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题 碳排放和生态安全-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72569839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8题 碳排放和生态安全-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7~8题 碳排放和生态安全-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7~8题 碳排放和生态安全-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7~8题 碳排放和生态安全-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7~8题 碳排放和生态安全-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8题 碳排放和生态安全-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8题 碳排放和生态安全-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解析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战2024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真题题号押题第78题 碳排放和生态安全3年考题考点分布考情分析2021年1月浙江21题雨污分流的主要作用1.运用图表资料,考查碳排放与温室效应的关系,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运用图文材料,分析生态退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掌握碳循环的过程,理解碳排放与温室效应的关系。3.运用区域图,推测区域内环境的演变规律。4.运用真实情境,分析环境问题的形成原理及解决措施。2021年6月浙江89题小流域特征及国土整治2022年1月浙江23题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2022年6月浙江910题湿地的生态作用2023年1月浙江56题海南热带雨林

2、生态价值2023年6月浙江1718题植物的固碳作用2024年1月浙江56题服务业碳强度变化及影响(2024年1月浙江卷78题)服务业碳强度即服务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衡量区域服务业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下图为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7关于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2005-2019年河南持续上升B2005-2019年浙江持续下降C2005-2012年贵州增幅最大D2012-2019年上海降幅最大8上海降低服务业碳强度,可()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城市绿化,扩大绿地面积加快金融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外迁服务业,使其向郊区扩散ABCD【

3、答案】7D 8C【解析】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河南服务业碳强度20052012年升高,20122019年降低,A错误;20052019年浙江服务业碳强度持续升高,B错误;20052012年上海增幅最大,C错误;20122019年上海降幅最大,D正确。故选D。8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能够减少碳排放量,降低服务业碳强度,正确;扩大绿地面积能够增加碳吸收,但是不能降低服务业碳强度,错误;加快金融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能够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服务业碳强度,正确;外迁服务业不能降低服务业碳强度,错误。组合正确,故选C。(2023年6月浙江卷1718题)在“双碳”目标背景下

4、,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A土壤碳含量降低 B根系吸碳量减少 C碳净排放量降低 D微生物活性减弱18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答案】17C 18D【解析】17植物多样性增加将增强光合作用,植物碳库的碳含量增加,土壤碳含量升高,A错误;根系可吸收水、有机质、无机盐,不能吸收碳,呼吸作用可能排出碳,B错误;植物多样性增加,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碳净排

5、放量降低,C正确;植物多样性增加,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强,D错误。故选C。18湖滨植物有净化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释氧吸碳等作用,减少湖滨植物不利于湖泊湿地生态修复,A错误;外来生物往往因缺少天敌,可能疯狂生长,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B错误;降低湖面水位,水体减少,水体的生态功能降低,不利于湖泊湿地生态修复,C错误;借鉴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把浅的湿地淤泥挖掘堆放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建设生态缓冲岛,使湿地容量增大,水体增多,同时形成水生陆生植被,湿地生态系统更加复杂和稳定,从而起到有效的生态修复作用,D正确。故选D。(2023年1月浙江卷56题)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指生态系统能够

6、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由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构成,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GEP高达2045亿元,其各项价值量占比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5属于图中“其它”项目的是()A农林产品B科普教育C休闲旅游D净化空气6该公园GEP高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力高B科研价值高C森林面积大D纬度跨度大【答案】5D 6C【解析】5净化空气属于调节服务功能,D正确;农林产品属于物质产品,A错误;科普教育属于文化服务,B错误;休闲旅游属于文化服务,C错误。所以选D。6海南位于热带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受海洋影响较强,降水较多,森林面积广阔,能够提供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7、较高,C正确;土壤肥力、科研价值对于海南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影响较小,AB错误;海南岛纬度跨度较小,D错误。所以选C。(2022年6月浙江卷910题)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完成下面小题。9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10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D河道整治清游,清除全部河滩【答案】9A 10B【解析】9据材料可知,该人

