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72570005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淀区高二年级练习地理试卷一、选择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与甲地相比,乙地( )A. 年太阳辐射总量小B. 正午太阳高度角小C.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D. 自转线速度小2. 图中区域均为河流三角洲地区,其共同特征最可能为( )A. 面积辽阔,气候湿热B. 地势低平,土层深厚C. 水源充足,农业发达D. 河网密布,为内流区【答案】1. C 2. B【解析】【1题详解】由图中经纬度可知,乙地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年太阳辐射总量大,AB错误;乙地纬度低,距赤道近,所以与甲地相比,乙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C正确;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乙地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D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2、,故选C。【2题详解】河流三角洲属于流水堆积地貌,地势低平,土层深厚,B正确;甲河流三角洲纬度高,气候气候严寒,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业发展,AC错误;河流三角洲形成位置位于河流入海处,即甲乙两河流都流入海洋,为外流河,所在地区为外流区,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赤道上全年都是昼夜平分的,也就是昼夜变化幅度最小,表为地球与火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行星距太阳(地球=1)质量(地球=1)体积(地球=1)自转周期公转周期表面大气温度地球1.001.001.0023小时56分10年约15火星1.520.110.1524小时37分1.9年约-633. 火星表

3、面大气温度低于地球,主要原因是( )A 距离太阳较远,正午太阳高度角小B. 体积小,吸收太阳辐射少C. 质量小,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D. 自转周期长,白昼时间长4. 火星公转周期大于地球,主要影响是( )A. 季节变化周期短B. 生物进化演替进程短C. 昼夜交替周期长D. 表面温度季节差异大【答案】3. C 4. D【解析】【3题详解】火星与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少,火星表面大气温度较低,但这不是火星表面大气温度低于地球的主要原因,且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与距离远近关系不大,A错误;火星的体积小,引力也比地球的小,吸引不住足够的大气,大气保温作用弱,B错误;火星质量小,对大气的引力小

4、,火星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大气层稀薄,大气逆辐射弱,C正确。由表可知,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差不大, 火星上的一昼夜长度与地球上差不多,D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由表可知,火星公转周期几乎比地球长一倍,这自然导致火星的季节时间几乎比地球长一倍,季节变化周期长,且火星大气密度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造成表面温度季节差异大,A错误,D正确;生命体的存在需要具备:适宜的温度、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成分、液态水,因此生物进化演替进程短不是火星公转周期大于地球主要影响的,B错误;昼夜交替周期是火星自转的地理意义,C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

5、误,故选D。【点睛】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雅丹地貌是指干旱地区河湖沉积物经侵蚀形成的土墩和沟槽。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有一片水上雅丹,远看像无数岛屿屹立在湖中(图左),数万年间水上雅丹时有时无。图右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不同岩石类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组成水上雅丹的岩石属于图3中( )A. 甲B. 乙C. 丙D. 丁6. 推测水上雅丹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A. 湖泊沉积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湖水蒸发B. 风力沉积地壳抬升湖水入侵流水侵蚀C. 湖泊沉积地壳抬升风力侵蚀湖水入侵D. 湖水入侵泥沙沉积地壳抬升湖面下降7

6、. 数万年间水上雅丹时有时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人类活动B. 气候变迁C. 风力强弱D. 地壳抬升【答案】5. A 6. C 7. B【解析】【5题详解】从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可知,丙和丁是由于岩浆冷却凝固的形成的侵入岩和喷出岩,甲是由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的沉积岩,乙是变质岩。雅丹地貌是指干旱地区河湖沉积物经侵蚀形成的土墩和沟槽,因此组成水上雅丹的岩石属于沉积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雅丹地貌多为干旱地区风力侵蚀形成,而水上雅丹则是风力侵蚀之后湖水入侵后形成。柴达木盆地的水上雅丹先是由湖泊沉积碎屑物质,BD错误;随青藏高原隆起形成褶皱,气候逐渐干旱,发育雅丹地

7、貌,A错误,随气候变迁,近代气候转向温暖湿润,冰川融水增多,汇入干涸的湖泊,故形成水上雅丹。形成过程为:湖相沉积一地壳抬升一风力侵蚀-湖水入侵,C正确。故选C。【7题详解】该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干旱地区,人烟稀少,数万年间是长时间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不大,A错误;气候转干,为陆地上的雅丹地貌,气候转湿,湖水入侵,形成水上雅丹,但湖水水位过高,淹没或侵蚀雅丹地貌,水上雅丹便又消失,B正确;风力强弱是对雅丹地貌塑造的影响,而不是水上雅丹生消的原因,C错误;地壳抬升是水上雅丹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条件,但并不能决定着水上雅丹的出现和消失,D错误。故选B。【点睛】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

