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和评课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281830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和评课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和评课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和评课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和评课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和评课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和评课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和评课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执教者资料课题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观察者资料观察中心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观察记录学 生 表 现评分备 注1. 课前有否准备,准备得怎么样?52. 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情绪是否高昂?53. 有否倾听老师的讲课,有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吗?54. 有否倾听同学的发言,有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吗?45. 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56.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47.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48.学习中,能否对师

2、生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59.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510. 预设的目标达成如何,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511.12.评价与建议在梅老师的这节课上,学生活动积极进取,良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学生学习主动,对课程很感兴趣,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时,出现吵吵闹闹、课堂气氛嘈杂甚至失控的现象是难免的,但有两点原则必须把握好:一是吵闹的东西必须是讨论话题相关的,二是吵闹要不影响别人和教学进程。违反了这两个原则,教师就不能再坐视不管了。注:评分为5分制:优5分,良4分,好3分,一般2分,尚可1分.课堂观察量表二(教师行为等级量

3、表)执教者资料课题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观察者资料梁帅观察中心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观察记录视 角评分备 注1. 能否有效调控学习气氛52. 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3. 课堂教学语言用辞是否浅显易懂, 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54. 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呈现是否合理,效果怎么样?55. 是否指导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否有效?56. 是否倾听学生发言,是否作出即评价?57. 能否通过恰当问题(如评价等)引导对学习主题的深入思考.58. 媒体(板书, 课件等)呈现是否合理,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

4、帮助?49. 教态是否自然,沉稳、愉快?510. 教学机智表现如何511.12.评价与建议梅老师个人教学素质很棒,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适合新课堂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好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体会周长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提供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如,量窗框周边的长,测量黑板周边的长等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注:评分为5分制:优5分,良4分,好3分,一般2分,尚可1分.课堂观察量表三(师生互动等级量表)执教者资料课题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观

5、察者资料李颖观察记录观 察 内 容评分备 注教师提问类型1. 描述性问题.42. 判断性问题.53. 论证性问题.5学生提问类型4. 理解性疑惑.55. 判断性疑惑.56. 实证性疑惑.5互动类型7. 对师生互动.58. 生生互动.49. 师班互动.5教师对互动过程的推进10. 以问题推进互动.511. 以评价推进互动.512. 以非语言推进互动.5言语互动过程记时13. 30秒以下.514. 30秒以上.师对生提问的态度15. 热情.516. 冷漠.17. 忽视.互动管理18. 有效调控.519. 放任.评价与建议梅老师充分发挥课堂的师生、生生、师班互动,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

6、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效果显著,是节很棒的课。在策略的比较中,注重学生认知能力和图形周长推理能力的发展,充分地让学生经历 “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注:评分为5分制:优5分,良4分,好3分,一般2分,尚可1分.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观课报告1苏芬教学过程:一、信息发布,感知百分数(6分钟) 在课的起始环节,梅老师的导课简单清晰、干净利落,通过生活中的另一种数,直接将学生引入本节课来“大家有兴趣去了解下吗?”然后通过出示图片,准备好的百分数,老师读,然后找学生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后,揭示本课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紧接着与学生互动,你

7、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数吗,直接将问题交予学生,同时与学生实现了互换,主导老师和主体的互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找到的一些数,很好的将学生以前关于这部分的内容实现了整合,而且也很好的帮助老师掌握学生的知识经验。二、质疑问难,明确学习目标(3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梅老师让学生自己提问“同学们想知道有关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通过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问的是主体想知道的信息,并且教师在学生没有说出两者之间的区别时,教师恰当的提出区别,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展现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三、自学释疑,达成共识(12分钟) 此环节学生用自学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始打开课本,让学生融入课本中去寻

8、找本课的重点,难点,想要了解的知识,我们需要解决的知识,然后通过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讨论重点问题,紧接着老师带领大家释疑解答,通过每组选取一个问题来重点讨论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梅老师加以引导各个问题,并且不流于形式,不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顺序去学习,非常好。并且在谈到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不同时,通过一组课件,及其简单明了的将二者之间的区别通过学生的整理很明确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四、检查学习,加深理解(10分钟) 练习设计层次清晰,可操作性强,考查本课的重点学习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检查学习环节中很好的巩固了新知,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多种形式的参与,很好的将学生带入到

9、了课堂,这才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参与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 五、学以致用,深化理解(4分钟) 梅老师在此环节通过回顾课堂,通过让学生谈谈对信息的理解,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百分数的理解,并且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百分数的学以致用。六、达标检测(5分钟)本环节的设置可以很好地让老师掌握学生的理解本课的程度,便于以后更好的把握教学。总的来说,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梅老师把教学的重心落在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注重让学生自我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述观课中发现,梅老师能够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引领学生一步步探究知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环节清晰自然,语言流畅,引导及时到位。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观

10、课报告2梁帅教学过程:一、信息发布,感知百分数(6分钟) 在课的起始环节,两个问题一、大家有兴趣去了解下吗?”然后通过出示图片,准备好的百分数,老师读,然后找学生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后,揭示本课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紧接着与学生互动,呈现第二那个问题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数吗?两个问题交予学生之后,很迅速的将学生拉入到了课堂,进入到了我们的问题,百分数。二、质疑问难,明确学习目标(3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想知道有关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然后整合学生信息,并且梅老师在学生没有涉及的问题上及时给予指导,将本课的重点及时清晰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三、自学释疑,达成共识(12分钟) 此环节整个

11、采用自学的方式,学生自学,在小组长的指导下自学,教师引领下的自学,迅速的进入课堂,解释重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梅老师加以引导各个问题,不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顺序去学习,非常好。四、检查学习,加深理解(10分钟) 练习设计简单明确,考查本课的重点学习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多种形式的参与,很好的将学生带入到了课堂,这才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参与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 五、学以致用,深化理解(4分钟) 梅老师在此环节通过回顾开课时的出示的课件,通过让学生谈谈对信息的理解,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百分数的理解,并且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百分数的学以致用。六、达标检

12、测(5分钟)本环节的设置可以很好地让老师掌握学生的理解本课的程度,便于以后更好的把握教学。梅老师这节课环节清晰自然,语言流畅,引导及时到位。并且学生在一堂课中的参与度很高,兴趣也一直很浓厚,很好的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评课综述苏芬梅老师这节课通过信息发布,感知百分数,质疑问难,明确学习目标,自学释疑,达成共识,检查学习,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深化理解,达标检测这几个环节的设置,很清晰的将一堂课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教学目标明确,重点店突出,并且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梅老师把教学的重心落在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注重让学生自我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述观课中发现,梅老师能够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引领学生一步步探究知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环节清晰自然,语言流畅,引导及时到位。并且学生在一堂课中的参与度很高,兴趣也一直很浓厚,很好的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