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调查分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2815449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调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调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调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调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调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调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调查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调查分析摘要:学生观点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同时代的发展以 及信息媒体的发展密切相连。以前的说服教育方式显得空洞 无力,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不到根本改正,甚至呈现出不断上 升的趋势。本文通过对自己所在学校的调查分析,找到了这 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希望能为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农村行为习惯 调查分析 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学校的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 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个别交谈、走访家长、问卷调查等 方法,结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农村初中学生 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了比较科学的分析。一、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具体表现 笔者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对我

2、校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 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为每个年级 100 名。通过调查 统计,我得出以下结果。同时对其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 (见附表 1 )(一)怠惰行为方面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懈怠行为排在五项调查 结果的第二位,说明学生的懈怠行为比较严重,也说明其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养成。(二)攻击性行为方面 具体表现为容易和学生发生冲突,打架、说脏话、蛮横 不讲理、喜欢在课堂上搞小动作引起其他学生注意,不仅自 己不学习, 而且还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通过调查访问, 我们了解到不少学生具有暴力倾向,这种倾向形式多样。这 些都表明农村初中学生受环境和年龄特征的影响,自控力较 差,在其他

3、人面前喜欢表现自己,引起他人注意,却无法认 识到这些行为的正确性,且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三)欺骗性行为方面从附表 1 我们可以得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过欺骗行 为,缺乏诚实。这点尤其体现在与他们自己身份相关的作业 抄袭方面。这说明这些学生比较懒惰,不喜欢思考问题,总 想着不劳而获。(四)逆反性行为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学生存在非常严重的逆反心理,具 体表现为容易和老师、家长和他人发生冲突,反映了这个年 龄段的孩子已经出现了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喜欢我行我素, 藐视“权威” ,敢于向“权威”挑战。(五)破坏性行为方面从附表 1 可以看出,此阶段的学生有着比较严重的破坏性行为,具体表现在不爱护公

4、共物品,喜欢到处乱写乱画 这些说明孩子们没有受到过相关的思想教育,缺乏爱护公共 物品的意识。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 通过对调查问卷调查分析,加上对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 的家访和同其科任老师的座谈,我们发现:学生不良行为产 生的原因不简单是思想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其复杂的社会因 素和历史因素有关。我们将其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 方面。(一)主观因素1. 该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发,表现在自尊心和 成人感的出现和增强。但是这些在没有科学的指引下,往往 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导致他们往往出现上述 问题,如对父母、老师和社会强烈不满,这些不满在没有得 到很好的解决后,往往演变成孩

5、子们的逆反情绪。2. 该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的出现, 往往没有形成公正、 客观和正直的性格特征,形成的却是偏激、扭曲的个性。这 些和他们的知识储备以及年龄阶段所导致的思考能力不完 善有关,所以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对人和事出现比较 偏激和不成熟的评价。比如在遇到好友被人欺负时,他们会 “义薄云天”地挺身而出,却不会思考事情的来龙去脉,不 会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更不会思考如何采用更加合理 和理性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3. 该阶段的学生在性意识上有所觉醒,这也会导致他们 行为的超常性。随着生理特征的变化,性心理开始躁动,开 始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引起异性的注意。但是,该阶 段孩子引起异性

6、的行为却往往表现得让家长和老师比较难 理解。(二)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 家庭因素 家庭的气氛和教育环境对于该阶段学生行为习惯的养 成最为直接和主要。由于我校处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地区,其 经济相对安定区其他乡镇来说比较落后,人口素质也相对较 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相对滞后。不必掩饰地说,农村家庭 环境是上述行为出现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 学校因素 学校方面也存在诸如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和部分教师 教育行为不当的问题。( 1)教育评价体制的不完善。现今的教育评价机制主 要依据的是学生参加各类考试的成绩和获奖情况,而社会和 家长也只关注学校的升学情况,这些评价机

7、制直接产生的问 题便是教师大多重视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灌输, 较少涉及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关注。也许可以花费精力去为学 生进行课业辅导,但是一般没有老师会占用自己的时间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 2)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当。 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 教学手段落后。这点在学生德育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对学生 的教育停留在羞辱和体罚上。殊不知这些行为很容易让学生 产生很多问题,如紧张、厌学、厌师以及对考试和学业的压 力。该阶段是学生升入高中的重要阶段,因此学生的学习压 力大,学业任务重,考试频率高,这些都容易让原本学习就 薄弱的学生更容易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和考试焦虑症。 所有的这些都会对学生

8、的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曾经听 一个毕业好多年的学生说过这样一个事例,他好多次在梦中 仍然梦见自己在参加考试,而且每次梦见自己都没考好,让 他大汗淋漓。这个事例充分说明,考试对于学生影响的深远 性。3. 社会因素 农村学生的活动范围较小,且缺乏与现代社会的紧密接 触和联系, 但是这并不表明他们不向往走向社会, 走向城市。 但是从小在农村生活的他们,对于复杂的社会也缺乏正确的 认识,因此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急剧变化的社会带来的所没有准备好的冲击。( 2)不良社会媒介的传播。 ( 3)缺乏对“两 室一吧”引诱的抵制能力。以上几个方面在内与外冲击着学 生的内心,再加上一些成人文化对青少年文化的不理解和伤害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这些学生的内心丰富而又复杂不良的心理状态,形成了一张张害人的无形之网,最终导 致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参考文献:1 迟明军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改善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 2011.2 杨秋菊 .农村初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其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4GHB1142。(责编 张敬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