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旋转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2626930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旋转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五年级旋转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五年级旋转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五年级旋转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五年级旋转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旋转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旋转教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旋转教案五年级旋转教案1教学目标:进一步利用平移、旋转的知识把七巧板各图形拼成鱼图。教学过程:一、 独学:请观察下图,同位说一说第2个三角形是由第1个三角怎样演变来的?再说一说第1个三角形是由第2个三角怎样演变来的?二、对学、群学1. 七巧板经过平移或旋转后得到了鱼图,请在鱼图中画出相应的每块板的轮廓线,标出序号同时说明每块板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2我有多种方法得到的三、群学:(巩固提升)左图是被打乱的4张图片,怎样才能还原成右图?四、检测:P88第1、3题。 文章五年级旋转教案2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2.让学生初步学

2、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怎么说?2.钟表上分针从12转到6,转了多少度?这时时针转了多少度?二、新课讲授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教师:刚才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判断三角形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组织学生观察,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教师再次

3、演示风车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3)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点O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如果我们将三角形在旋转后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那么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2.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1)教师出示教材第84页例3。教师:怎样画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

4、0后的图形呢?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是怎样旋转的?应该怎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O的距离是6格;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然后把点OA,OB,AB连接起来。(2)组织学生在课本上画一画,然后相互交流检查。3.完成第83页做一做。4.完成课本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放手让学生独立画。再全班汇报交流,最后教师小结。结合生活中的数学介绍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三、课堂作业1.完成课本第84页做一做2.完成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1)第3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对称、平移和旋转变换的知识进行判断,注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图形变换在现实生

5、活中的应用。(2)第4题练习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再进行交流,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旋转的特点和性质,体会旋转所创造的美。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3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让我们感受到了图案带来的美感。教学板书:欣赏与设计变换旋转90时,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他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向旋转90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不变,对应线段长度不变。教学反思: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

6、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个别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需要加强。五年级旋转教案3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8384页例1、例2;P85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结合图形,使学生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2)借助线段、三角形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认识旋转的本质,发展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

7、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理解三角形旋转的特征。教学教具准备1、课件、投影仪、三角尺。2、活动材料单,方格纸,(每人一份)。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健身强体已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广场上、公园里无时无刻都会看到人们健身运动的身影,相信同学们也都是健身运动小达人。这节课我们就从运动开始。(板书:运动)请看老师在干什么?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在数学上叫什么?生:平移(板书:平移)师:再看老师这个动作叫什么?生:旋转(板书:旋转)师;这是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图形的运动旋转。(板书:图形的)(课题:图形的运动旋转)【设计意图

8、: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通过判断其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唤醒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创造良好的氛围。】二、初步探究,认识旋转要素师:请看,这是一个点(出示)。这个点在这里不停的旋转是一个点,如果这个点想同一个方向平移到另一个点,会形成一个什么图形?你来说:(手势,A到B)生:线段。师:请看,点A向同一个方向平移到点B,(边演示边说),形成一条线段AB,(板书线段)师:AB线段AB可以?生:平移。师:也可以?生:旋转。师:这节课我们不研究线段的平移,只研究线段的旋转。师:线段AB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AB上的C点,又是怎样旋转的呢?你来说?生回答师:线段AB上的C点也绕点O按顺时针

9、方向旋转了90,请看,D点呢?你来说?小结:也就是说,线段AB的每一点都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再看,旋转前后B点和B到A点的距离改变了吗?师:线段AB上的每一点旋转前后到A点的距离都没有发生改变。总结:师:同学们请看:线段AB上的每一个点都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并且每一个点旋转前后到A点的距离都没有发生改变,像这样一条线段绕着一个点旋转的现象,钟表上也有,请同学们拿出活动材料单自主完成,开始。学生展示师:旋转角度是旋转的三要素,并且知道线段上的每一点旋转前后到旋转中心的距离都没有发生改变。【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线段的旋转,问题的引领,经历旋转三要素的探究、发现、归纳、总结过程。】

10、三、深化研究,旋转图形师:如果是几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旋转后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线段OA、OB、AB组成的什么图形?生:三角形。师:三角形AOB又是怎样旋转的呢?请看,谁来读要求?生读要求。师:请同学们拿出材料单和三角尺按要求转一转,并完成下面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小结: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旋转前后三角形的中心位置,大小,形状都不变,每个点到中心的距离不变。只有三角形的位置变了。师:(演示180)请看AOB又是怎样旋转的呢?生答。师:如果AO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360。会出现什么情况?生:重合。师:当AO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0就会旋转到原来的

11、位置。【设计意图:利用三角尺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发现旋转的特征,为画图做好铺垫。】四、自主练习,应用拓展数学书第85页第1。2。3题。总结:师:同学们请看,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的运动旋转,知道了旋转的三要素:中心、方向、角度。还知道了旋转前后的图形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每个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不变,只是三角形的位置变了。生活中人们利用旋转的特点创造了许多美丽的图案,(请看)(边演示边讲)旋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幸福。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当你为生活的山重水复而愁眉苦脸时,不妨旋转一个角度看世界,相信你会收获一个柳暗花明的心情。下课!同学们再见。板书

12、设计:图形的运动旋转1、随堂练习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_ ;从“1”到“3”,指针绕点_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_;从“3”到“_”,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从“6”到“12”,指针绕点按_方向旋转了_2、将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并在方格纸上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请你思考并回答:(1)三角尺的每条边是怎样旋转的?(2)旋转前后三角尺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教后反思:图形的运动旋转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会将一个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上向一个方向平移几格的基础上,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旋转的实质,不

13、仅要初步理解旋转的含义和三要素,还要认识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大胆地引导学生在探索、验证、交流中学习数学。这是一堂以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为教学内容的新授课,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观念,学会与他人互相帮助、团结合作。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本节课在引入新课后,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情境,由老师的平移、旋转动作揭示出平移和旋转,初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的不同;从

14、线段旋转问题中发现旋转本质的三要素,将现实的旋转问题转化为基本的点线面的旋转问题,发展了空间能力,形成空间观念;二、抓住重点,注重过程展示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此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一是点的运动,二是线段的旋转,三是三角形的旋转,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旋转的三要素:中心、方向、角度,并让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出图形怎样旋转的,使学生初步感知三要素;一定要说清“图形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三、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进行旋转性质的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动手转一转、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理解旋转运动中的变和不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参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能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本节课教学,感觉也有不足之处,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堂设计的各个练习环节中,对学生的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