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说课稿12篇

上传人:zh****ng 文档编号:472479311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1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1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1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1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1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1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的春节说课稿12篇(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的春节说课稿12篇北京的春节说课稿0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笔触,走进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北京的春节画吧!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幻灯片)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唯一一篇精读课文。全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脉络清晰,详略得当,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生活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

2、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根据以上分析我预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感知课文内,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观察画面,欣赏视频,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为有效达成三维目标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三、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我利用电子白板人性化、多元化的设计,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新的融合。利用电子白板提供的即时书写和绘制图形的功能,根据讲课需求自由板书;还可利用白板的勾画和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直接勾画、批注,谈自己的感悟

3、,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实效。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说一下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上课伊始,我把从河北远程教育网、中央电教馆资源网等网站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有效整合,利用电子白板播放了一首喜庆的歌曲并配以图片,渲染春节的气氛。人们喜气洋洋购买年货、孩子们高高兴兴放鞭炮、全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家家贴上红红的春联-春节来啦!让孩子们继续跟随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接着,我顺势提问:“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学生回答热闹、喜庆、团圆,教师可以利用白板即时书写的功能相应的板书:热闹、喜庆、团圆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梳理文章脉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二)浏览课文,理清顺序我向学生提问,老舍先生可是个老北京,那么他在写这篇课文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教师随机板书:时间顺序(三)默读课文,分清详略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老舍先生重点写了哪几个节日?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且在详写的部分做上批注。(请学生来讲台做勾画)这时候可以利用白板的勾画、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直接进行批注、交流,谈自己的感悟。比如有学生批注到“除夕真热闹,家家,到处,男女老少”等词语看

5、出对除夕的描写最详细。还有的说元宵节描写最详细,因为从“又一个高潮,处处,整条”等词语,以及关联词“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中能体会出浓浓的年味。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得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也属于了学生。在学生明确了详写的四个节日后,教师相应的写出板书:详略得当(四)精读体味,小组合作叶老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个节日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进行自由结组,从而形成四个方队:腊八队,除夕队,初一队,元宵节队。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还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方式,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呈现双向或多项交流的局面,使

6、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读、思、议、话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去。接着我出示了第二个问题:这一天人们都做了什么?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学生开始深入地读课文,小组讨论,进行汇报。当除夕队指出“热闹”一词时,我适时的播了几张图片,放鞭炮、燃礼花、除夕守岁、开门迎福、财神恭喜发财,给孩子们营造了喜庆、热闹、团圆的气氛。当元宵队在汇报总结了元宵花灯不仅数量多,颜色多,而且种类也很多时;我又播放了一段元宵灯展视频。给孩子们创设了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感受浓浓的年味。当腊八队正津津有味的沉浸在老舍笔下的腊八粥的浓香和腊八蒜的色如翡翠时,我顺势展出了几张腊八粥和腊八蒜的图片。这不是粥

7、,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在观察腊八蒜的色如翡翠时,我们可以利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对图片进行放大,从而有效缓解教室空间和学生视力之间的矛盾。看着孩子们垂涎欲滴的样子,我趁机调了一下他们的胃口:“大家想不想现场品尝一下腊八蒜!”“想!”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于是我端出事先准备好的腊八蒜请同学们品尝。以下是我上课时的几张图片,与大家共享。当又酸又辣的腊八蒜滋润着孩子们的味蕾时,他们切身体会到老舍笔下的腊八蒜的色味双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此时此刻,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到这里一幅幅热闹、喜庆、祥和的春节画卷让学生眼界大开,回味无穷。(五)走进生活,走近民俗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提

8、高写作水平,所以,本课的作业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走进生活,走近民俗。联系生活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春节哪些习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学着本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作文,注意详略得当。最后我来说一下教学评价五、【教学评价】1、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学生以多种形式读课文,在“读、思、议、话、写”中感悟文本,突破难点。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重视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意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3、利用电子白板多功能的特点,针对教学环节中的问题随时进行相应的板书,“黑板”变“白板”,教学更精彩;还可利用白板的勾画、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直接

9、批注、交流,这使得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更重要的是它也属于了学生;还可以适当运用放大镜对图片进行特殊处理,能够有效缓解教室空间和学生视力之间的矛盾;同时播放图片、音乐、视频给学生营造了身临其境之感,解决了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倾听!北京的春节说课稿02一、课文简说: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二、教学目标:1、

10、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三、难点、重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四、教学流程:我的导学案分为自学跟踪与合作展示。在自学跟踪中,第一大块为反馈预习:1.简明扼要的反馈预习收获.2.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目的是对学生在家中预习的一个检测,养成会预习,预习达到实质的一个好习惯)第二大块是学习对子互学互悟的阶段:1.学习对子学习生字、词语。2.正确书写词语。(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这样的教学手段,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是必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第三大块

11、是初识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学习对子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程,北京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目的是初读内容,对课文一个简明的概括)2.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相对应的风俗习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八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了,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一个关键,相对应列表出示,学生们一目了然,把这个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了。)3.有感情的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读中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合作展示中,设计了五个题:1.听写生字(对基础知识的一个巩固)2.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一题是针对教学难点而设计的,通过

12、学生的自主、合作、展示,补充、质疑来理解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3.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这也是课文最突出的一个语言特色,口语化,幽默诙谐,北京味十足。老舍老先生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文中借助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作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4.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多详细,谈谈你的体会。(学习语文,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作服务,所以设计了这两题,通过事例来学习详细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到生活实际,这个小练笔来突破难点。)5.课文中描

13、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怎样过春节的?6.探讨与反思,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收获到了什么?请写下来。(会反思,会总结)五 、 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我努力地想让孩子们多说一点,把课堂还给他们,同时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授课中,我应该学会把握教材,课上适当的放和收。2、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不到位,学生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他们还没有学会处理资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关系不太紧密的内容,从一大堆资料中提炼一些有用的精华资料。因此,我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耐心地培养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3、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对作

14、者语言的体会应该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本课的感悟程度还不够,不能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北京的春节说课稿03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北京的春节,我的说课有七个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学对象、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评价。一、说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二、说教学对象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

15、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文章的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音。而老舍先生在本文中运用通俗的风格和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这使有些学生理解本文有一定难度。三、说教学方法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读中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说教学目标、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a、学会本文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c、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b、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