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以知识重组思维改善物理教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2849187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以知识重组思维改善物理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以知识重组思维改善物理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以知识重组思维改善物理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以知识重组思维改善物理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以知识重组思维改善物理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学论文以知识重组思维改善物理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知识重组”思维改善物理教学摘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组块去提出和解决新的物理问题能力的重要性,而不是让学生在“题海战术”中熟练已有的知识,把知识学死。教学过程不是使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引导其积极地重组知识的过程。关键词:知识重组 知识组块 能力 知识重组思维教学模式 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将素质教育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思想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本文试图结合本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用知识重组思维指导物理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改善初中物理教学,发挥物理课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重组思维认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重新组合已有的知

2、识组块去提出和解决新的物理问题能力的重要性,而不是让学生在“题海战术”中熟练已有的知识,把知识学死。教学过程不是使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引导其积极地重组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知识重组思维的观点。1 教学目标要体现知识重组思维的设计理念教学目标要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拓展和迁移。这就要求,学习中不能只记住一些概念、原理或只能应付课本上的一些习题,要求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结构化的、整合的,而不是零碎的、片面的。初中物理教学之初,物理现象尽管简单,也要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丰富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能灵活利用它们解释新现象,想出好办法,形成解决各种问题的程序。

3、例如:参照物的教学,就不应让学生背概念,而应该使学生能分析诸如同步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用多少时间的问题,还有一些是学生自己提的问题。教师要注意的是,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并不是要让他们学习更多更难、更深的内容,例如在运动这一章中,给学生过多过难的计算题是不适宜的,这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早地产生畏难心理,而且会模糊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学要的是提高学习的质量,使学生重组真正的、有效的知识,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延续性。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体现知识重组的思维理念。2 教学过程要引导高级思维活动来提出和解决新的物理问题教学过程是引导高级思维活动来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即通过问题

4、提出和解决来学习。这就要求教学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完成对知识的重组。例如在进行光的折射教学时,在学生的面前放一杯水,里面斜插一支铅笔,杯子后面放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后每个学生提一个问题、讲一句话,然后大家记下这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先阅读课本,再由教师引导一起讨论,最终学到知识,关键是在此同时学生形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常要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也可以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先让学生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在不妨碍学生独

5、立思考的前提下,配合并促进他们解决问题,力求使学生的学习有自主性和探索性。体现已有知识组块重组的教学过程设计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2.1 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环境要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思维、重组已有的知识组块去提出和解决新的物理问题”为内容,创设有力的交流和协作环境。我主张“学生是知识的积极重组者,而教师是学生重组知识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所谓“师生互动”,指的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师生相互交流与影响,不只是认知信息方面的,也要有情感信息的交流与互动,更重要的是此过程中“重组已有的知识组块去提出和解决新的物理问题”能力与思维的碰撞。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感觉到特别是初高中学生,在他们的意

6、志力还比较薄弱的时候,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推动作用是重要的,但是我们也绝不应该忽视学生对教师的推动作用,要承认有些物理现象、物理问题是由学生先发现、先提出来的,有些问题学生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教师这时要能放下架子、平易近人,这样不但能使教师自身有提高,更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这些作用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和知识重组思维。所谓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合作互助,以建立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尽管初中学生在这一方面还不成熟,组织他们进行良好合作还比较困难,但不能忽视这一合作能力的培养,而物理知识特别

7、是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都比较有趣,与生活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所以物理课正是训练学生合作、发问、讨论、总结、进步、知识重组的最佳场所。2.2 教学方法的选择我常采取合作式教学、交互式教学和知识重组思维教学,正是知识重组思维所指的“重视已有知识组块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重组”的主要体现。我们要多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力所能及的、有趣的、有探讨性的课题,鼓励他们去研究,可以以课内、课外或课内外结合等形式进行,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重组思维,提出不同的见解。例如:在初中教学中让学生做小实验,每隔一段时间制作科技小报,让他们多搜寻有用信息,以及小科技制作等等。2.3 习题中重视知识重组思维的教

