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长城Word文档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254099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长城Word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案例长城Word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案例长城Word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长城Word文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长城案例 徐彤一、充当导游,感知课文1、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明白处做上记号。2、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3、师:看来大家的感触和老师一样,这篇长城真是景奇文美呀,谁愿意充当小导游,把长城介绍给大家?生:试着解说,教师提醒字词读音并帮助梳理解说词的结构。4、请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练读课文,初步读出语言的灵魂感,然后在全班自由展读,互评提高。二、观察远景,感受雄壮1、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来描述。(学生在描绘长城的雄伟时,教师提示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形象。)2、师:同学们的描述各有特色,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齐读文中作者描述长城的语

2、句。生:齐读第一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蜿蜒盘旋 像一条长龙3、范读: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蜿蜒盘旋”通常被用来描写蛇的模样,作者在这里却说长城像条龙,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从龙字中体会出作者对长城的敬重之情。)三、近看长城,分析结构1、师:出示课件,作者又来到长城的脚下,对长城进行了一番近距离的考察。我们接着看课文,看看作者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建筑?生:读书后回答。教师板书:长城的高大坚固 城墙顶 外侧的垛子 城台2、师: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生:交流回答:第一幅图观察点在远处,即在长城外;第二幅图观察

3、点在长城上。第一幅着重表现长城的“长”;第二幅图着重表现长城的“高大坚固”。(让学生明确:这句话说明了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由远景推倒进景,由第一段自然过度到第二自然段。)师:该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四、走上长城,体验伟大1、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思考: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为什么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提示:要重点体会“站在”、“踏着”“扶着”、“想起”这四个动词的作用,明白这是作者触景生情而自然展开的联想。 师:为什么说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让学生抓住“血汗和智慧”“凝结”重点词语来展开想象。)生:因为: 条石多,多到“数不清”。 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 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学生读第4段:说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为什么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生:小组合作讨论:因为: 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 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 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2、齐读课文第3、4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