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二)》单元教学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2478886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形的运动(二)》单元教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图形的运动(二)》单元教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图形的运动(二)》单元教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图形的运动(二)》单元教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形的运动(二)》单元教学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图形的运动(二)单元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运动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共安排了三次,第一学段安排了一次,侧重于整体感受现象,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第二学段安排了两次,侧重于通过画图等方式,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点。本册是第二次学习,主要

2、是对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补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会运用平移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图形运动经验,描或画出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促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编排结构如下:2教材编排特点(1)凸显标准(2011)理念。新修订的教材将原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单元中的“轴对称”内容提前至本册,并与原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图形与变换”单元中的“平移”内容进行整合并重新编排,体现以下变化:

3、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时,突出了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同时巩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在习题中增加了对称轴是斜置的情况(练习二十第6*题),使学生加深理解轴对称的特征;增加了利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编排上的这些变化,关注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了得到结论的数学过程设计,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与结构更加清晰,为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提供适宜的学习素材,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重视“四基”“四能”。(2)借助“方格图”“做”数学,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方格图是学生学习轴对称、平移两种图形变换的重要工具,每幅方格图都承载着提升学生空间观念的点滴作用。方格图上一条条水平

4、和竖直的线,为学生建立方位感、感受距离提供有力的参照,同时,方格图有大小相同、整齐排列的方格相衬,“距离”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接受和认可。教材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顺应了学生的认知需求,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方位感和距离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与组成部分。(3)重视数学思考,突出应用意识,感悟数学思想。数学知识之间既是独立存在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教材从调出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开始到应用平移知识解决图形面积问题,环环相扣,不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例如,新增的例4,既是对平移特点和性质的进一步认识,又能渗透转化思想方法,还为后续图形面积的研究提供了支持,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问题的意识。(三)教学建议(1)找准目标,把握核心问题。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学习情境,在他们已有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的基础上编排,4个例题承载着不同的任务,既有数学知识的认识深化,更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教学时要全面分析教材,重视教材的修改变化,确定好教学目标,把握核心问题,落实课标核心理念。例如;教材第87页的例4中,小男孩“这个图形有两条边都是曲线,怎么计算面积啊?”引发学生思考,是该例题的核心问题;小精灵“用学过的图形运动的知识试一试。”点明了要解决的问题和单元学习的联系,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2)设计活动,提供充足时间。教材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找一找、数一数、填一

6、填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分析、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思考“怎样画得又快又好?”“这个图形有两条边都是曲线,怎么计算面积啊?”等等,要求学生根据操作过程或已有知识经验不断思考,合作研讨,动手尝试探究。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思维才能得以锻炼,解决问题的意识、策略方法才能得到发展。(3)用好方格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的4个例题全部使用了方格图。例1是利用方格图发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例2是借助方格图

7、,根据对称轴补全轴对称图形;例3是在方格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例4是借助方格图求出简单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里的方格图不仅仅可以提供给学生简单的数据提示,以便成功的发现规律,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建立形的表象,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方格图发挥了测量标准的重要作用,除了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计算方法,更为学生理解和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方格图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使学生有了“做”数学、体验数学、经历数学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收获了知识,也积累了测量的意识和方法,发展了空间观念。(4)建议用4课时教学。【精品文档】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