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迟子建专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254096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讲迟子建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七讲迟子建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七讲迟子建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七讲迟子建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七讲迟子建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讲迟子建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讲迟子建专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讲 迟子建专题向后退,退到最底层的人群中去,退向背负悲剧的边缘者;向内转,转向人物最忧伤最脆弱的内心,甚至命运的背后。她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用那北极村的北极光点染的七彩的双眸,诚挚的叩响人们心灵的门,她像东北雪山上的一朵雪莲花,在寒风中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注视着滚滚红尘。【知识点击】东北雪山上的一朵雪莲花迟子建迟子建,女,乳名为迎灯,1964年2月27日(阴历元宵节)出生于北极村,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香港大学驻校作家,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四十余部单行本。

2、主要作品:长篇小说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逝川、雾月牛栏、清水洗尘、白雪的墓园,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和三卷的迟子建作品精华。所获荣誉:雾月牛栏曾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清水洗尘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奖”等多种文学奖项。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文等海外译本。迟子建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是唯一一位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两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在所有这些奖项中,

3、包括了散文奖、中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奖等。家庭成员:母亲:李晓荣,五十年代漠河乡广播站广播员。父亲:迟泽风,曾任塔河县永安小学校长,一九八五年冬季病逝。丈夫:黄世君,原塔河县委书记,车祸去世。【迟子建小说内涵探究】迟子建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拥有大量读者,备受喜爱,而且远游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深受青睐。一位走向世界的作家总是拥有自己的独立精神空间。海德格尔在论诗的本质时曾说:“诗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的装饰,或激情的流泻,而是存在真正的拓扑学,是对存在真正出现的行踪的追寻,是对存在的第一声呼唤的回声”。迟子建曾为追寻那具有神性、神医、神力,具有坚忍不拔、大道大爱的鄂温克族行踪彻夜不眠,她用心灵和所有的勇

4、气甚至用她的生命,对鄂温克这样的原始民族的存在发出呼唤。 在迟子建小说中有一个恒定的主题,这就是“回望家园的存在之思”。远古的日月星辰、蓝天碧野、山川森林、各色生灵以及古老的风俗民情,都是迟子建“回望家园”的主体。这些主体那么原初、那么质朴、那么美轮美奂,而又那么生气勃勃。相对人生而言,“自然生命是无限的”。迟子建在逝川中,借阿甲鱼村人对泪鱼之神的宗教信仰感叹道:“泪鱼是多么的了不起,比起人小几百倍的身子,却能岁岁年年地畅游整条逝川”,而人是靠这些有着无限生命的大自然而生存。人守不住自然,“就成为它岸边的故冢”。迟子建为什么借泪鱼宣扬自然崇拜?为什么她总要回首被人遗忘的风俗?能否仅视其为怀旧?

5、我以为迟子建对自然的崇拜是一种对人的存在的深深忧虑,是一种对生命存在根基的守护,亦是反客为主,将视自然为客体的人类中心主义彻底解构。在她笔下,一匹跟随老夫妇的老马,不仅成为他们家庭的一个成员,而且当夫妇葬身于麦田,它却以生命誓死守望着孤坟!迟子建说:“江没有鱼就没有了神话。”人没有了自然就没有了生命,人和自然的关系唇齿相依。哲人曰:“人类无一例外都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万事万物都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人类也不例外”。迟子建诠释了这一新的世界观。迟子建特别钟情本真的存在之思。迟子建的小说名称,如到处人间烟火蒲草灯零作坊等等,名字是那么的至朴、至美、至凡、至俗。迟子建小说中展开的世界充满了男欢女爱、人

