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2468771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实现碳达峰、碳中 和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省加快培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世界级先进制 造业集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规划和省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相关精神,明 确十四五”时期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导向和目标任务,特制定省新能源 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现实基础与发展形势(一)现实基础产业链竞争力不断增强。新能源乘用车持续增产、专用车特色鲜明,新能源 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不断提升,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形成较 为完整的产业链。2020年,全省新

2、能源汽车产量达7.7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 的6.1%、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5.3% ;全省共有12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 业,已批复产能65.4万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新能 源轻量化系统全国龙头地位。技术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已建成19个省级重点企业研 究院、11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9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 中心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载体,开发出一批标志性产品和战略性成果。整车平 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研发一体化电驱总成Heracles,具备ADAS、 被动安全技术整合能力。智能网联技术应用进程加速。数字经济优势凸显,在智能驾驶、人工智

3、能、 大数据、智慧交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领头企业和领先产品。高清摄像头等关键传 感器制造水平国内领先;均胜智行全球首个5G-V2X平台项目即将量产,可输 出L3级以上自动驾驶基础技术车载操作系统成功应用于近200万辆智能汽车。 智慧交通建设全国领先,依托“城市大脑”利用大数据优化城市交通,智慧高速 公路建设不断推进,加快打造全省首个全域城市级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示范区。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布局。产业基础加快构建,成功开发了七种金属板燃料 电池产品并全部实现量产;氢能研发的100-150kW金属双极板电堆,体积比功 率密度达到4.5kW/L ;自主研发生产的98MPa高压储氢罐技术全球领先,质子 交换

4、膜全氟磺酸树脂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稳步推进,开 通全省第一条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路线,建成加氢站2座,逐批投入运营氢燃料电 池公交车100辆。推广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推广应用超过42万辆, 其中,头推广应用成效全国领先,累计推广应用近21万辆,主城区公交车实现 100%清洁能源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超4万根; 高速城际快充网络基本成型,建成高速公路城际快充站180座;综合供能服务 站规模和能力持续提升,具备电动汽车充电功能的服务站比例超过50%。总体上看,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早,形成了基础扎实、优势突出、协 同融合的链式发展态

5、势,但仍存在部分短板和问题,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汽车产 能利用率不足,亟需加快释放;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商用车发展 基础薄弱,亟需提档增质;先进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关键核心零部件仍待突破,高附加值的电子化、智能化产品省内配套不足,亟需强化技术攻关;充换电、加 氢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有差距,应用环境和配套体系有待提升。(二)发展形势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格局加快重塑,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 方向和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纷纷加强战略谋 划、强化政策支持。我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碳达峰、碳中和主 攻目标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

6、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 期。一是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 建立一定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新能源产销量、保有量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 随着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基本成熟,动力电池成本持续下探,新能源汽车在汽车 销量中占比不断提升,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将迎来 快速增长期。二是智能网联化成为新特征。随着现代传感、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 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推 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演变为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通过相互赋能、 协同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形成互融共生、合作共

7、 赢的产业发展新形势。三是产业重塑竞争新格局。国内外传统车企加快布局新能 源汽车市场,造车新势力依托先发优势和技术特点不断抢占市场份额,互联网、 半导体等科技型企业跨界进入,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新技术路线持续渗透,产业竞 争将进入格局重塑、价值链重构新阶段。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实施新能源汽车部署,顺应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 趋势,突出创新驱动发展,增强核心技术创新动力,强化关键零部件基础配套能 力,提升整车综合竞争实力,把市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自主可控、高效 协同的现代化产业链,构建新能源汽车与新型基础设施、智慧交通、数字技术、 绿色能源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

8、,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 性支撑,加快建设汽车强省。(二)基本原则创新引领。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聚力突 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 端延伸、产品向中高端转型。系统谋划。坚持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抢占产业 链制高点,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性和稳定性,推动新能源汽车全链融合发 展。市场主导。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生产服务等方面的主 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质量监管、基础设施等方面作用,推动有效 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构建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开放合作。主动融

9、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合作,拓展自主品牌全球市场,共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世界级 制造业集群。(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做大,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综 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到60万辆,规上工业产值力 争达到1500亿元;动力电池与管理、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等关键零部件实现突 破,热管理系统、车身轻量化材料等优势零部件领域持续做强,形成关键零部件 自主配套能力;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10家,“单项冠头”、“隐形冠头”和专 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技术创新实现突破。整车和零部件技术创新、产

