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发展最佳年龄段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32KB
约5页
文档ID:472431661
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发展最佳年龄段_第1页
1/5

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发展最佳年龄段一、速度素质(200米考生留意) 男生在8-13岁时短跑速度提高最快,15-16岁次之,女生在9-12岁时短跑速度提高最快速度素质在10-13岁增长率最大,14岁以后增长率变慢,16-18岁不再出现明显变化,故有人提出10-13岁此时期为速度的敏感期一年级的学生正好是在13岁时,根据此时期身体素质变化的特点,教练主要进行针对性训练,增强全身各部位的协调性,提高中学生的步频来发展短跑速度13岁以后训练,在稳定步频的前提下,主要通过发展全身各部位的力量、各关节的舒展协调性,增加步长从而提高短跑速度二、力量素质(铅球、实心球、仰卧起坐、跳远项目学生注意) 7-13岁是快速力量增加最快的时期,13岁后,男孩增长得比女孩快力量耐力男孩13-14岁力量素质开始逐年增长,女孩13岁增长速度缓慢,14-15岁出现下降男孩绝对力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为11-13岁,女孩10-13岁绝对力量增长最快三年中绝对力量可提高46%,13-15岁绝对力量增长速度下降,15-16岁回升,可以进行绝对力量项目训练三、耐力素质(200米需耐力速度训练的留意) 12岁达成人65%,15岁达成人的95%。

女孩9岁耐力提高速度较快,12岁再次提高,14岁起逐年下降,15-16岁下降得最多男孩10、13、16岁时,耐力素质有大幅度提高,从事耐力训练年龄,男孩14-16岁;女孩约13-14岁四、柔韧素质(踢毽项目学生留意) 13-16岁生长发育较快,柔韧性下降注意防止过分扭转肌肉骨骼的活动,以免造成损伤让力量与速度素质提升,而柔韧素质跟不上,机体就会出现运动损伤五、灵敏素质(篮球、足球、排球、踢毽、跳绳学生注意) 7-12岁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6-12岁孩子的节奏感较好,7-11岁具有良好的空间定向能力 以上为中学生各身体素质发展的最佳年龄段,受个体生理变化及差异特点,仅供参考青少年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在中小学体育中的运用作者: 逯云芳  摘 要: 作者利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中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进行调查,分析了青少年运动素质敏感期的特点,指出应抓住素质发展敏感期的有利时期在中小学体育活动中进行科学的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科学提高运动素质,为文化学习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青少年 运动素质 敏感期      我国中小学生的课业繁重,健康尤其重要。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诸如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及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超重与肥胖学生的比例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比例呈上升趋势出现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小学生缺乏身体锻炼,运动能力较低,参加体育运动达不到相应的技术要求,从而缺乏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这就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青少年各项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给予相应的体育锻炼方式,达到运动中的技术要求,增强锻炼的信心,培养对运动的兴趣,全面身体素质   1.身体素质敏感期的含义及其特点   1.1运动素质敏感期的概述   “敏感”是相对于“迟钝”而言的两者都是人体神经系统对外界条件刺激所作反映的描述敏感,就是一个很小的刺激就能使被刺激对象产生较大的行为反映;迟钝则相反敏感期则是指一个人处于一定水平的敏感状态所持续的时间段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各项身体素质的增长速度不同,把运动素质增长速度最快的年龄阶段叫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我们在其各项运动素质敏感期进行合适的体育运动方式,就能迅速发展该项运动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影响敏感期的因素   1.2.1性格和体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和体质,因而不同个体其交感神经和植物神经的敏感程度和敏感期长短也不同。

