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城邾国故城东周至西汉植物考古观察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7248938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东周至西汉植物考古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东周至西汉植物考古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东周至西汉植物考古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东周至西汉植物考古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邹城邾国故城东周至西汉植物考古观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邹城邾国故城( 2015)东周至西汉植物考古观察 植物考古的要旨是观察植物、而研究人。在分析邾国故城 2015 年度考古发 掘出土的植物大遗存时 , 我们试图立足城市视野来解释人与植物的互动关系。此时, 植物的食用性不再是人类唯一或首要目的 , 而是将改善居住环境和观 赏等文化和审美活动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人类有意识地区隔景观、选择植物 , 可能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不断丰富的动因之一。在邾城已鉴定的 24 科植物中 , 小麦、粟、黍、大豆等谷物占据了最大的数目 非农作物数量较少但种类较丰富。基于以上植物遗存特点 , 我们辨析了杂草所反 映的农田生境和观赏植物所反映的城市生境 , 重点则是

2、通过对植物习性的了解复 原城市人文景观。而在这座有着统一规划和管理的城市遗址内部 , 一块与官署活动有密切相关 性的区域,其植物遗存更具有特点。 在城市化的复杂进程中 ,如邾国故城一般的东 周两汉城市面貌发生巨变 ,而社会转型所带动的 , 已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器物的 进步。植物现象或波动或稳定或变革 , 揭示了人与植物互动行为的变化其实源于政 治、社会、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宏观背景。在方法论上 , 我们尝试将密度的时空 分析应用于植物遗存研究中 , 以构筑居民与植物之间、发掘区与整个遗址的相关 性。此外, 谷物杂草比 提供了更广阔的阐释空间。通过邾城与各时期大型聚落 或中心城址的对比 ,我们发现

3、了规律 : 谷物和杂草比值的高低与遗址规模大小成 反比。因而仅以该指标而言 ,在一个统一文化区内 ,居住区相较行政、 作坊、祭祀等 区域要高 ,继而由于人类更有计划性的管理行为 , 等级高的聚落或特殊功能鲜明 的城址整体高于一般农业聚落或乡村。 而基于植物考古的农业和饮食研究具有显 著优势, 植物大遗存的量化分析提供了最直观的谷物资料。宏观上, 邾城谷物结构基本保持着稳固的姿态 ,却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其内部 发生着优劣变化 ,比如粟麦的角力 ,大豆的起伏 ,小豆的转变,水稻近乎于消失等 表现。微观上,小麦在东周至西汉保持的优势地位是最重要的发现 , 它可能说明了 古代小麦革命 的某些问题。但是, 我们也必须综合其他考古材料和文献典籍 , 才可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植 物考古面对的农业和饮食问题。 对谷物结构、 粟麦格局 的观察和描述还不够全 面, 变化的历程及其原因的解析还不够充分和深入。我们试图通过景观的概念来构建城市植物考古的阐释模式 , 但仅依靠邾国故 城这一座城址的一处小发掘区 , 并不能一一说明除开遗址本身之外的太多问题。我们仅能粗浅地提出一个又一个假设 , 更多结果有待今后考古工作的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