10、品开发和检验检测等方面创 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优于12千瓦时/百公里;创新平 台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省级各类创新平台数量倍增,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专 项。智能网联发展水平全国领先。车载操作系统、感知与控制、车联网云控平台 等智能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L2级别以上智能汽车技术新车渗透率达到 60%以上;建成一批5G车联网示范城市和智能汽车应用先行区,更高级别智能 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化商业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突破。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动力系统集成核心 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整车实现产业化;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港口、城际 物流等领域实现量化推广。(四)总体布局

11、坚持产业集群发展,围绕整车制造优化布局产业链和创新链,着力打造环头 湾汽车产业集群,积极建设温台沿海汽车产业带,特色推进各地方汽车产业协同 发展,逐步形成专业化、协作化、联动化的新能源汽车空间发展格局。瞄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和关键技术领域,集聚国际化的先进制造基地、 创新平台、测试中心和高端人才,大力发展中高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提升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打造规模效益显著、创新 能力突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配套支撑体系,建设 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以全省具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的开发区(园区)、“万亩

12、千亿”新产 业平台、特色小镇等为重点,发展纯电动、混合动力整车以及驱动电机电控系统、 动力电池材料、氢燃料电池等零部件,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竞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 产业基地。三、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一)提升整车制造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乘用车。支持布局中高端乘用车市场,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知名品 牌。推动造车新势力提升正向开发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加快差异化发展和模式 创新,充分释放产能。推动传统汽车企业加快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提升市场占 有率和行业影响力。着力引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整车企业。支持省内低效整 车产能兼并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产能利用率。着力提高整车智能制造水 平,开展智能工厂、数

13、字化车间应用示范,提升集约化、柔性化、定制化生产能 力。特色发展商用车及专用车。补齐省内商用车产业链短板,夯实新能源商用车 产业发展基础,加快盘活商用车产能,积极发展基于高效混动和换电技术的大型 客车、重型货车等中高端商用车。大力推动专用车产业特色化发展,重点开发冷 链物流车、市政用车、工程机械车、港口牵引车和叉车等新能源专用车,打造新 增长点。(二)突破关键零部件产业短板重点突破动力电池。巩固正负极材料产业优势,全力突破隔膜材料、电解质 产业化瓶颈。加快补齐电池电芯短板,支持万向一二三、瑞浦能源、微宏动力等 电池企业做大做优,积极引育一批电池企业,提高电池研发和生产能力。提升动 力电池模组封

14、装和系统集成能力,做优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实现硬件开发和软件 匹配自主可控。支持电池材料、电池电芯、整车制造企业开展上下游协同创新和 技术攻关,提升电池产业链国内竞争力。补强驱动电机电控。发挥省内稀土永磁材料、电机制造等产业优势,加快发 展车用大功率驱动电机,探索培育轮毂电机等新一代驱动电机。培育电控功率器 件产业,加快发展车规级IGBT功率半导体器件、IPM模块等,布局SiC等宽禁 带大功率器件。提升电驱动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开展电驱系统三合一集成,提升 电驱系统功率密度和能量效率。布局车规级芯片和智能传感器。依托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产业基础,加 快布局车规级MCU芯片、AI芯片、网联芯片,突

15、破车规级芯片卡脖子”局 面,持续提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车用传感器等优势领域竞争力, 做强车辆控制器、车用电器等高附加值汽车电子电气产品。做强特色关键零部件。巩固提升热泵空调、车用电子水泵、“三电”热管理 技术优势,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产业基地。加快线控转向、线 控制动、线控悬架等线控底盘技术产业化,打造国内领先的底盘系统产业基地。 推动内燃机动力总成企业提升产品节能水平,重点发展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 系统。提升车身内外饰产业,进一步提高轻量化、智能化水平,推动行业向一体 化集成、综合性服务升级。(三)打造智能汽车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智能网联系统。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

16、以整车企业需求为牵引, 突出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数字化转型、零部件价值的数字化迁移与整零关系的数字 化重塑,大力发展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路协同等系统解决方案。推动整车、 关键零部件、基础数据与软件等领域市场主体深度合作,打造车用操作系统开发 及应用生态。加快车用操作系统迭代升级,提高产业化应用水平。加快无线通信 设备、北斗高精度定位装置等硬件研发生产,培育智能算法、高精度地图、信息 安全等业态。加快智能汽车产业化。整合汽车制造、信息通信、互联网等领域优势资源, 推动L3级别自动驾驶整车量产,支持整车企业探索实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积 极推动智能汽车由试验场区封闭、半封闭场景到开放交通环境的测试及试验示 范。(四)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系统。积极引进和培育氢燃料电池催化剂、双极板、膜 电极、气体扩散层、氢气循环泵、空气压缩机等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发 挥省内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