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轻负高效打造“低碳”课堂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2540945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现轻负高效打造“低碳”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现轻负高效打造“低碳”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现轻负高效打造“低碳”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现轻负高效打造“低碳”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现轻负高效打造“低碳”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现轻负高效打造“低碳”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现轻负高效打造“低碳”课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现轻负高效 打造“低碳”课堂【摘要】“低碳”课堂就是实现最有效的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打造“低碳课堂”需要注意的是:简约、高效。【关键词】低碳、简约、高效自从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举行以来,“低碳”两字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词汇。“低碳经济”已成为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一个炙手可热的新话题,由此还衍生出“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人生”、“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名词。“低碳”在现代生活中代表着环保、无害、健康,节能减排。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反思我们的教育,也存在着高能耗,低效益的严重问题。所谓高能耗,是指我们的师生

2、以牺牲大量宝贵的时间甚至身体健康为代价,书山题海,拼的是时间加汗水,结果却费力不讨好。所谓低效益,是指我们培养的为数不多的所谓的“人才”,却高分低能,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不了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素质教育举步维艰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提倡“低碳教育”。怎样才能实现低消耗、高收益的教育?作为一线教师的我认为,应该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先打造一个“低碳”的化学课堂。“低碳”课堂就是实现最有效的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课堂要实现轻负高效,必然要构建低碳课堂。 那么,如何真正打造“低碳课堂”呢?我认为应做到:简约、高

3、效。一、追求简约课堂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果。” 的确,简洁是一切艺术成熟的标志,教学也要追求简约求实的艺术境界。简约课堂,就是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的高度概括性的课堂,这种概括性不是一般理解意义上的简单、空洞,而是以简洁、清晰、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内容与方法上的丰富与深刻,亦即内容的言简意赅、文约义丰,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然而在

4、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化学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教学内容很多,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教学时间紧张,到最后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扫描般地观看,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探索的空间,教学的方法花哨、不经济,教者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舍得有选择地放弃,努力让课堂从紧张走向舒缓,以简约求丰富,形成省时省力省资源的简约化课堂教学风格。为此,本人以为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简明按照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每堂课学习都要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但如果不是将三者简单地叠加,而是做好三维目标的整

5、合,课堂效果会更好。一堂课如果能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那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的多。2.教学内容简约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每课时教材容量相当大,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毕竟课堂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精力都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发现那些为学生真正所需要的、终身有用的“核心知识”,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3.教学环节简化学习的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教师不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不要设置那么多的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

6、,不要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追求简捷流畅的学习路径,使整个教学过程层次分明,松驰有度,收放自如。二、提倡有效教学。理想的课堂教学可以用“有效”两个字来概括。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成效,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点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学与练的主战场(在时间里抢知识、在时间里要效率)。高效的课堂,能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感触未知、探

7、索求知、收获新知;能使学生放开手脚在玩中学习、在做中学习;能让学生在探究中收获学习的成果,在收获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合作和交流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在习惯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点(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德国一位学者就情境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中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时,我先播放

8、一段卡通片:一位美丽的公主牵着一只漂亮小花狗在野外玩。后来误入一条风景秀丽的峡谷(人们称这峡谷为死亡谷)。一会儿小花狗倒下,不能再爬起。公主弯下腰想把小花狗抱起来,可是当公主弯下腰抱小花狗时,小公主也倒下了。看完卡通片后,向学生提出问题:1.为什么小花狗和公主会先后倒下?2.为什么这山谷被人们称为死亡谷?想解开其中的神秘面纱并不难,学完本课题,谜底自然会得出。至此,同学们被深深迷住,兴致浓厚,热情高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教学情景,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添加动力。(2)教师讲得时间要少,学生议得时间要多第一,教师对全班讲课的内容要惜字如金。主要是讲清主干内容;重视

9、分析思路的引导;语言要精练准确,不要进行过多的引入。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要总是包办代替,为了防止学生出错而“强调”不停。就好象小孩子不摔跤学不会走路一样,教师要让学生尽量出错,这样才能充分暴露问题,然后在课内批改中就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第二,加强“课内研讨”。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产生的效果应是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而思维方式的训练单靠教师讲学生练,效率还不够高,所以要开展“课内研讨”。教师的提示点评实际上是干扰了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加工过程。因此,在课内教师一定要克制“讲”的冲动,给予学生课内充分研讨的机会,真实地展示思路的寻找过程,使我们的课堂进入“无为”时期。只要教师有允

10、许学生犯错的宽容心和真心帮助学生的责任心,这种看似“无为”的课堂其实是学生最彻底的自我表现和真实的参与,整个探讨过程都会给他们的后继学习埋下坚实的意识基础和丰富的情感基础。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课题的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已学习氧气的制取,所以引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2人1小组去探究“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是如何确定”。此时教师在学生小组中来回巡逻,回答学生的疑问,启发思考。几分钟后,每3小组合成一大组,交流讨论各自的看法。然后,各大组派代表用一分钟向全班汇报组内达成的共识(用7分钟)。各大组根据其他组的看法调整思路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接着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即“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

11、验及相关性质比较”。根据需要自选仪器,也是按照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通过小组探究,分组讨论,大组交流,大组代表汇报,大组根据其他组的汇报和教师的点评,做出装置的整改方案及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结论。之后,进入第三环节的学习,即:“选择一套最佳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讨论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继续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在三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始终穿梭在学生之间,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管理者。 (3) 当堂练习,当堂检测不布置过多课外作业,这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保障。这就要求当堂学习的知识当堂训练,当堂检测,当堂清楚,当堂

12、熟练。为此,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要等到把课讲完后,才进行课业训练。要创建高效课堂模式,根据本课题的重点和内容结构,把对双基内容的考查科学地安排进学案中。使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让“学”与“练”有机结合起来。每节课都在学案上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检测题,考查方式是合作学习,让学生2人一小组、6人一大组,先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2人互查,最后大组复查,教师深入学生中巡逻辅导。这样做覆盖面广,能关心到每一位学生。小组不能解决的由大组一起解决,大组内不能解决的由教师启发解决。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在讨论中巩固,这样效率就会得到保障。总之构建简约高效的“低碳课堂”势在必行,

13、也是践行课改新理念的重中之重,希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真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栋梁之才,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责无旁贷。例如,原子的构成这一节的知识目标是了解原子的构成;针对这一目标可以制定“过程与方法: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2.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附件2011年镇江市优秀教学论文评比申报表学段学科题目内容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年 月职称单位全称单位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办公电话: 手机:E-mail个人诚信承诺(请在承诺中将“我所写教学论文系本人原创,没有抄袭他人。”抄录一遍)我郑重承诺 。主办单位若将我的作品公示、上网、发表、出版,我表示(在括号内打“”)同 意( ) 不同意( )承诺人签字: 年 月 日学校意见学校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盖公章)辖市、区教研室意见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盖公章)市教研室终评结果签字: 年 月 日(盖公章)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