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岗位安全守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2820141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岗位安全守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析岗位安全守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析岗位安全守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分析岗位安全守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分析岗位安全守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析岗位安全守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岗位安全守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岗位安全守则1. 岗位确定及特点简介1.1 化产二组分析岗位为有毒有害岗位。1甲醇:易燃易爆液体。1.1. 2 CO:可燃性、毒性气体。1.1. 3苯酐:高温可燃、腐蚀性固体。1.1. 4邻二甲苯:易燃液体,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1.1. 5四氯化碳:不可燃、安定、可能致癌、具有挥发性且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之强毒性液体。1.1. 6三氯乙烯:刺激性、致癌性液体。1.1.7NaOH、HCl、H2SO4:易烧伤皮肤。1.2 岗位现场区域包括:化产二组分析室、甲醇作业区CO、CO2取样点、化工一组甲醇槽车取样点、三千吨码头甲醇和邻二甲苯取样点、西厂区甲醇取样点、京华厂

2、苯酐取样点以及各分公司脱脂分析和油品分析取样点。1.3 化产二组分析室地址:碳一分公司办公大楼六楼。2. 岗位安全守则2.1岗位安全通则2.1.1 员工必须掌握公司员工安全守则2.1.1.1 作业场所,安全第一。2.1.1.2 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2.1.1.3 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你的自身护卫。2.1.1.4 道路交通安全。2.1.1.5 消防安全:“预防为主,防消结合”。2.1.1.6 避免职业病危害。2.1.1.7 应急救援。2.1.1.8 必须遵守气瓶安全使用规则。2.1.1.9危险作业规定。2.1.2 分析岗位必须持证上岗。2.1.3上岗行为规范。2.1.3.1 取样时进入现场必须走安

3、全通道,严禁奔跑,严禁行走于地沟盖板或在运行设备间穿越。2.1.3.2实习员工必须有师傅带教。2.1.3.3 严禁使用已有缺陷的各类取样工具。2.1.3.4 取样时必须穿戴劳防用品,戴好防护眼镜。2.1.3.5 取槽车样时上下楼梯应靠右侧,右手紧扶栏杆。2.1.3.6 上下班时,在未戴安全帽的情况下,严禁穿越生产区域。2.1.3.7 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并填写好交班簿。备注:所有操作必须遵守公司安全技术手册。2.2 取样操作安全须知2.2.1 甲醇贮槽取样(包括西厂区、3000t码头槽等)。2.2.1.1 进入槽区,必须穿戴好劳防用品(安全帽、防护眼镜、橡胶手套或塑料手套等)。2.2.1.2 先

4、到储运部有关操作室取产品取样通知单并签字。2.2.1.3 取样前,人要站在上风口处,防止吸入甲醇。2.2.1.4 注意地面湿滑,防止摔倒。2.2.1.5 缓慢地逆时针打开取样口阀门,放上取样容器,防止甲醇溅到身上,润洗取样容器3次,然后放满取样容器至规定的量(2L)。2.2.1.6 润洗用的甲醇应倒入现场回收用的管道处。2.2.1.7 取样完毕,顺时针关闭阀门,离开现场。2.2.1.8 严禁取样时中途离开。2.2.2 甲醇槽车和集卡取样。2.2.2.1 进入槽区,必须穿戴好劳防用品(安全帽、防护眼镜、橡胶手套或塑料手套等)。2.2.2.2 先到储运部有关操作室取产品取样通知单并签字。2.2.2

5、.3上下楼梯应靠右侧,右手紧扶栏杆,注意湿滑,防止摔倒。2.2.2.4 人要站在上风口处,防止吸入甲醇。2.2.2.5用力打开每一节槽车(集卡)上的盖子,缓慢把预先系好绳子的采样瓶吊下去,先润洗3次,然后取样。2.2.2.6取样完毕,小心盖好盖子。2.2.2.7走跨栏时一定要慢、抓牢旁边的栏杆。发现跨栏有异常的,及时与现场有关人员联系,要求解决。2.2.2.8严禁取样时中途离开。2.2.3 甲醇作业区气体(CO、CO2)取样。2.2.3.1 取样前先检查自行车的安全完好无误,方可使用。2.2.3.2检查取样用小钢瓶是否完好,无泄漏现象。2.2.3.3先到甲醇车间中控室取产品取样通知单并签字。2

6、.2.3.4 必须穿戴好劳防用品(安全帽、防护眼镜和手套),带一氧化碳报警仪。2.2.3.5 取样时,人站在上风口处。2.2.3.6 把取样钢瓶正确连接到取样口,缓慢开启阀门(逆时针)。2.2.3.7 取样完毕,关闭阀门(顺时针),离开现场。2.2.4 邻二甲苯取样(船样)。2.2.4.1 必须穿戴好劳防用品(安全帽、防护眼镜和手套)。2.2.4.2 确认船样停靠好码头安全无危险后方能取样。2.2.4.3 注意湿滑,防止摔倒。2.2.4.4 取样时,人站在上风口处,防止吸入邻二甲苯气体中毒。2.2.4.5 用力打开盖子,缓慢把预先系好绳子的采样瓶吊下去,润洗3次,然后取样。2.2.4.6 取样

7、完毕,小心盖好盖子。2.2.4.7严禁取样时中途离开。2.2.5苯酐取样。2.2.5.1必须穿戴好劳防用品(安全帽、防尘面具和手套)。2.2.6 脱脂分析取样。2.2.6.1表面积脱脂分析取样时必须穿戴好劳防用品(安全帽、防护眼镜和手套),防止吸入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烯。2.2.6.2气体脱脂分析取样时除了必须穿戴好劳防用品(安全帽)外,应控制好流量计流量大小,防止气体泄漏,造成人身安全事故。2.2.7 润滑油品取样。2.2.7.1 必须在相关人员陪同下到现场取样。2.2.7.2 必须穿戴好劳防用品(安全帽)。2.2.7.3 不得擅自开启设备阀门。备注:所有操作必须遵守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

