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题 自然带-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72569854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4题 自然带-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3~4题 自然带-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4题 自然带-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3~4题 自然带-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3~4题 自然带-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4题 自然带-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4题 自然带-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解析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第34题 自然带3年考题考点分布考情分析2021年1月浙江34题地方性分异规律1.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带的水平、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非地带性及其成因;以现实材料为载体,考查植被、土壤的分布、特点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2.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难度较大,综合考查考生运用基本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21年6月浙江1011题自然带+农业带2022年1月浙江1112题陆地自然带分布2022年6月浙江1516题水平自然带分布规律2023年1月浙江1718题辽河口湿地植被分布2023年6月浙江1112题水

2、平自然带分布及野外考察2024年1月浙江34题自然带三年真题汇编(2024年1月浙江卷34题)南美洲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峰海拔6310米。1802年该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600米,2012年上升到5185米。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温度有所升高。完成下面小题。3从受热过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辐射减少B大气辐射减少C太阳辐射增加D地面吸收增加4植被上限上升后,该山地垂直带谱中()A雪线海拔高度下降B上限植被是高山草甸C自然带的数量减少D森林带向高海拔扩展【答案】3D 4D【解析】3地面吸收的辐射量增多,增温幅度加大,导致土壤温度上升,D正确;地面吸收增加,土壤

3、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多,大气辐射也增多,AB错误;太阳辐射量没有明显变化,C错误。故选D。4随着热量条件改善,植被上限上升后,雪线海拔高度上升,A错误;植被分布上限上升到5185米,但该山峰海拔为6310米,因此上限植被不是高山草甸,海拔更高处还有高寒荒漠和冰川积雪,自然带的数量并没有减少,BC错误;由于土壤温度有所升高,植被上限上升后,森林带也向高海拔扩展,D正确。(2023年6月浙江卷1112题)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野外考察。下图1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图2为澳大利亚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本次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罗盘 雨具 冲

4、锋衣 放大镜 手持卫星定位仪ABCD12若想在沿途欣赏到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应选择线路()ABCD【答案】11B 12C【解析】11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是在地质考查过程中要使用到的工具,通常有地质锤、指南针、十字镐、高度计、登山鞋、罗盘、放大镜、地质记录本、三角尺、测绳、笔记本电脑、手持卫星定位仪、野外数据采集器(系统)、数码相机、激光测距仪等,正确;雨具、冲锋衣是保障物资,不是地质考察工具,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图中三种典型自然植被的景观图显示的是森林、草原和荒漠。据所学可知,澳大利亚形成半环形气候类型分布形态,植被类型也呈半环状,其中西部地区为荒漠带,荒漠

5、带周围为热带草原带,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森林景观,因此,路线路沿途可以欣赏到三种自然植被景观,路线只能看到荒漠景观,路线可以看到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3年1月浙江卷1718题)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翅碱蓬。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下图为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辽河口潮难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A翅碱蓬芦苇光滩B翅碱蓬光滩芦苇C光滩芦苇翅碱蓬D光滩翅碱蓬芦苇18针对辽河口翅碱蓬退化,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A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B修建防

6、潮大坝围垦潮滩C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D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答案】17D 18C【解析】17阅读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从海洋向陆地,植被的变化为光滩翅碱蓬芦苇,随着泥沙淤积,潮滩向外拓展,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与海洋到陆地的变化相同,为光滩翅碱蓬芦苇,D正确,ABC错误,故选D。18由题干信息可知,翅碱蓬的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因此较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是调控潮滩水体盐度,潮滩地区的盐度与河流径流量汇入有关,调控辽河入海径流量是可行的,C正确;潮滩上建水库蓄淡水、修建防潮大坝围垦潮滩都不能很好的调控潮滩湿地水体盐度,AB错误;人工大面积种植翅碱蓬需要耗费人力财力,且未从根本上进行修复,D