8、工湿地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和处理,相对污水处理厂,不需要建设厂房设施和使用药物,污水处理成本较低,A正确;图中人工湿地系统需要大量的土地,并没有减少土地占用面积,B错误;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其污水处理能力也有季节差异,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工湿地系统靠微生物、植物自然净化,速度较慢,D错误。故选A。10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常因缺少自然天敌而迅速繁殖,抢夺其他生物生长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或其他物种灭绝,A错误;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可提高湿地涵养水源能力和自净能力,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环境保护,B正确;扩大养殖规模,可能导致

9、水污染加剧,C错误;清除全部河滩,河床裸露,侵蚀加剧,进而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B。(2022年1月浙江卷23题)下表为我国某研究机构发布的农田、湿地、森林、草原四种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数值越大表示生态服务价值越高。完成下面小题。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调节气候2.70.90.917.1涵养水源3.20.80.615.5净化水中污染物1.31.31.618.2保护生物多样性3.31.10.72.52表中至依次是()A农田湿地森林草原B森林农田湿地草原C森林草原农田湿地D草原湿地森林农田3湿地开发利用中,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最明显的是()A休闲垂钓B滩涂观光C移植红树林D水稻田养蟹【答案

10、】2C 3C【分析】2读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森林和湿地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能力显著;湿地的净化水中污染物能力最强,所以是是湿地;农田农作物种类较为单一,保护生物多样性能力最差,是农田;综上述,是森林,是草原;C正确。ABD错误。故选C。3由所学知识可知,休闲垂钓、滩涂观光、水稻田养蟹均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ABD错误;移植红树林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较少,生态环境失衡,生态价值下降,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2021年6月浙江卷89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河流径流量较大,流程较短。此类河流所在小流域的生态、农业、城镇等要素多形成上游中游下游滨海的四段式空间分布序列。下图为独流入

11、海河流小流域生态、农业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该类型小流域内()A上游人口密集小城镇广布B中游城镇均为河运集散地C下游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D滨海城镇职能以商业为主9该类型小流域在国土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上游洪水威胁严重B中游地质灾害频发C下游水体污染加剧D滨海滩涂湿地锐减【答案】8C 9D【分析】8上游以生态景观和农业景观为主,主要是丘陵山区,人口稀疏,小城镇分布数量较少。A错误;中游城镇部分是河运集散地,并不是全部,B错误;读图分析,下游地势平坦,水运交通便利,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C正确;滨海城镇多沙地,商业并不发达,D错误;故选C。9上游地区地势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洪水

12、威胁并不严重,A错误;中游地区多为河运集散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小,B错误;河流下游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水体污染有所缓解,C错误;随着生态环境恶化,滨海滩涂湿地面积锐减,D正确;故选D。(2021年1月浙江卷21题)21将污水和雨水分别用不同的收排系统进行管理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措施。下图为华北某城市雨污分流收排系统示意图。城市实施雨污分流收排有利于()改变河网,拓展城市空间 改善水质,提高用水效率增加蓄渗,减少城市内涝 节约土地,降低资源消耗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书污染的防治。雨污分流收排系统主要位于地下,没有改变河网,错误。污水管进行了污水处理,改善了水质,雨水管的水可以用于

13、绿地生态用水,提高了用水效率,正确。雨水管系统设置了透水地面,有利于下渗,减少了城市内涝,正确。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错误。故选B。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由低碳产业体系、低碳人居环境体系、低碳消费体系、低碳管理体系四大体系组成,四者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低碳经济建设的着力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点具体措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控制煤炭消费的过快增长,推进节能降耗;大力开发新能源,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化转型,逐步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夕阳产业;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大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构建多元化低碳技术体系;提高企业低

14、碳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低碳经济建设机制构建地区碳交易机制;优化低碳技术创新机制;建立产业政策导向机制;建立低碳环境监管机制;完善财政税收调控机制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碳减排的对策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A欧洲西部B南太平洋C南美洲中部D中亚地区2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A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B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C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D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答案】1B 2C【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太平洋岛国众多,他们大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上升对它们构成巨大的威胁。B正确;欧洲西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较大,A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C错误;中亚地区深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