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资料复习:传染病名解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2717175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资料复习:传染病名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医学资料复习:传染病名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医学资料复习:传染病名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医学资料复习:传染病名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资料复习:传染病名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资料复习:传染病名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2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其中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才称为传染病。故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3感染 (infection) 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人体和所处的环境三个要素。4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 (subclinical infection)

2、 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5显性感染 (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 (clinical infection)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只占全部受感染者的一小部分(“冰山一角”)。6病原携带状态 (carrier state) 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按其发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潜伏期携带者

3、、恢复期携带者与慢性携带者。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且在体内繁殖并能排出体外;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如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等,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7潜伏性感染 (latent infection)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特点: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但在体内不繁殖且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处)。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原虫、结核杆菌等感染。8 机会性感染: 正

4、常情况下无害的菌群或毒力很弱的外源性微生物所造成的感染。通常发生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而破坏肠道菌丛平衡。 9传染源 (source of infection) 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1、患者2、隐性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4、受感染动物。10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 1、呼吸道传播 2、消化道传播 3、接触传播 4、虫媒传播 5、血液、体液传播 11易感者(susceptibal person)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susce

5、ptibal person),他们都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12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13前驱期(prodromal period)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 。14症状明显期(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通常获得体现,如具有特征性的皮疹、脑膜刺激征、黄疸等。 15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 病理生理过程

6、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16再燃 (recrudescence)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17复发 (relapse)是指当患者进人恢复期后,己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18后遗症 (sequela)是指有些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19败血症: 是指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20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

7、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21病毒性肝炎(virul hepatitis)由多种肝炎(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病。22肝肾综合征(HRS): 失代偿期肝硬化或重症肝炎出现大量腹水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及肾内血流分布等因素,可发生肝肾综合征,又称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其特征为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但肾却无重要病理改变。23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 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24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

8、phalitis)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所致脑实质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由蚊虫媒介而传播。临床上以突以然起病,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重者可遗留后遗症。25血管套: 浸润的炎症细胞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为主,常环绕血管,集聚于血管周围间隙。26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所引起的主要经性接触和体液传播的慢性传染病。27窗口期: 人体污染HIV后,往常必要2-12周,均分45天左右血液中才可检测到HIV抗体。因为从污染HIV到机体引起

9、抗体的这一段时间检测不到HIV抗体.28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 又称虱传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的人虱为传播媒介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起病、稽留型高热、剧烈头痛、皮疹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29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typhus)又称鼠型伤寒(murine typhus)是由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mooseri)经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症状轻,病程短,病死率低。30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 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急一种急性传染

10、病。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以恙螨幼虫为媒介将本病传给人。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发热、叮咬处有焦痂(eschar)或溃疡、皮疹、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为特征。 31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有时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32肥达反应:将病人血清经倍比稀释后与沙门菌属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在生理盐水介质中进行凝集价测定。通过凝集效价的明显增高或动态上升以辅助伤寒、副伤寒的诊断。33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

11、快,是亚洲非洲大部分地区腹泻的重要原因,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属甲类传染病。由霍乱肠毒素引起的分泌性腹泻,临床轻重不一,一般以轻型多见。典型患者由于剧烈的腹泻和呕吐,可引起严重脱水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治不及时易致死亡。34干性霍乱: 即暴发型霍乱。以休克为首发症状,而吐泻症状不明显或缺如,病情发展迅猛,多死于循环衰竭。35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广义:由一些致病菌(志贺菌属、侵袭性大肠杆菌等)引起的痢疾样疾病。狭义:仅指由志贺菌属引起的法定乙类肠道传染病。发展中国家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病变:结肠黏膜化脓性、溃疡性病变。临床

12、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程迁延。3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meningococcal meningitis)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呼吸道侵入,再经鼻咽部侵入血循环,最后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淤点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及脑实质损害,可危及生命。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37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指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液循环,激活宿主的细胞和体液免

13、疫系统,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器官、系统,造成组织细胞破坏、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以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血管灌流量急剧减少(休克)为突出表现的危重综合征。38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一种急性传染病,为人畜共患病。该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我国极大部分地区有本病存在和流行。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人接触被污染的水经皮肤或粘膜而感染钩体。主要表现有急起高热,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大等,轻型似感冒,重型可有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肺大出血,甚至死亡。39赫氏反应(Jarisch-

14、Herxheimer)青霉素治疗后加重反应,多在首剂青霉素后1/2 4小时发生,突起畏寒、寒战、高热,甚至超高热,持续1/21小时,继后大汗,发热骤退,重者可发生低血压或休克。反应之后病情恢复较快。但一部分病人在此反应之后,病情加重,促发肺弥漫性出血。其机理可能与螺旋体大量裂解释放毒素有关。发生后尽快应用镇静剂和激素。40阿米巴病(amebiasis)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人体引起的一类疾病。按其寄生的部位及临床表现可分为: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由于卫生条件的逐年改善,阿米巴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较少见。但并未绝迹。41疟疾(Malaria)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病,主要由按蚊叮咬传播。疟

15、原虫先侵入肝细胞发育繁殖,引起红细胞成批破裂而发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和继致出大汗后缓解为特点。间日疟、卵形疟可出现复发,,恶性疟发热常不规律,病情重,并可引起脑型疟等凶险发作。42带虫免疫(premunition): 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使其数量明显下降,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临床症状消失,呈带虫状态,但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寄生虫;可抵抗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体内无寄生虫时此免疫力即消失,这种免疫状态叫带虫免疫。如疟原虫。43黑尿热: 黑尿热是疟疾患者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并引起血红蛋白尿和溶血性黄疸,伴有高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44血

16、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能寄生于人的血吸虫主要有五种,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Manson)、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湄公血吸虫(Smekongi) 。45何博礼现象: 血吸虫感染的急性虫卵结节的虫卵周围有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在光镜下呈火焰状放射状排列46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 ):人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患者门静脉内仍有成虫寄生和产卵,但宿主对再感染有一定免疫力,而无损于体内的成虫,这种免疫称为伴随免疫。47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a)是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