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专题训练3议论文整体阅读训练新必修5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248538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专题训练3议论文整体阅读训练新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专题训练3议论文整体阅读训练新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专题训练3议论文整体阅读训练新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专题训练3议论文整体阅读训练新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专题训练3议论文整体阅读训练新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专题训练3议论文整体阅读训练新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专题训练3议论文整体阅读训练新必修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训练(三)议论文整体阅读训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题。导学号16502298西方美学强调人性三元论,主要以柏拉图和弗洛伊德最为著名。柏拉图认为“灵魂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理智、激情和欲望。与此相似,弗洛伊德主张将人性分解为本我、 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这表面看来属于三元论范畴的人性论,仍然是一种二元论。 比如柏拉图所谓三元论, 当理智、激情与欲望三部分各司其职、和谐协调的时候,灵魂便能主宰自己,秩序井然,个人 的灵魂就是正义和健康的;如果理智、激情与欲望不守本分,相互斗争都想争夺领导地位, 就造成了灵魂的不正义。 这实际上肯定了作为人性的最终形态仍然是正义与非正义、健康与不健康。弗洛

2、伊德的三元论同样如此。当自我能妥善协调本我、超我与外界的关系的时候, 人性处于和谐的状态; 当自我不能妥善处理和协调这一关系的时候,人性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处于分裂状态的自我主要有两种极端的形式:一种是本我以绝对优势战胜超我乃至外界的时候,自我就可能是一个完全意义的动物性的人,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显露出恶的特质;但当本我主要受到超我的监督和制约时,自我就可能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这种情况下的人性就可能是善的。这样一来,人性就可能是和谐或分裂的、善的或恶的两种形态。这实际上同样是一种二元论,所以西方美学最具影响力的人性论是二元论。这种三元论的定位使西方美学关注人性的复杂性, 崇尚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在他

3、们看来, 现实世界任何事物作为一种存在永远不是只有一个因素和属性的存在,而是多种对立或并不对立因素和属性的有机统一体。与西方美学有所不同,中国智慧美学在人性论方面影响最大的是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 论,以及告子性无善恶论。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仁义礼智之心;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有恶, 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孟子、荀子虽然对人性的善与恶有不同认 识,但有一点相同,这就是都肯定了人性一元论, 并不认为人性善恶并举。 另如告子所谓“性 无善无不善”的性无善恶论,则对人性并不十分在意。在主张“齐物论”的道家美学看来, 既然善恶平等不二,等齐划一,那意味着他们所主张的人性论可能超越善恶分

4、别而等齐划一、 平等不二,这也是一种主张对善恶不加分别的观点,同样具有人性一元论的特点。所以,中国智慧美学虽然对人性有多种阐释,但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强调人性的多元性甚或二元性,更不强调人性的分裂与冲突,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主张了人性一元论。综观前人论述,我们发现即使人性有善与不善论,这种差异也只是一种本性差异,是为后天修养和发展提供条件,而不是强调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以及所导致的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可归之于人性一元论范畴。这才是中国智慧美学关于人性乃至人与自我关系的最精确阐述。中国智慧美学人性一元论的观点, 并不是无视人性之善与恶矛盾对立的存在, 只是并不 像西方美学那样夸大

5、这种矛盾对立, 将矛盾对立作为人性的基本特质, 而是主张这种善与恶 的分别只是人们后天所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并不能真正体现人类原始本性的实质。( 摘编自郭昭第中国智慧美学论要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柏拉图的三元论与弗洛伊德的三元论有所不同,前者认为人性的“三元”是理智激情和欲望,后者则认为人性的“三元”是本我、自我和超我。B. 作者分析西方美学人性三元论本质上是一种二元论,二元对立。如正义与非正义的对立,健康与不健康的对立,和谐与分裂的对立,善与恶的对立。C. 根据柏拉图的三元论, 我们要努力让理智、 激情与欲望三部分各司其职, 和谐协调。只要做到

