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2489383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资料(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可编辑-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1. 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 80mg 一个苹果约150g 一头大象约 6U 一只鸡约2kg 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测量: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 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 过公式m=G/g 计算出物体质量。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A .“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

2、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B .“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线处。C .“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 线处,这时横梁平衡。D .“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 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U横梁恢复平衡。E .“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 对的刻度值F .注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质量方法B、特殊测量: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2. 密度: 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mmvm gvv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m 3,常用单位

3、g/cm 3。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 3kg/m 3 1kg/m 3=10 -3g/cm 3。水的密度为1.0 x 103kg/m 3,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 x 103kg。理解密度公式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p不变(m与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p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 体积的比值有关;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密度小; 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大。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 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图象:左图所示: p甲 p乙体积测量 量筒(量杯) 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使用方

4、法:“看”:单位:毫升(ml )=厘米3 (cm3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 测固体的密度: 原理:原理:p =m/v第#页共17页-WORD格式-可编辑- 方法:a.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 ma.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i ;b. 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d.得出固体密度p =m/( V 2-V1)(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也可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 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规则固体体积可用刻度尺测量) 测液体密度: 原理:p =m/v 方法:a.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i ;

5、b. 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c. 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d. 得出液体的密度p = (mi-m2) / V 密度的应用: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 质量用公式m= pV算出它的质量。 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 体积用公式V=m/ p算出它的体积。 判断空心实心: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1. 分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为1O-10m-WORD格式-可编辑-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扩散:不

6、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 规则的运动。 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 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分子间平衡距离r ,引力=斥力。 dvr时,弓|力V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 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 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当d 10 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破镜不

7、能重圆的原因是: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2. 电荷 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 就说物体带了电。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广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电子带负电,失电子带正电)第#页共17页-WORD格式-可编辑- 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 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感应带电: 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失

8、去了电子负电荷1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得到了多余的电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 引。电中性: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第八章力1. 力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 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 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 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 体的形状。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

9、动快慢是否 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力的测量: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A .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B .使用方法:“选”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调”: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位置放好,指针是否指零,不在校正;“测”: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一 个图中,力越大,

10、线段应越长2. 弹力 弹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 性质叫弹性形变。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3. 重力: 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 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玉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G=mg其中g=1ON/kg 它表示质量为 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10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 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 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

11、活中可能发生的)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液体和大气不会产生压强;4. 摩擦力: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 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分类:摩擦力静摩擦_动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 滑动摩擦小得多。滑动摩擦力: 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 木块, 使木块匀速运动, 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

12、动摩擦力 的大小。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迄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5. 应用: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 滑动。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 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 悬浮)。第九章力与运动1. 二力平衡: 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概括:二力

13、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受受力衡卜力为0静止 匀速运动 运动快慢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平衡状态运动状 丿态改变力不是产生 (维持)运动 的原因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力是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的原 因2. 伽利略斜面实验: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 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 越远。 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 将以恒定

14、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 的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3.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 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A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 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 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接下来 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第#页共17页-WORD格式-可编辑-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4. 惯性: 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 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 两点各举两例(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