7、错误。故选C。(2022年6月浙江卷1516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示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16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A纬度洋流B地形洋流C纬度大气环流D地形大气环流【答案】15C 16D【解析】1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自然带是由于纬度差异导致的热量条件差异主导的地域分域规律,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选项正确,没有体现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ABD选项错误。所以选C。1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为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

8、地势相对平坦。根据图示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受西风带控制,由于该地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西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形成较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大气环流,D选项正确;深入内陆的分布区距离海洋较远,受洋流影响较小,AB选项错误;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植被的类型,不会导致同一植被如落叶阔叶林深入内陆,C选项错误,所以选D。(2022年1月浙江卷1112题)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自然带分别是()A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

9、绿阔叶林带12图中自然带分布体现了()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垂直分异规律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11B 12A【分析】11读图可知,位于美国西部内陆高原山地地区,受西部高大山地阻挡降水,距离东部地区较远,东部大西洋的水汽到达也少,降水少,自然带以温带草原带为主;地区位于美国东部五大湖附近,受大西洋的水汽影响大,降水较丰富,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图中自然带分布呈现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而引起的热量差异导致的分异。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A正确;垂直分异规律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B错

10、误;干湿度地带分异主要是水分条件的差异引起的分异,主要体现在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C错误;地方性分异规律受的是地方性因素如(地形、水源、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而发生的地带性自然带的改变、缺失、或分布受限等。D错误。故选A。(2021年6月浙江卷1011题)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特征明显,下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10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A柑橘、水稻B苹果、小麦C甘蔗、玉米D葡萄、土豆11图示农业带内实行地区专门化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A国家政策B粮食危机C农业科技D经济效益【答案】10A 11D【分析】10读图分析可知,甲农业带为亚热带作物带,适宜种植亚热带作物,柑橘、

11、葡萄和水稻属于亚热带作物,因此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柑橘、水稻、葡萄,A正确。苹果、小麦、玉米 、土豆是温带作物,甘蔗是热带作物,BCD错误。故选A。11读图分析,甲农业带为亚热带作物带,该农业带作物产量大,实行地区专门化生产能够提高经济效益,D正确。国家政策和农业科技是辅助性因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AC错误。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并没有出现粮食危机,B错误。故选D。(2021年1月浙江卷34题)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完成下面小题。3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经度地

12、带分异规律4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水分热量土壤ABCD【答案】3B 4A【分析】3洞庭湖区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洞庭湖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属于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故选B。4从陆地到水底,地形从出露地表到隐于水下,水分从少到多,这是导致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正确;热量和土壤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故选A。常考知识点的解读气候带与自然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北半球为例)(1)垂直地带性的一般规律(2)判读基带与水平自然带的相互关联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

13、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3)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脉,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脉。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脉,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规律。(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与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冰雪量大,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雪线高。)降水、热量与植被分布高度的关系 (1)在基带热量盈余区,水分是决定自然带高低的主要因素。在热量盈余的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减少,降水较少的坡向总是先因缺

14、水而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从而造成同一植被在背风坡的分布高度低于迎风坡。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以南,热量充足,南坡地处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条件优于北坡,相同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2)在基带热量非盈余区,土壤的水热状况是决定植被分布高度的重要因素。在水分充足、两坡热量有明显差异的山区,同一植被在热量较好的坡向海拔较高。阳坡的热量条件优于阴坡,在水分充足时,相同的自然带分布上限高度,阳坡高于阴坡。阿尔卑斯山地处西欧,受西风影响降水充足。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优于北坡,相同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在水分充足、两坡的热量差异不大的山区。降水较少的背风坡的植被分布比多雨的迎风坡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蒸发减弱,降水较多的山地迎风坡就会在某个高度,首先出现土壤中水分含量过多,土壤温度下降,土壤缺氧,影响某类植物生长的现象。于是这个高度就成了此类植物在此迎风坡的分布上限。而在背风坡相同的高度上,由于降水较少,土壤中的水分适宜,土壤供给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能力较好,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反而没有达到该类植物的分布上限。同一种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就会出现降水较少的背风坡比多雨迎风坡高的现象。(3)水分短缺的地方,水分是制约植物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