   1.2.2年龄同一个人,处在不同的年龄段,其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不同   1.2.3外界环境不同的环境对于中小学生的刺激不同   1.2.4刺激的频率该因素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短时期内的多次刺激,可以提高敏感的程度,并延长敏感期另一方面,一旦超过刺激对象的承受极限,就可能对刺激由敏感转化为迟钝   1.2.5刺激的强度不同的刺激强度,学生的反应是不同的   1.3青少年敏感期的特点   敏感期和敏感程度会因人而异,但处于同一年龄段的青少年有一定的共性,掌握这些共性,对青少年如何实施体育锻炼的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1.3.1敏感程度高,但敏感期短因此,在中小学体育中,对学生的“刺激”强度要循序渐进,频率要适当高一些,也就是说,要注意保护青少年的敏感程度高的优势,同时注意设法提醒,以便延长其敏感期   1.3.2对新东西敏感,对熟悉的表现迟钝因此,在中小学体育中,即使对同一项身体素质,如需要反复锻炼,也要注意练习方式多样   1.3.3对自己能掌握的敏感,对难掌握的迟钝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动作要加以鼓励,对难掌握的动作要进行简化或分解教学,使其掌握更多的技能   1.3.4不同运动素质,有不同的敏感期。

   2.中小学体育对青少年运动素质敏感期的运用   2.1培养学生对各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动机   根据青少年敏感期的特点,根据少儿敏感期具有“对自己能掌握的敏感,对难掌握的迟钝”的特点,要善于运用少儿求知上进、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多进行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使得学生快速正确掌握技术技能还要根据少儿“敏感程度高,但敏感期短”的特点,抓住各种时机,进行启发诱导,及时发现优点、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在较高的敏感程度上,有较长的敏感期实践表明,青少年喜欢表扬,热衷鼓励,一经表扬,便会信心倍增   2.2善于利用各项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运动素质是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的基本能力,其可以分为基本运动素质和复合运动素质基本的运动素质主要包括力量、速度、柔韧和耐力等   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运动素质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各器官系统机能的不断完善而发展,且有明显的波浪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即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的敏感期,7―25岁各项身体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其中在青春发育期(男15岁,女12岁左右)增长的速度快、幅度大要求在体育教学或训练中,善于利用身体素质的敏感期,安排体育的内容和练习的方式,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

   2.2.1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发展运动素质的首要任务,其发展较其他素质为早,我国男子速度素质发展最快阶段为7―14岁,女子为7―12岁,若从小不注意发展其速度素质,则14岁后增长率渐慢,16―18岁不再出现明显增长所以在此年龄阶段,应注重发展其速度素质,为运动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2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运动素质的基础,力量素质的发展敏感期,男子是14―20岁,女子是12―18岁,抓住这一时期发展力量素质会取得明显效果发展力量素质时要注意全身各部分肌群力量的均衡协调发展,包括上肢、下肢、躯干、腰肌、腹肌、背肌的力量   2.2.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的发展敏感期,男子是16―20岁,女子是14―18岁,在中小学体育中可采用连续训练法,利用匀速持续跑练习发展有氧耐力,以脉搏频率为指标,控制训练强度,使心率维持在120―160次/分   2.2.4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男子是6―12岁,女子是5―11岁,在这时期发展柔韧素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体育运动中应特别注意处理好柔韧与力量素质的关系,切忌肌肉韧带拉伤、关节扭伤   2.2.5灵敏协调素质   灵敏协调性是灵活性、学习能力、空间定向定位能力、反应能力、节奏感、平衡能力和准确性等的总称。

灵敏协调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的制约与影响,是各种素质能力的综合表现,也是掌握动作技能、运动技术的基础灵敏协调素质的发展敏感期,男子是7―14岁,女子是13―16岁   3.结语   抓住青少年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实施合理的体育运动刺激,将对青少年的运动素质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掌握青少年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制订科学的体育计划和实施的方案,使得中小学生的运动素质飞速发展,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金灿等.运动选材原理与方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6:81-82.   [2]刘艳秋.中学体育的理念和方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6,(3):94-96.   [3]王翠兰.浅谈少儿时期运动素质[J].福建体育科技,2003,22,(4):17-19.   [4]刘世军.少儿的柔韧素质训练[J].少年体育训练,2005,(5):45.   [5]刘继领.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2,(5):60.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