6、情世故、风俗民情。那里有诞生与死亡、幸福与痛苦、胜利与失败、正义与耻辱。然而,迟子建并不着力去构筑一个肮脏的、丑态毕露的、俗不可耐的居住之所,亦不凭空构筑一个光明无限的太平盛世。迟子建总是淡淡描抹一丝丝人间的瑕疵,甚或丑陋心态,但是却在不经意处重重地赋于它以“实质意义”。这一切在作家的笔下显得那样的俗雅相间、自然有趣。它淡淡如水却长流不息;它没有惊世骇俗、慷慨壮举,不加雕琢却平中见奇;它娓娓道来,却意蕴深藏。正如王安忆所言,“她好像直接从自然走来”,一切都源于自然而又深藏自然。迟子建小说的世界是一个原初的、自由的、原生态的本真世界,一个显示出生命的原始性、世俗性、常态性和本真性的世界,它为人类

7、居住提供了暂时的“逗留之地”。这“逗留之地”自自然然、实实在在,这就是一个没有被理性文明冲撞、没有被工业文明污染、没有被虚幻遮蔽的本真世界。这里彰显了作家朝向本真生命的原初回归。迟子建小说一个分外耀眼的亮点是她以作家的天职始终行走在诗意的追问之途,叩问存在的诗化,建构诗意的栖居。迟子建小说所描写的人物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完美化身的芸芸众生,如日落碗窑中的爷爷、起舞中的丢丢、蒲草灯中的骆驼、青草如歌中的陈生、白银那中的卡佳。作者赋予他们以人性的光辉、善良的天性和诗意的追求,他们实现了诗意的栖居。第二类人物是有缺点的“中间人物”。在他们身上善与恶、美与丑交织在一起,但是在他们丑的表层下却掩饰不住人性

8、美的光晕,如腊月宰猪中的外乡人、秧歌中的小梳妆、香坊中的邵红娇、马六九。他们愚昧但不堕落、烦恼但不自暴自弃、自私但不损人、苦难但不失去希望。第三类人物往往是被道德的法庭判处死刑的人物,即便如此,在他们心灵深处还残存着一丝丝的良心忏悔,如鸭如花中的越狱犯人、蒲草灯中潜逃在外的杀人犯。总之,无论是何种人物,在迟子建笔下都显示出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诗意,这种诗意深深根植于他们的存在之中,人的存在本身就蕴含了诗意。迟子建的艺术直觉使其领悟到诗意是根植于大地、根植于生活、根植于人的本性之中。【迟子建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导读】1.导语在这一次旅程里,我看到了许多与现代钢筋水泥不同的风景,那是来自遥远时空的桃

9、源:星辰,河流,绿地,山川,月亮,阳光,驯鹿,兽皮,白桦树,萨满跳神的舞步,线条简单的岩画,诚挚而坚定的眼神回到家的时候,我却分明听见遥远的天空里,飘来了那曲神秘的歌谣,我希望那歌谣,能够震颤着我的心弦,让我一辈子能为此拘一腔热泪2.额尔古纳河右岸梗概它是我国第一部描述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该部小说在收获杂志上登载以来,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热切关注,被媒体称为“最值得期待的书”之一,并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迟子建以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这个弱小民族百年来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分“清晨”、“正午”、“黄昏”三个部分讲述了原始游牧民族鄂

10、温克族在一个世纪内的生活历史,感叹在现代文明的蚕食之下,这一片人类“原始风景”栖息之地的丧失。小说从生活小事着手,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史诗性地唱出了人类历史在现代文明进程中的悲哀,从而使她们看到这个酋长的女人在经过少女、青年和老年的三个不同时期所讲述的她生活,以及部族四代人所经历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他们住希愣柱,看星星,随驯鹿觅食而迁徙。如同刮风一样,来过俄国人,来过日本人,对于这个渴望和平宁静的民族,灾祸如瘟疫时时袭来。 他们经过了民国、抗战、内战、新中国诞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还有改革开放。一个个时期、一幕幕场景,这个以放养驯鹿和狩猎为生的鄂温克民族总是与大自然水乳交融,既神秘又原