6、了这一点,灵魂就能主宰自己,它就是正义和健康的。D. 弗洛伊德认为,在不能处理好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元”关系时,人性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这时人性就表现出“善”或“恶”这两种极端形态。【解析】 应是“可能”“就表现出善或恶这两种极端形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 中国古代的人性论中,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影响极大,这两种观点虽然相互对立,但都否定了人性会“善恶并举”。B. 告子主张“性无善恶论”,对人性不太在意。道家美学主张善恶平等不二、等齐划一,应是“齐物论”思想的体现。这仍是人性一元论。C. 作者认为,中国智慧美学不像西方那样强调人性的多元性或二

7、元性,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主张人性一元论,认为人性要么是善,要么是恶。D. 中国智慧美学不强调“善”与“恶”的冲突,认为人性中“善”“恶”的差别只是一种本性差异,这种差异可为后天修养和发展提供条件。【解析】 “要么是善,要么是恶”错,道家美学对善恶不加分别。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西方美学的人性三元论使他们认识到人性是多种对立或并不对立因素和属性的有机统一体,他们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崇尚艺术形象的典型性。B. 人们后天形成的关于“善”或“恶”的价值判断并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原始本性的实质,因为后天的努力与所处的环境等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性。C. 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

8、就可能会导致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我们应该追求 人性的和谐、正义、健康,重视后天教育,加强修养,完善道德。D. 本文把西方美学和中国智慧美学二者对人性论的见解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二者本质 上的区别,指明了使人性向善的具体可行的方法,给人以启示。解析】 本文虽有零星涉及,但并末“指明”“具体可行的方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导学号16502299家谱也称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题的家族世系繁衍的重要 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家谱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属珍贵的人文资料,是中国特有的文

9、化遗产。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现今可以知道的最早的家谱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 乃武丁时期所刻,是某一王室之外的显贵家族之记录。另外,商周两代,还有刻录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家谱。周代的世本,曾对创作史记有过参考作用,目前学术界公认它是中国家谱的开山之 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名之先河。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 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制度,巩固周王

10、朝统治服务的。周代 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 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 由谱系”。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主要依据。与之适应的是修 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同时,伪造 世系门第的

11、造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氏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 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 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直到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为私家修谱。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明清以来,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的家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

12、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家庭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同时家谱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和 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因此,续修、新修家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4.下列有关“家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家谱,亦称族谱,是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繁衍的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B. 家谱的最早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和商周两代刻录在青铜器上的金 文家谱。C. 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目前学术界公认周朝的世本为中国家谱 的开山之祖。D. 家谱至今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三大历史文献之一,

13、目前存世的家谱大多是 清以后撰修的。【解析】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说“现今可以知道的最早的家谱雏形,是殷商时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后文所言金文家谱不再是“雏形”。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 )A. 周代的家谱世本,是属于以周天子为首的周室宗族的,它是为了推行宗法分封制 度,此制度到春秋战国趋于瓦解。B. 至慑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家谱成了婚姻和 仕宦的主要依据。C.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初年,家谱的编纂都为官府垄断,直到宋代,家谱的主要编纂 方式才由过去的官修发展为私修。D. 宋代时,家谱由于失去了以前的出仕、联姻等政治功能而由官修变为私修,此时

14、家 谱更多是发挥其社会功能。【解析】强加因果。宋时,并不是因为家谱失去了一些政治功能才由官修变为私修。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脉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唐朝、五代、 宋代、明清几个阶段,家谱随着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B. 魏晋南北朝时,因为家谱对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等有重大的作用,于是出 现了造假的现象,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这是利益驱动所致。C.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它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的研究, 均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修家谱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D. 国家有

15、史,家族有谱, 家谱与国史处于同等地位。一本家谱就是一个家庭的生命史, 它记录了一个家族的根脉与成长,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象征。【解析】无中生有。文中并未讲“家谱与国史处于同等地位”,且后面的“一个家庭” “一个民族”范围均不当。(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导学号16502300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驼铃古道丝绸路, 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 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 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 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 北方和西北 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 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 丝路。 他们的迁徙浪潮、 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 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 的重要角色。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 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