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练结合提质增效--课堂导入与课后作业融合设计示例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472492320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练结合提质增效--课堂导入与课后作业融合设计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导练结合提质增效--课堂导入与课后作业融合设计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导练结合提质增效--课堂导入与课后作业融合设计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练结合提质增效--课堂导入与课后作业融合设计示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练结合,提质增效-课堂导入与课后作业融合设计例谈文章讲究首尾呼应,语文课堂也应如此。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作业是一堂课的延续。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如能将两者进行综合考虑,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如何做到课堂导入与课后作业前后呼应、互为补充?结合相关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具体做法。介绍背景 前后贯通学生学习课文,考虑其所处的特定时代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因此,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常常成为一堂语文课的前奏。在教学七律长征时,笔者引导学生课前查阅长征资料,初步了解历史,并以谈话导入:“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

2、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你们知道这是谁说的话吗?是本诗的作者毛泽东。他还说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为什么他对长征有如此高的评价,他又为长征写下哪些诗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七律长征。”学生被毛泽东文字中澎湃的情感所吸引,由此进入课堂。课后,笔者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征历史,再以毛泽东诗词为引子,尤其是他在长征期间创作的诗词,让学生体会长征精神的伟大。笔者还让有兴趣的学生课余观看电

3、影四渡赤水,加深对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理解和体会,写一段简短的观后感。这样的课堂导入和作业设计,都强调了对长征历史的关注,并比毛泽东的文字为线索实现了前后贯通,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将视野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创设情境 趣味体验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的认识活动的积极化。有趣的导入情境能够快速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比如教学藏戏时,笔者演唱:“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道青云刚出岫”“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等戏曲片段,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老

4、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戏曲剧种吗?”生答:“京剧、越剧、黄梅戏。”笔者继续引导:“今天我们学习的藏戏,老师不会唱,你们会吗?你们了解它吗?”之后,出示藏戏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臧戏,并结合学习提示自读课文。学生听到戏曲声,自然而然被引入学习情境中。结合这一情境,笔者布置课后作业:你会唱什么戏曲?请查找资料,了解本地戏曲、藏戏或其他剧种,感受它们的地域特色和艺术特点。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设置悬念 梳理归纳课堂伊始,教师可以设置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营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如进行习作训练“我的心儿怦怦跳”时,笔者这样导入:“同学们,课前我

5、们来玩个摸盲盒游戏。这里有一个盲盒,里面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你们摸一摸,感受一下里面有什么东西,但不要说出来。”游戏过程中,笔者记录学生的情绪反应。游戏结束后,再引导他们回忆这一游戏过程,总结出好奇、渴望、害怕、紧张、刺激、惊吓、平静等心理感受,从而引导他们绘制“心电图”,描写游戏过程。笔者还提醒学生:心理活动和事情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写作时,一要讲清楚事情经过,二是细致描述当时的心理感受和行为表现。课后,笔者布置了与导入游戏相呼应的作业:(1)收集表现心情的词语,并进行分类,如根据部位分为:手(发抖、出汗、手舞足蹈),脸(彤红、抽搐),心(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提心吊胆)等;(2)描述参加一项活

6、动的经历,如第一次上台演出,参加体育比赛,第一次当众讲故事等,并绘制“心电图”。这些作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积累词汇、整理归纳、梳理思维的能力。资源拓展 延伸实践有学者曾说:“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然落空。”一般来说,导入环节所用的拓展和迁移材料越丰富多样,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笔者这样导入:“你们看过电影流浪地球吗?谁能说一说这部影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人类为什么要流浪呢?阅读课文,看能否帮你找到答案。”学生由此了解关于地球的知识,增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并将课文上学到的知识拓展到生活中。课堂尾

7、声,笔者根据“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这一问题和教材课后第三题,布置拓展作业:找找生活中有哪些破坏环境、滥用资源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设计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手册,或绘制一期黑板报,宣传环保知识。如此,教学过程一脉相承,从导入到作业流畅自然,体现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育人目的的一致性。此外,设计教学时,教师根据具体需要,还可以安排作业在前、导入在后。比如,为了教学生写观察日记,可以提前一周布置“种豆芽”的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记录豆芽的成长和自己的心情。学生带着自己的作业成果回到课堂后,教师可以借豆芽生长情况直接导入写作训练。总之,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创新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