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学主观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267852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育学主观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小学教育学主观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小学教育学主观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小学教育学主观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小学教育学主观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育学主观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育学主观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中小学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是指正规教育,即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国家对受教育者在学校教育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教育目标:指学校教育所应达到的标准要求,使受教育者在学校教育阶段所应完成的教育任务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应获得的完满健康的发展。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

2、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普及教育:国家对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杜威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教育本质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3、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从做中学 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杜威指出,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2、思维与教学 杜威认为,好的教

4、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 儿童中心论尽管杜威并不是“儿童中心”思想的首创者,但是,他是赞同“儿童中心”思想的。 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强调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 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他认为,教师如果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实际上

5、就是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在杜威看来,要么从外面强加于儿童,要么让儿童完全放任自流,两者都是根本错误的。论述题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1) 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的教育目的。1996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第一,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为指导思想第二,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第三,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3)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这样几个方面: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和崇高理想。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从教育目的到教育目标的转换,实际上就是教育目的由一般到具体的实现过程。所以应当对不同学校的教育目标有正确的理解与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指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

7、发展,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等都能健康成长。所谓“面向全体”就是应当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教育,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整体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在诸育关系的认识上,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诸育均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是现实或真正的教育应是一体的。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这实际上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一个具体要求。全面发展的一个维度是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不仅不排斥个性发展,而且是以个人合乎本性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或平等的发展。所以,必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对学生因材施教,在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的同时求得他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与职业定

8、向的关系在中小学阶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当鼓励学生对社会上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有一些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励中小学生努力学习,为自己的职业理想的实现和祖国美好的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地方面变化的过程。内发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洛克的“白板说”,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健康的婴儿培养成领袖到小偷”。外铄论的关

9、注重点是:学习什么和怎样才能有效的学习)遗传: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环境: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道德认知过程: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一刀切、一锅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或最佳期)、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环境、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男女性别;身心的内所有构成方面;)遗传对个体发展的作用1

10、、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1、环境使遗传素质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学校教育及其作用 一、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

11、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得以实现,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有三个层次:(1)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2)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是认知活动。(3)第三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是一种能量的交换,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需要非

12、常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教师的称赞、家长的夸奖3、学习兴趣与习惯。低年级儿童只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同时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缺乏了解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身体状态的剧变2、内心世界的发展3、自我意识的觉醒4、独立精神的加强看看童年期和少年期学生发展的主要特征学生与教师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与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指教师在教师道

13、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需要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中小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发展过程中

14、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教育法中规定的学生的义务有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履历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1、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教师职业化的条件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敬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15、(对所教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为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师的人格特征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2,有较强的自信心、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3、心胸开阔、兼容并包当代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建构和原则1、建构:继承性、时代性、全面性2、原则:教书育人原则、乐教勤业原则、人格师范原则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主要内容: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2、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3、磨练教师职业道德意志4、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理想5、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6、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作用及意义作用:1、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2、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从教事业的发展,是培养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需要3、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自身职业理想的实现4、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抵制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是当前改善师德状况的迫切需要。意义:1、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道德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2、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与方法途径:1、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理论人格2、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方法:1、加强理论学习。2、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3、虚心学习他人,相互砥砺提高,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