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提升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2626772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提升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提升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提升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提升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提升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提升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提升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提升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5江苏连云港一模)食品安全越来越令人担心。馒头里加过量增白剂,饲料添加塑化剂等,对人体都是极其有害的。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餐桌上频频出现污染现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品添加技术越来越发达B.人们不良的消费观念和饮食观念C.食品添加剂提高营养价值D.添加剂可提高食品质量,且有利于食品保存2.餐桌污染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D.安全性原则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及原则。第1题,传统的观念是馒头越白越好,食品越甜、越香越好,于是

2、不法商人为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喜好,在食品里加入大量的增白剂、糖精、香精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第2题,餐桌污染影响了人体的健康,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安全性并非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答案1.B2.B(2015河北石家庄二模)2014年11月,我国某日化公司研制成功了国内首款玉米环保洗衣液,其原料主要来自玉米,使洗衣液原料不再单纯依赖石油。据此完成34题。3.推广玉米环保洗衣液的目的是()A.生产过程零排放,实现清洁生产B.产品易被生物降解,减少环境污染C.增加玉米种植面积,提高玉米产量D.减少我国石油进口,增加石油储备4.与上海相比,石家庄作为玉米环保洗衣液生产基地的优势是()A.为玉米重要产

3、区,原料充足B.交通便捷,便于产品推广销售C.工业基础雄厚,便于协作D.距山西煤炭基地近,能源充裕解析第3题,玉米洗衣液的原料来自于玉米,产品容易降解,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小。第4题,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石家庄作为基地原料充足。答案3.B4.A(2015广东汕头二模)“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读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表,完成56题。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资源类型主要分布省区GDP平均增速比全国平均少(%)平均资源丰度比全国平均多(%)耕地资源黑龙江、吉林、宁夏、云

4、南、西藏、甘肃、青海0.5666.24矿产资源辽宁、四川、湖北、山西、云南、安徽、贵州、湖南、江西0.024能源资源山西、云南、四川、陕西、贵州、西藏0.115.68森林资源西藏、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0.271 496.595.四大资源都高于全国平均值而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区是()A.黑龙江省 B.云南省C.四川省 D.西藏自治区6.上表中对经济发展的“诅咒”最明显的资源是()A.耕地资源 B.矿产资源C.能源资源 D.森林资源解析第5题,表中所列的四大资源主要分布的省区都属于资源丰度高于全国平均值,但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值,若某省区在表中四大资源主要分布省区中都出现,说明该省区

5、符合题意,云南省符合条件。第6题,应该从“资源诅咒”的基本概念去理解。“资源诅咒”的基本理念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而非促进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诅咒”最明显的资源,就应该是资源丰富和GDP增速差别最大的资源,即森林资源。答案5.B6.D7.(2015广东惠州调研)马莲河流域位于陇东黄土高原,椐图可推断()A.前期由于增加耕地导致森林面积减少B.中期马莲河径流量变化幅度逐渐减小C.近期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在逐渐恢复D.三个时期生态经历退化恶化持续恶化的过程解析该流域前期草原面积扩大,农作物面积在减少,选项A错误;中期耕地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加大,选项B错误;近期植被面积在扩大说明生

6、态环境趋向好转,生物多样性增加,选项C正确;近期该流域环境状况较好,中期恶化,近期又有所好转,选项D错误。答案C(2015湖北名校联盟调研)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读图,完成第89题。8.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防沙、治沙,是因为()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表面风沙的吹蚀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9.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A.利用铁路交通和

7、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发展旅游业解析第8题,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草方格沙障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还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本题考查麦草方格沙障在防沙、治沙方面的作用,采用麦草方格可以增加地面粗糙度,从而降低风速,减轻沙丘表面风沙侵蚀,选项B正确。第9题,该处绿洲附近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而出现盐碱化;沙漠景观、草方格景观、少数民族文化对东部民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发展旅游

8、业有一定的优势,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答案8.B9.D(2015江西六校联考)读我国两大淡水湖示意图,完成1011题。10.甲湖湖面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主要原因是()湘江等河流的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淤塞湖泊围湖造田气候异常,降水减少湖滨土地沙化A. B. C. D.11.治理乙湖污染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该湖流域内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达标排放减少网箱养殖面积引水入湖,使湖水能不断循环和流动节约用水A. B.C. D.解析第10题,甲湖为洞庭湖,位于长江沿岸,比上个世纪缩小近一半。主要是上游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江水挟带大量泥沙入湖,湖泊

9、迅速淤塞萎缩以及围湖造田。第11题,治理乙湖泊的水体富营养化,主要通过减少营养物质的注入和加快净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故选项A正确。答案10.A11.A二、综合题(共56分)12.(25分)(2015广东广州调研)读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图1中阴影甲地区是我国(“冬”或“春”)小麦的主产区。阴影乙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绿洲农业区,说明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6分)(2)图中阴影甲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同时又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但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本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对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试分析造成该地

10、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4分)(3)图2为甲地区某农庄的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该示意图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内涵有哪些?依据图中信息对应说明其在图2中的具体表现。(9分)(4)图中甲地区已形成目前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试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措施。(6分)解析第(1)题,甲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是冬小麦的主产区;乙地区位于我国西北河西走廊一带,气候干燥,水资源较为紧缺;应该采取的对策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及恢复植被等。第(2)题,结合华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分析。第(3)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属于基础知识。第(4)题,地下水漏斗区的形成与过度抽取地下水有直接的关系。答案(1)冬该地区农业可持续

11、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水资源较少且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土地盐渍化、荒漠化严重,土壤贫瘠,生产结构不太合理等。对策:节约用水,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2)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自然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程度;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3)生态持续发展。表现:利用秸秆、粪便制造沼气,沼渣、沼液为稻田提供肥料;地热供暖。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利用农产品、地热温泉等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服务、旅游等相关产业。社会持续发展。表

12、现:客房、餐厅、酒厂等部门的开发增加了就业机会。(4)原因: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措施:雨水回灌、节约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等。13.(21分)2015广东文综,41(1)(2)(3)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材料一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图甲)。图甲材料二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图乙)。图乙(1)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体呈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6分)(2)南四湖

13、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19822012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6分)(3)分析19822012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9分)解析第(1)题,对南四湖湖盆走向判读要注意看南四湖的总体延伸方向;入湖河流的不定期断流要结合该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工农业发展状况来分析,考虑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第(2)题,回答景观类型面积大小及变化情况,要留心材料二当中的时间信息和图例信息。第(3)题,分析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人为原因,要从材料二中的各景观类型柱状图的变化入手,比较分析可知,在19822012年间,随着沼泽面积的减少,面积增长幅度最大的

14、是台田鱼塘,其次是水稻田和建设用地,修建水库主要是减少了来水量。答案(1)西北东南降水变率大,河流沿岸用水量大(2)湖泊台田鱼塘(3)利用沼泽,种植水稻;发展台田鱼塘;修建水库;建设用地占用沼泽。14.(10分)(2014课标卷,44)【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解析本题考查候鸟迁徙途中数量减少的原因及保护对策。候鸟迁徙途中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途中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或者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及被猎杀等。保护对策具体考虑建设与恢复湿地、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等方面。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