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媒体的公司治理效应之析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47KB
约4页
文档ID:472859464
媒体的公司治理效应之析_第1页
1/4

媒体的公司治理效应之析摘要:公司治理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投资者保护是公司治理的终极目标之一现有研究很少涉及到关于媒体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本文研究了媒体的公司治理效应以及媒体在投资者保护过程中所起的渠道交流作用, 分析了当前中国媒体的现状, 指出了存在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期待媒体在完善公司治理过程中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关键词:媒体;公司治理;投资者保护投资者保护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国外许多大公司财务丑闻的出现, 导致投资者的信心严重受挫,阻碍了市场的发展,关于投资者保护的问题也成为了研究焦点 媒体在这一系列财务丑闻曝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这么说, 如果没有媒体的介入, 安然事件可能依然不为人所知媒体的这种特殊作用使得人们开始思考媒体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有部分学者开始研究媒体——作为一种外部机制在公司治理所起的作用关于公司治理的文献不计其数,在这些已有的研究中, 媒体的作用甚少被提及, 媒体的普及度以及由此带来的治理效应通常被忽视在大多数情况下, 投资者被分为知情者和不知情者对于一般的投资者而言, 要搜集对众多上市公司进行评价的相关信息必须付出相当的成本。

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难度也就相应减少但即使对知情者而言, 随着掌握的信息量的增加, 信息中所包含的 “噪声” 总量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甄别各种信息的真伪, 就成为投资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而通常的情况是,由于投资者自身能力的限制, 造成投资者所能获得和处理的有效信息十分有限, 否则就要面临很高的成本 加之中小投资者所普遍具有的 “搭便车” 心理,不愿意付出高额的调查成本去检验上市公司所公布的信息, 因此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 投资者很难获得完整而有效的信息 这时候, 媒体的作用开始凸现, 权威而又独立的媒体报道将会减少投资者获取有效信息的成本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 关于媒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其一是从新闻学的角度来探讨对上市公司的报道问题, 包括对财经报道的公证性问题, 报道的制度环境问题以及报道的技巧性问题;另一方面是探讨新闻报道的环境法律问 题, 比如法律如何保障和维持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报道权利等等 但是这些理论的研究都存在一个不足就是没有把媒体和公司治理效应相联系媒体的公司治理效应:一个分析框架一、媒体的“第四权利理论”1975 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斯特瓦特在一次演讲中宣称 :根据宪法规定,新闻自由条款包括了对新闻机构的保障,其作用就是直接保障新闻业,他提出 “宪法保障新闻自由的最初目的是要在政府之外建立第四个部门,以监督官方的三个部门 ”,这就是著名的第四权力理论。

这里, 斯特瓦特强调了媒体在社会中已经被制度化, 成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媒体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媒体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同样发挥上述两方面的作用,甚至归结到一点就是解决市场参与者(投资者、上市公司、证券中介机构等)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信息披露新闻的原则在于及时、准确、公正报道、披露经济交往中的信息,使得市场交易双方处于公平的地位, 防止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充分导致判断失误, 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当前媒体手段高度发达,例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信息的及时发布2.监督职能事实上,监督职能也可视为信息对称的一部分强调媒体的监督职能在于市场中经常发生违反规则的行为, 媒体对这类行为的披露, 增加了这部分的违规风险, 一旦被发现, 就将导致严重的后果美国安然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同时,舆论对政府予以监督, 促使金融监管机构依法行使监督权利, 防止腐败的滋生, 从而达到改进市场外部制度和执行机制的目的3.引导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发现市场规则的漏洞,引导市场逐步改进规则,引致内部制度的完善,促进市场治理的改善。

当然,媒体对市场也并非全是积极的作用,媒体能积极地影响公众注意力和思考方式,同时也成了股票市场投机性价格变动的主要宣传者i媒体容易推波助澜,误导市场参与者二、媒体的公司治理效应——声誉机制媒体的公司治理效应主要是通过“声誉机制” 实现的,通过声誉机制,公司以及公司的管理层强化自我监督,达到公司治理的目的首先,媒体的关注可能会导致公司相关法律的变革,或者使得法律的实施更为有效,而这正是决定投资者保护程度的关键要素ii ,在西方发达国家表现的尤为突出,因为政治家发现如果他们不采取任何措施 (特别是在公司出现财务丑闻的时候),其政治形象会受到影响,而这又会对其政治生涯产生影响我们可以从安然和世界通讯公司等一系列财务丑闻后,布什总统和美国国会的态度可见一斑投资者在这一系列的丑闻中损失数十亿美元,很多公司雇员养老金严重缩水, 一向被视为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典范的美国,开始遭到人们的严重质疑投资者持续恶化的信心危机严重威胁着美国经济,另外,美国中期选举即将来临,美国政界也急于采取措施扭转不利的经济状况,以赢得更多选民的支持在这个背景下, 美国开始对与上市公司、 中介机构相关的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影响较为深远的是布什总统在 2002 年 7 月 30 日签署了国会以压倒多数通过的萨巴尼—奥克斯勒法案(Sarbanes-OxleyAct ,简称《公司改革法案》 ),其次, 媒体的关注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渠道(社会舆论)影响管理者的声誉,这点倒是在很多经济学文献中有所提及,也有相关模型,即“经营者声誉”模型。