8、。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 甲、乙两地间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聚落冬季气温地形农业类型地质构造A. B. C. D. 9. 甲、乙两地间交通线布局的主要有利影响是( )A. 避免洪水威胁B. 降低建设成本C. 减少耕地破坏D. 减轻环境污染【答案】8. D 9. B【解析】【8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乙两地间交通线布局在河流南岸,经过了多个城镇,可知修建交通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城镇之间的联系,正确;沿线地形

9、平坦,便于交通线的布局和建设,正确;冬季气温对交通线的布局影响较小,错误;农业类型对交通线的布局产生的影响也较小,错误;该地区地质构造稳定,不是主要影响因素,错误。故选D。【9题详解】甲、乙两地间交通线布局较少跨越等高线,降低了建设成本,B正确;交通线布局在河流南岸地形平坦的区域,难以避免洪水威胁,A错误;交通线占用耕地较多,C错误;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点睛】城镇的形成更多考虑自然因素,假如此处没有河流,单单只有交通线经过,也不会形成城镇。是先有了河流,再有了城镇,而后为了促进城镇的发展,才有的公路铁路。下图为“亚欧大陆部分区域某年T1、T2两时刻(T1、T2相差48小时)海

10、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 T1到T2,甲地( )A. 气压升高B. 气温升高C. 风向不变D. 降水减少11. T1到T2,乙天气系统( )A. 向西南方向移动B. 势力不断增强C. 近地面逆时针气流加强D. 气流上升运动加剧【答案】10. A 11. B【解析】【10题详解】由图可知,甲地在T1图中的气压为1015-1017.5百帕之间,在T2图中气压为1025百帕,因而气压升高,A正确;甲地在T1图中位于冷锋锋前,主要是暖气团控制 ,气温较高,而在T2图中位于冷锋锋后,冷气团控制,气温低,B错误;T1到T2,甲地风向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C错误;冷锋降水区主

11、要在锋后。甲地在T1图中位于冷锋锋前,降水较少;在T2图中位于冷锋锋后,降水的较多,因此T1到T2,甲地降水增多,D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由图可知,T1到T2,乙天气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A错误;T1到T2,乙天气系统中心气压数值增大、影响范围扩大,因此势力不断增强,B正确;T1到T2,乙天气系统中心气压数值增大,近地面顺时针辐散气流加强,C错误;乙天气系统为高压中心,T1到T2,中心气压数值增大,气流下沉运动加剧,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画法:画过该点且垂直于等压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

12、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 30-45角,即为风向。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通常能够为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 )A. B. C. D. 13. 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 )A. 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B. 地中海沿岸正值少雨季节C. 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D. 北京香山红叶进入观赏期【答案】12. D 13. B【解析】【12题详解】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可知处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为赤道低气压带,降水多;正确;处位于30N附近,盛行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降水少,错误;位于60N附近,是

13、副极地低气压带,降水多,正确;是高空气流,不能为近地面地区带来降水,错误;位于副高与赤道低压带之间,是东北信风带,干燥,错误;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是盛行西风带,能带来降水,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北半球是夏季。内蒙古高原草木茂盛,A错误;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高温少雨,B 正确;南非高原正值冬季,草木枯黄,C错误;北京香山红叶观赏期为秋季,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冬季受东南信风的影响,

14、高温少雨。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 图中洋流( )A. 的水温低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B. 流经地区纬度低,水温高,为暖流C. 受东南信风影响,自西北流向东南D. 为寒流,为暖流,比水温低15.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使流经的地区增温增湿B. 使荒漠延伸至大陆东岸C. 促进高低纬间热量交换D. 交汇处形成著名渔场【答案】14. A 15. C【解析】【14题详解】根据纬度和海陆轮廓,图示位于太平洋。图中洋流是西风漂流,是寒流,水温低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A正确;是秘鲁寒流,流向低纬度,水温低,为寒流,B错误;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受海陆轮廓

15、影响,自西北流向东南,C错误;为寒流,为暖流,但比纬度低,水温高,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是西风漂流,使流经的地区降温减湿,A错误;是秘鲁寒流,使荒漠延伸至赤道附近,B错误;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促进高低纬间热量交换,C正确;都是暖流,没有交汇处,不能形成著名渔场,D错误。故选C。【点睛】洋流影响:一、 气候,洋流影响着高低位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的分布,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起降温减湿的作用。二、 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易形成大渔场。(例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上升补偿流将海洋深层的营养物质带到海洋表面,易形成大渔场。(例如:秘鲁渔场)。三、海洋污染,洋流带着被污染的海水流动,加快了净化速度,扩大了污染分。四 、海洋航行,顺流加速,逆流减速。寒暖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