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渔歌子说课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267764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渔歌子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渔歌子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渔歌子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渔歌子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渔歌子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渔歌子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渔歌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关于如何针对语文基础较差, 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难以集中陈同学进行诗词这一知识点的一对一教学, 具体以渔歌子为例,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渔歌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第 23 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组围绕 “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这一专题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陈同学本学期在第

2、一组学习了忆江南 ,对词的常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但是,他语文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难以集中,但想象力比较丰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组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教学目标1学会词中的 3 个生字:鳜、蓑、箬。2. 熟读并背诵这首词。3体会诗中画面的美丽,体悟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4、培养对词的喜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 ”的意境。四、说教法和学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趣, 我准备主要采用

3、诵读法、 想象法、品味法展开教学,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五、说教学过程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我推荐一些优美的词语 (表颜色、姿态和心情的词语) 给学生,让他积累下来。(积累的词语超过三个后有奖,每超过一个奖一个笑脸。 )翠绿 墨绿 青绿 火红 粉红 桃红山清水秀 桃红柳绿 一碧千里 五彩缤纷 五彩斑斓郁郁葱葱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绚丽多姿 无忧无虑悠然自在 悠然自得 轻松愉快 怡然自乐 从容自乐接着提问:你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 ?来说两句。学生可能会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

4、结果他把周文王钓来了。是的,姜太公是钓来了周文王对他的重用,后来,他帮助周武王推翻了暴政,建立了周王朝。在中国的诗歌宝库中,有很多诗词是写钓鱼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感受他的钓鱼世界。这样,让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展开, 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二)品读,读出词的味道诗词的美妙在于诵读。 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 我分这样三个层次进行:1.读正确。首先,我让学生初读整首词,重点认读:鳜鱼、蓑衣、箬笠,并在读中指导“鳜、蓑、箬” 的写法。2.读出节奏。初读后

5、,我告诉学生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3.读出内涵。在学生读出节奏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幅画,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什么?( 1)读出词中所蕴含的画面。学生可能会说:我读出了词中所蕴含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等,接着我引导学生想象景物的颜色和姿态,学生此时可以充分利用课前积累的词语学以致用, 这样既避免了平时我们面对差生教学时老师唱独角戏、 自问自答等尴尬局面, 又能帮助差生找回自信,提高学词的兴趣,此时,学生很快就能说出:()西塞山()桃花()箬笠和蓑衣

6、()斜风()流水()鳜鱼()白鹭()细雨这样,学生从单个词语入手, 经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使景物变得具体生动起来,进一步感受到颜色不一,姿态各异的西塞山风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连词成句,说出整首词的意思。这样,体现了学习的梯级,降低了难度。这对基础一般和基础差的学生来说非常适应。此时,再适当渗透一些遣词造句的妙处,对学生品词是有帮助的。于是,我故设疑问,在生活中看到的箬笠和蓑衣其实是综色的,而张志和却说是绿色的,难道是张志和写错了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作答,这时,我故意卖个关子,并不作解释,为下文的悟诗情埋下伏笔。接着,为了让画面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清晰,变得触手可及,我让学生找一个词来概括江

7、南的景色,学生可能会说“美丽的江南” 。我认为少了点特色,美丽这个词有点空洞, 我引导学生抓住景色的特点来说。 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可能会说:绿色(青绿)的江南,粉红(鲜花满地)的江南,流水潺潺(满地小溪)的江南,富饶的江南,悠闲的江南,细雨如丝的(湿漉漉的)江南等等。至此,学生对整首词就有了一个全新的、 清晰地认识。 这美丽如画的风景就跃然于学生眼前了。(2)读出诗人愉快的心情为完成目标中体会作者情感这一目标,我追问,你能读出诗人什么心情?学生能感受到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但是词中没有一个写心情的词语啊,你怎么就体会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呢?从哪知道的呢?学生可能说不出来。这时出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