8、2.3 分析安全规定2.3.1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及吃东西。2.3.2实验室内分析试剂摆放整齐,每瓶试剂必须贴有明显的与内容相符的标签,标明试剂名称及浓度。试剂使用应由专人保管,使用应有明确记录。2.3.3取下正在加热至近沸的水或溶液时,应先用烧杯夹将其轻轻摇动后才能取下,防止其爆沸,飞溅伤人。2.3.4实验室的室温,除特殊设备有特殊要求外,一般应保持在1335之间。2.3.5搬运气瓶时应先装上安全帽,不可使气瓶受到震动和撞击,以防爆炸。2.3.6气瓶竖立放置时必须固定拴牢。易燃易爆气体钢瓶应统一规范放置。2.3.7氧气是强烈的助燃气体,氧气钢瓶一定要严防与油脂接触。开启气瓶的扳手不得沾有油脂。2

9、.3.8开启压力表的阀门时要缓慢,气流不可太快,以防仪器被冲坏或引起着火爆炸。2.3.9各种气瓶在使用到最后的剩余压力不得小于0.5公斤/厘米2。2.3.10浓硫酸与水混合时必须边搅拌边将浓硫酸徐徐注入存有冷水的耐热玻璃器皿中,不得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否则将引起爆炸与烧伤事故。凡在稀释时能放出大量热的酸、碱稀释时都应按此规定操作。2.3.11能产生有害的气体、烟雾或粉尘的操作,必须在良好的通风柜内进行。有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的实验室应配置报警设施,如有损坏应及时进行维修。2.3.12剧毒物品应有专人统一保管,发放时按最低量发给并进行登记。硝酸双氧铀试剂应由专人管理,双人双锁,统一保管登记,并且酌量

10、领取。2.3.13高温物体要放在耐火石棉板上或磁盘中,附近不得有易燃物。使用电热铝块加热炉、电炉、马弗炉、干燥箱需要佩戴防护手套及使用坩埚钳。2.3.14废液、废物严禁倒入水池,以防堵塞和腐蚀水管,有机溶剂废液应尽可能回收或集中处理。2.3.15实验室内不得有裸露的电线,拔下插头时要用手捏住插头再拔,不得只拉电线。2.3.16各种电器设备及电线应始终保持干燥,不得浸湿,以防短路引起火灾或烧坏电器设备。2.3.17通风机发生异响或故障时应立即断电检修,通风机及马达应定期维修。备注:所有分析操作必须遵守冶金分析化学实验室安全技术标准。3. 岗位涉及的危险品名称、危害特性情况。序号危险品名称危害特性

11、1甲醇易燃易爆2CO可燃/中毒3邻二甲苯易燃/刺激性4苯酐腐蚀性5四氯化碳致癌、强毒性6三氯乙烯刺激性、致癌性4. 岗位涉及的安全、消防、化救等设施的分布、名称4.1化产二组分析岗位消防器材及化救器材布置如下:编号放置地点类别规格数量1碳一楼六楼西边电梯口 CO2灭火器3Kg型2只2602室CO2灭火器2Kg型2只4.2灭火器一般放置在实验室门拐角处。在发生火警时,应首先拨打“119”报警,随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就近选用灭火器进行自救。在拨打火警电话119时,一定要报清火警地点、具体位置。消防队昼夜值勤,并在接到火警后几分钟内赶到火灾现场。5.事故应急处理5.1现场事故应急处理:5.1.1 紧急事

12、故处理总的原则为第一保证人身安全,第二保证设备安全,保护国家财产少受损失。5.1.2一般情况下,当事故发生时,分析人员应先向组长汇报,在组长指挥处理的同时向有关领导汇报。5.1.3遇到紧急情况,直接关系到人身设备安全时,分析人员有权立即作应急处理,然后再向上级汇报。5.1.4“应急处理”只是原则地提出各种突发事故的处理方法,不可能包括所有事故,当事故发生时,主要靠分析人员平时经验知识的积累,作出正确判断,随机应变、当机立断进行处理。如果无法判断处理,应及时撤退汇报。5.2 分析实验室事故处理:5.2.1 实验室失火时应立即关掉电源、气源及通风机;将室内易燃、易爆物小心搬离火源;迅速选用适当的灭

13、火器将刚起的火扑灭;打火警电话,讲清失火地点、失火情况及电话号码等。得知消防车出动后要派专人在附近交叉路口等候;身上衣服着火时切不可任意跑动,应用石棉毯或薄毯裹在身上,使隔绝空气而灭火。如无石棉毯或薄毯时,可就地躺下打滚以灭火。5.2.2 当眼睛里溅入腐蚀性药品时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但注意水压不要太大,以免眼球受伤,待药物充分洗净后再到医务室就医。5.2.3 浓酸或浓碱洒在衣服上或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将烧伤处的衣服尽快脱下,继续用大量水冲洗,再分别用碳酸氢钠溶液(2%)或乙酸溶液(34%)轻轻插洗,必要时去医务室就医。6. 班组安全学习制度6.1 每周逢星期四班组组织安全学习,时间不少于30分钟。6.2班组安全学习组员不得无故缺席,早退。编制人: 龚海英 审核人:张连珠 批准人:翟晓霞日期:2007.9.10 日期:2007.9.12 日期:2007.9.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