8、学在习题中要能产生疑问,能用实验、讨论的方式来解决,这正体现重组已有知识组块去提出和解决新物理问题能力的培养。有一次学生画了一个 (如图)的滑轮组,是学生们在争论另一习题的时候想的,问:当滑轮的重可忽略,图中的滑轮组静止时,绳子A、B、C、D四点的拉力情况。这显然不是学生凭空想出来的,这个问题很好,学生争论激烈,有许多学生还引经据典、查找参考书来证明自己的说法,于是几个同学一起去做实验。我指导学生动手把问题解决,然后请同学回来在班上给其他同学讲解实验结果。这样所用的时间多了一些,但实践证明效果很好。教学中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重组已有的知识组块提出不同的见解,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导师

9、,能对学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给予正确的指导,但教师不是回答一切问题的百科全书,要相信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任务是把它们开发出来,同时自己也从中汲取营养。3 教学中的“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教学中的“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除了个体之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组之外,还有学生个体与物理环境的作用也不能轻视。在知识重组性教学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信息源空前扩展,这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另外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知识重组思维方式,多样化的、丰富的信息源及知识重组思维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重组活动。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物理知识其实并不

10、为零,而是在学习物理课之前他们就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有些是正确的,起积极作用,而有些是不正确的、模糊的起负面消极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这个“相互作用”,例如:对于简单运动学生是有认识的,即物体移动就是运动,所以他们对“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比较容易接受,这是环境的正面影响。而学生却习惯地认为树木、房屋是不动的,所以对“静止是相对的”及“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有不同的结论”就比较难接受,这是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要做的就是因势利导在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强化环境的正面影响,克服和消除负面影响。知识重组思维认为,正面影响的强化,负面影响的克服,都必须是学生主体自主的活动,教师是无法替代的,

11、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有重组性。此外,知识重组教学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任务,因而我们提倡教学主体的实践性,除了做好各种物理实验之外,教学中必须有更多的实践成分,包括知识与技术、生活应用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均应把它纳入学生的注意范围,也就是重视教学的实践性。4 知识重组要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知识重组要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重组已有的知识组块去提出和解决新的物理问题、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姑且叫它“知识重组思维教学模式”。知识重组思维教学模式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的长期存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作是接受的主体,而不是创建的主体

12、,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给出结果,是教师在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不是学生自己建立知识体系。这样培养的学生欠缺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更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这样学生这个主体还不是完全的主体,是不能自主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了“保姆式主导”。知识重组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重组良好的认识结构。例如在电路这部分教学时偿试如下进行:在未讲电路时,开始就带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每组3-4人,(同组男女合作效果更好),分给每组3-4个电键开关,三盏小灯珠及灯座,电池组,若干导线,只提1个实

13、验要求,就是让三盏灯亮起来,另外每个小组都要就实验提出1个以上表述正确的问题,各组提的问题不得重复。学生提出问题后就记在黑板上,比赛哪个组提出的问题多,接下来的几节课就让学生解决问题,有时是教师讲解,有时是请学生代表上台解答,有时是学生自行讨论。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在学完电路分析这部分后进行的测试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以往同期学生强多了。在这里特别提一下,知识不是教学目的,知识只是载体,是培养学生各能力的载体。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重组已有的知识组块去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作者在进行毕

14、业复习时,曾经用一两节课的时间进行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图比赛,要求列图简明,鼓励求异求新,符合个人的思维记忆习惯,效果很好,许多学生给了教师意想不到的惊喜,学生本人在此过程中也构建了个人的知识体系,并使它完善。这里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提高了学生对知识重组的质量。总之,知识重组的学习和教学思维,对于物理学科的教学改革,对于物理教学中进行的创新教学,对于发挥物理学科在提高学生素质中的作用,都具有重大意义。在教学中实践知识重组理念,按“知识储备-提出问题-知识重组-解决问题”的无限循环思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新世纪要求的创造型人才。事实早已证明,物理学的发展要求物理学家们不断重

15、组已有知识组块去提出、解决新的物理问题,从而又进一步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组块去提出、解决新的物理问题能力的重要性,而不是让学生在“题海战术”中熟练已有的知识,把知识学死。参考文献:1 孔凡哲等编著,上好课有效技能,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2 庄英莉、王克峰主编,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初中物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4月3 胡盘新, 大学物理手册 (第一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4 梁树森, 物理学习方法论(“九五”重点理论成果),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5 鲁桂生, 大学物理复习指导 (双博士科研组), 海洋出版社,199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