如果企业家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 以往的还贷记录等,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项目的融资能力,由此提升企业价值, Dimond ( 1991)称其为“声誉资本”的投资传统意义上关于“声誉”的理解(具体可参见 Fama 1980;Fama and Jensen 1983)是指管理者未来的报酬取决于股东和公司雇员的信任, 也就是说, 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他们还是会认定管理者会一如既往地为股东和雇员的利益服务 惩罚机制的出现使得管理者不太可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限来为自己谋取私利,从而部分地达到保护投资者的目的再次,媒体的关注影响的不仅仅是管理层和董事会在股东和雇员中的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还会影响到他们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如果管理层出现丑闻, 他们就会处于舆论的包围中, 事实上,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使得他们免于遭受这种声誉上的惩罚因此媒体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他时时提醒公司的管理层和董事会维护其自身形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他们在制定公司政策时, 充分考虑其对社会福利的整体影响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其一,会使得股东价值最大化;另外一种结果则正好相反,可能会偏离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也就是说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可能会使得股东的个人财富受到影响。

三、媒体与证券市场监管机制信息不对称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客观特征,也是证券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需要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 监管者可以强制公司在指定媒体优先披露信息;对公司向非指定媒体披露信息设臵足够的法律责任 对证券信息披露的监管使得不仅是投资者、 上市公司和社会成员都会因此而受益国际证监会组织( IOSCO )在《证券监管的目标与原则》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证券监管的目标是保护投资者、 确保证券市场的透明、 公正和高效以及减少系统风险, 把保护投资者利益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臵完整而有效的信息披露体制是保护投资者最重要的监管手段媒体监督作为信息披露的再披露, 属于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 在证券市场的监管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iii 没有足够的新闻监督,就不可能有充分的市场透明度,媒体不仅仅是重要的信息传递通道,而且在证券监管的过程中,还可以发挥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同时,通过媒体对经济现象的分析, 对经济活动内在规律的揭示, 能够推动监管机构根据经济水平以及市场的实际状况, 采取新的思维、 新的观念以及新的举措, 进而促进市场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媒体发展存在的不足我国媒体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快速发展,媒体在发挥信息披露、揭发违规、舆论监督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对于提升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1.媒体的独立性不足。

媒体发挥监督职能,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新闻自由,具有独立性,只有这样, 媒体才有可能勇于揭发市场违规行为,披露政府的官僚作风,进而改进市场的效率 媒体在解决广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和对上市公司监督问题上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上市公司拥有正当的报道权和批评权是媒体言论自由权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媒体监督功能得以实现的保障美国 19 世纪末 20 年代初新闻界的 “扒粪运动”有力地揭发了当时美国社会腐败蔓延滋生、经济秩序极度混乱状况,诱导了市场自我改良机制的发挥作用, 促进了美国社会的改良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律法规的完善,中国传媒业的自由度逐渐扩大,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iv2.媒体的发展水平较低, 缺乏公信力 我国当前媒体整体状况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媒体的功能比较单一, 缺乏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和品牌意识,媒体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另一方面, 媒体经常追逐潮流,容易误导市场而且媒体在市场制度建设上,不能给予市场以正确的引导方向, 市场并没有形成具有公信力,能够为大家广泛认可的权威媒体,导致投资者、观众对媒体所持的立场并不认同,不能较好引导市场形成正确的理念,在传达有效消息方面还有相当大的不足。

3.媒体的“声誉机制”并未真正形成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司或管理层并未充分认识到声誉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不希望媒体监督, 更缺乏主动邀请媒体监督的积极性; 二是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对媒体的监督相当排斥,普遍具有报喜不报忧的心理;三是部分管理人员、 上市公司竟然与某些媒体相互勾结,企图操纵舆论,获取非法收益,目光相当短视;四是媒体缺乏持续关注,不愿采取一种“痛打落水狗”的精神,部分违规人员短期内又能东山再起, 惩罚的目的没有达到;五是证券监督机构也相当排斥媒体的报道,认为媒体导致了工作的难度,对媒体作用的认识并不正确几点建议1.适度提高媒体新闻报道的独立性,发挥媒体信息披露与监督的作用高度发达的媒体能够及时向大众披露经济信息与动态, 使。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