11、始。他们住在“希楞柱”(即帐篷)里。迁徙时把东西放在靠老宝(树上的仓库),生病时有萨满跳神,死后搁在高高的树杈上风葬。日本侵华,国民战争,新中国的建立,文革,一点一滴在改变自然的样貌,一点一滴使原有的价值观与文化消损。(还没结束)3.名家品鉴陈晓明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委):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题材与视角都比较独特,它关注的是一个很小的民族与群体,当然这一点并不能当作获奖的充分理由。除此之外,它最大的特点是反映了这个民族在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进行抗争和抵抗的现实。这与当今世界文学的主题也是非常吻合的。胡殷红 (中国作家网总编辑):她的作品中既有北方那种特有的长夜里的落寞、高远天空下的沉寂和漫

12、长冬天里对春天的企盼,也有女性那种独特的、温婉细腻的心理体验。4.看点民族智慧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们蹲进“监狱”。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我的腿脚习惯了坑坑洼洼的山路,如果让我每天走在城镇平坦的小路上,它们一定会疲软得再也负载不起我的身躯,使我成为一个瘫子;我一直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如果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那些“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依莲娜每次回到山上,都要悄悄对我说,她太想念岩石了,在那上面

13、画画,比在纸上画画要有意思得多了。所以我总会在她回来的时候,找一个天气好的日子,陪她去河边的岩石画画。她每次画完,都要问我,好看吗?我会说,你让风去评判吧,风的眼睛比我厉害。依莲娜就会笑着说,风说了,有一天我把岩石吹散了,你的画就化作了河里的沙子了!我说,那你怎么回答风呢?依莲娜说,我对风说,没关系,它们化作了河里的沙子,沙子又会变成金子!他(西班)造的字很简捷,比如河水,就是一条笔直的横线;闪电,是一道弯曲的横线。雨,是一条断断续续的竖线;风,是两条波浪形的竖线。云朵,是两个连在一起的牛圆;彩虹,是一条弯曲的斜线。他的掌心,因为总是描画着字,所以他洗手时格外小心,生怕不小心把刚造好的字洗成了

14、泡沫。民俗文化在额尔古纳河右岸里,作家充分展示了鄂温克族民间文化的丰富性、神秘性和多样性,比如狩猎文化、桦树皮文化、路标文化、宗教文化、迁居文化、驯鹿文化、节庆文化、熊图腾、火神崇拜,以及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民歌、木库莲音乐、篝火舞、熊斗舞、岩画、谚语、谜语等等,这些文化表现了鄂温克人独特的森林生活气息和勇敢乐观的性格。5片段赏析清晨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瘢痕。坐在这样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我等来的

15、不是那些竖着美丽犄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西班他们刚走,雨就来了。在这之前,连续半个多月,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也被晒得弯了腰了。我不怕天旱,但我怕玛克辛姆的哭声。柳莎到了月圆的日子会哭泣,而玛克辛姆呢,他一看到大地旱得出现弯曲的裂缝,就会蒙面大哭。好像那裂缝是毒蛇,会要了他的命。可我不怕这样的裂缝,在我眼中它们就是大地的闪电。安草儿在雨中打扫营地。我问安草儿,布苏是不是个缺雨的地方,西班下山还得带着雨?安草儿直了直腰,伸出舌头舔了舔雨滴,冲我笑了。他一笑,他眼角和脸颊的皱纹也跟着笑了眼角笑出的是菊花纹

16、,脸颊笑出的是葵花纹。雨水洒下来,他那如花的皱纹就像是含着露珠。我们这个乌力楞只剩下我和安草儿了,其他人都在早晨时乘着卡车,带着家当和驯鹿下山了。以往我们也下山,早些年去乌启罗夫、近年来到激流乡,用鹿茸和皮张换来酒、盐、肥皂、糖和茶等东西,然后再回到山上。但这次他们下山却是彻底离开大山了。他们去的那个地方叫布苏,帕日格告诉我,布苏是个大城镇,靠着山,山下建了很多白墙红顶的房子,那就是他们定居的住所。山脚下还有一排鹿圈,用铁丝网拦起,驯鹿从此将被圈养起来。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们蹲进“监狱”。听不到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