8、思,让学生体会一下诗人马致远是什么心情?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景物描写最能反映作者的心情。在一个人的眼中,景色的美丽一定和心情有关。 是哪些景物泄露了他心中的愉快?此时,我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高兴地诵读这首词。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这个环节我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 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从而解决教学重点。(三)体会词中情。这对孩子而言是学习古诗词的一个很好的导向, 是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深入,让学生不仅读出词中画还要读出词中人。因此我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张志和喜欢垂钓,这个地球人都知道,但是

9、,他钓鱼也跟姜子牙一样鱼钩上不设诱饵! 说到这里,学生对张志和是个怎样的人充满了好奇。此时我出示张志和的简介:张志和,初名龟龄,唐代著名诗人和画家,十六岁时游大学,以明经耀第 (考取了当时最好的大学,读明经科。就像今天,考入北大,读文科,全族人都跟着光荣 ),那年他给朝庭写了一本折子,皇帝非常欣赏,于是赐名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 。后来因事贬官。但他并没有去上任,并且从此以后不再作官, 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 悠然徜徉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 因此常以扁舟垂钓,自封“烟波钓徒” 。他大哥怕他不归,写了首和词: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哥哥这首词写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这样吧,我当哥哥,你就是张志和。我

10、们来一次作诗和诗吧。师生角色对话。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狂风浪起且须还哪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啊师:且须还哪生:不须归啊师:弟弟,你为何不归?这时,出示课堂练笔:如果你是张志和, 面对哥哥的劝说, 你会说些什么呢?把心中想说的话写下来。 接着,师生继续角色对话。师:弟弟,你为何不归?生:哥哥,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哥哥,我不想去做官了,官场上那些人明争暗斗,我实在不想跟他们一起,这里风景如画,我又可以天天钓鱼,多舒服

11、啊。师: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能钓到什么呢?生:我钓的是自己悠闲的生活。师:明白了,渔翁之意不在鱼!最后,他的哥哥见劝不动他, 又担心他风吹日晒, 就在太湖边为他盖了三间茅草房。从此,他过上了无拘无束的生活,每天,当他打开窗户,看到的是(生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当他推开房门看到的依然是(生读: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从此,他就过上了(生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过上了这样的生活。 他的箬笠,他的蓑衣,他的人,他的心已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所以,综色的箬笠,综色的蓑衣在他眼里就成了(生读: 青箬笠,绿蓑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了解了这

12、些情况以后,引导学生再读这首词,并追问: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个“归”字还仅仅是回家么?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个愿做神仙不做官的人。 (悠闲自在人)也正是有了这样宁静的心态, 闲适的心境,眼中才有了这美丽的风景。此时,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渔歌子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渔歌子的喜爱,我告诉学生,这首词甚至流传到日本,当时日本天皇、皇亲国戚、学者名流纷纷仿效渔歌子, 从此日本一些喜爱中国诗歌的人也开始学着填词。 让我们记住这位千古词人,让我们记住这首千古名词渔歌子 。(学生诵读诗词)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围绕文章题眼“归”进行品词析句,谈阅读感悟,在学生阅读感悟的基础上, 教师顺着学生的学路、 文章的文路对

13、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得到升华,从而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进而解决教学难点。(四)探究词作之蕴。学习古诗词, 就要让学生欣赏古诗词, 从而爱上古诗词, 所以我引导学生欣赏这首词的语言,找出成为千古绝唱的句子。在欣赏“斜风细雨不须归”时我又引申到“斜风细雨” 可以代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让学生感悟到诗句实在是精妙至极。最后,布置作业(课后积累) :收集相关写垂钓、渔翁的诗歌。至此,整个教学环节在重点突出、错落有致中全部结束。教学中,我努力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 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 用语感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感悟,去体验。诱导其主动探究,把“以学生个性化为本”的学大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以上就是我关于渔歌子这篇课文的说课。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