的七篇文章,有诗有文

4、,各具特色,风格各异,教学中应主要从题材、风格、写法、语言等方面作比较;唐诗和诗经作比,杜诗和李诗作比等,教学中可以采用填表格作比,重点语段朗读、品析、对比等方法来比较学习。【学法指导】(1) 预习法学生不了解不熟悉作品的内容,便很难在课堂学习中进入文章的情境,所以一定要布置预习,除常规的要求,还要指导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要求学生在预习中编写结构提纲,理清文章的脉络,提出质疑,这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启迪(2) 朗读法学生可采用以个人朗读为主,集体朗读为辅的方法;重点句段宜集体朗读,在深厚的气势中理解作品主旨。朗读的同时也是在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作品中,从而投入阅读(

5、3) 讨论法学生在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教材后,围绕教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展开分组讨论。讨论时教师适当引导,促成学生的有意探究,对讨论的问题不一定都要求有一致的答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单元教学程序】附一课时教案劝学劝学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荀况所著荀子一书的第一篇,本篇运用了大量非常贴切而富有文采的比喻,使阐发的事理生动形象而又令人信服,其中许多语句历久流传,使人受益。一、 教材与教学对象分析 劝学是高教版第一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篇?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也是学

6、生进入中专阶段(也是高中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如果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的帮助。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虚词如:而、焉、以、其、之,活用现象以及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文中20多个比喻句的内在含义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3.情感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三 教学重难点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文的重难点: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理解比

7、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拟定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教材,理清文章思路,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简析课文,总结文言知识,积累五个实词,熟读成诵,进行阅读训练,布置作业。四 教学方法本文采用朗读式、启发式、串讲式相结合方法1. 朗读式教学法 本文语言锤炼精深,许多语句千年不衰。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宜采用朗读式的教学。2. 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是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思维,以学生自读为主贯以串讲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用原文

8、语句作答,译出较难的文言句子。坚决摒弃那种将所有知识点倾倒给学生的做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堂。五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为释题、简介作者、初读课文、感知教材、理清文章思路,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为简析课文、总结文言知识。积累五个实词、熟读成诵、进行阅读训练、布置作业六 教学过程1. 导入课文:在课前收集中外名人谈读书的名言警句,每人不少于三条,交流古今中外名人谈读书的名言名句,以此导入课题2. 解题包括(1)“劝”的意思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2)荀子简介 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先秦儒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学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

9、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3. 学生读(五步阅读法)(1)一读 听示范朗读并对照注释,正字正音槁暴 舆 跬步 骐骥 锲 (2)二读 根据预习,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其他同学答疑,教师进行点拨 (3)三读 提出疑难问题,重点实词、虚词点拨讲析;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复习初中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

10、“于”“者”“而”的用法,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4)四读 研究性学习:第一步:找观点 中心论点 分论点:比喻句 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第二步:弄清设喻的内涵(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a. 在讨论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讨论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b. 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c.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仿照第二段的

11、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比喻句的内在联系(5)五读 迁移巩固 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4. 归纳: 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色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或现象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样 (类比、对比、正面、反面)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5. 总结: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 6. 作业 背诵全文 练习册 写一篇劝学的小议论文 7.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循序渐进,能分散重难点,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学生从大处入手品味细微知识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一个学习系统。附板书设计: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发展自己第二段 比喻五则比喻论证第一段 学不可以已第三段 比喻五则学习的作用 弥补不足,达到目的形象生动第四段 比喻十则道理明白学习的态度、方法 积累、坚持、专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