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2819989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鲸》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鲸》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鲸》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鲸》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鲸》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鲸》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鲸》教学设计与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鲸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明白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

2、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中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吗?相信学完了鲸这篇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二、交流有关“鲸”的资料。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鲸”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告诉大家三、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1学生自学生字词。提出自学要求:1)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通过提示方法解决问题。3)与同桌合作说说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中要特别注意哪个字的写法。4)认

3、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重点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2检查自学情况。读音需提醒的字:鲸、吨、哺写法需提醒的字:肺、滤、矮词语的理解:上腭、哺乳动物、退化、胎生3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四、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2引导学生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如何进食、用肺呼吸、如何睡觉以及鲸的生长特点等方面来介绍鲸,并引导学生把鲸如何进食、用肺呼吸、如何睡觉以及鲸的生长特点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

4、;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五、精读课文第一大段,体会写法。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1指名生说。读句子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读句子2: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2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3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

5、方法说明一事物。4这两句话除了从数字上说明鲸很大,还用什么方法写出来鲸的大?(体会作比较的说明方法。)5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体会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举例子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让读者很清楚,所以,我们向别人介绍事物时也要学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六、总结全文。七、作业布置默读课文,把文中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和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用“”画出来。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引入第二课时。上节课学习了鲸的第一部分,知道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鲸的特点。二、围绕重点,继续学习。1

6、自由读第2自然段,把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2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3.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

7、绍了鲸的生活习性。)4.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须鲸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齿鲸大鱼海兽咬住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5.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6.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三、回顾内容,朗读记忆。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

8、内容背下来。四、在写法上进一步学习课文。课文中多次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表达特点,并仿说一句话。五、延伸扩展,提高保护鲸的意识。1.自由朗读“资料袋”的内容,谈谈感受。2.师总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六、作业布置课后请同学们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板书设计:9、鲸 形体:大、重、长 哺乳动物 种类 :须鲸 齿鲸 鲸 吃什么 生活习性 呼吸 睡觉 生长 教学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

9、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把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们对课文的说明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我采取以下的方法:1、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课文围绕着“鲸”讲了哪些方面?2、指导学生在了解鲸的体形时,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绍的?3、让学生谈谈用了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另外,通过理清课文脉络方法的学习,他们的成就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怕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的畏难心理,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心理准备。本文虽是说明文,但语言简练准确、平实又不乏生动形象

10、,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可以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但在这一教学中,读的时间不够,注重了理解却忽视了读,未能引导学生通过读获得自己最独特、最真实的感受,并在此基础上来体验和理解。这是本课时教学做得不够的地方。说明文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文章体裁,虽说鲸这篇课文语言不乏生动形象,层次清晰,但让小学生学起来还是不如一般记叙文来得轻松有趣,也不及散文性文章有韵味,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时我继续创设课堂情景,以有趣且创造性极强的方式来学习课文,从课堂表现看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得不错,他们都十分踊跃,只是在说明理由和句子朗读上还须进一步提高。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把想说的都尽情地说,有目的地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是一次尝试性的教学,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加深理解”的环节中,由于用时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面环节的教学,使得本课时教学重点不够重。在这个环节应该在“扶学”一两点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会更好地落实“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理念,进而也能留出更多的时间强化下一环节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