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2792349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第一课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设计 课 题:29、古诗两首 授课时数:2 日 期:2013.5 授课人:曹风琴 使用者: 设计要素设 计 内 容教学内容分析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

2、所寄托。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学习者特征分析1、三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还处在接受的阶段,因此我力求应以扶为主,渗透学习方法。2、这首诗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乞巧节学生也未必听过,含义就更难理解。因此,我从学情出发,以解决学生的疑问设计教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过程与方法: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课时2教学重点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策略在朗读中领悟诗的含义教学过程修补内

3、容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我们中国从古到今流传下来很多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你读过哪些?和大家说说揭题,比较,读好诗。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9课古诗两首。第二版块:出示目标1、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诗。2、我会理解诗的意思。第三版块:自学指导,合作探究1、 理解每句话的意思。2、 理解什么是乞巧?乞巧的方式有哪些?第四版块:展示交流,点拨提升1、了解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2、通过合作学习,我相信你们对这首古诗有个大概的了解,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歌第一和第二行,想一想你能读懂什么?理解“七夕”“碧霄”。3、在这样一个

4、明月高挂的美好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喜相逢,那人间的姑娘、少女们又在做什么呢?请自由读读三、四行。4、原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每年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我们再来借助课后资料袋里的介绍来了解一下乞巧节吧!什么是“乞巧”?乞巧的方式有哪些呢?5、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乞求能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r6、数不清的红丝线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7、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一读?第五版块:达标测评,巩固反馈我们吟诵古诗的声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飞入了牛郎织女的耳朵里,我仿佛听见了织女在赞叹:人间的孩子真会学习呀!不过织女也在问:“难道他们不想向我乞取些什么吗?”你们想吗?说说你想乞取什么? 第六版块:板书设计第七版块:作业布置背诵这首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