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生物学科内小综合体系的下的知识教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239559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初中生物学科内小综合体系的下的知识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初中生物学科内小综合体系的下的知识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初中生物学科内小综合体系的下的知识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论初中生物学科内小综合体系的下的知识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论初中生物学科内小综合体系的下的知识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初中生物学科内小综合体系的下的知识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初中生物学科内小综合体系的下的知识教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初中生物学科内小综合体系的下的知识教学本文获镇江市2005年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摘要: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之一是改变了以往沿用多年的学科知识体系,建立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学科内小综合体系,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体系会影响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本文从建立新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正确理解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的初中生物学基础知识体系、教师在学科内小综合体系情境下指导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要解决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使生物教师消除在新课程实施中一些理解上和操作上的误区,合理地深层次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成效。关键词:课程体系 “人与生

2、物圈”主线 生物学基础知识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和新时期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都要求课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此背景下,国家生物课程标准核心组专家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论证,改变了以往沿用多年的学科知识体系,建立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学科内小综合体系,并以此为中心,设立了“科学探究”、“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等十大主题,将植物、动物、人体、微生物、遗传进化、生态、生物技术等内容有机融合,这是建国以来生物教学发展过程中一项重大变革。在与同行的交流中,笔者了解到部分教师对此存在一些困惑,认为“学科内小综合的体系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一困惑影

3、响到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理解和把握,使一些教师在教学上出现一些理念上和操作上的偏差。笔者认为,要确定“学科内小综合的体系是否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1充分认识建立适应现代生物教学的课程体系的必然性和意义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教学用书,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因此课程标准中对学科教学所规定的理念、原则是制定教材以及指导教学的重要依据。建国以来,生物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多次修订,教材的体系都是学科知识为线索的内容体系。学科知识为线索的内容体系在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全面性、逻辑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对科学的实用

4、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关注不够,现代科学知识的渗透速度也较慢,这样容易造成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现代技术和现代职业的多层次需求。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对于生物学科的教学即为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而不是培养生物学家。当代的初中生物教学应该定位为一种入门教学,在知识的层面上,只要求学习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因此,学科内容为线索的教材体系是不能满足当前的培养目标的。知识生物学内容广泛,包括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进化、生态等方面知识,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新的知识不断添加进来,学科内和学科间知识不断扩张和相互渗透,给知

5、识的分类和编排带来较大的难度,按照学科知识体系来编排教材是很难兼顾和取舍的。不论是基础教育变革的要求还是学科发展的现状都决定了改变以学科知识为线索的教材体系的必然性,探索一种全新的能体现课程改革精神的新的课程体系对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师的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调控作用。2正确理解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体系21 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体系重点体现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获得知识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教科书。同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教科书作为知识信息载体的功能也在不断被削弱。教科书应该给学生特别是初中学

6、生提供一种认识生物世界的方法和线索,一种作为学习生物科学的入门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生物学知识的全面的系统的罗列。因此,以新课程标准构建的教材体系重点体现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重点在于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22 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的生物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同样可以体现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人与生物圈”的主线将十个主题联系起来,而主线围绕提高公民的基

7、本素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物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内在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有些知识是另一些知识的理论基础,有些是打通目前要解决的问题的障碍。而教材的编写也充分考虑了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的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课程标准的十大主题和具体内容标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因此,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的生物学教材的知识体系与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没有冲突的。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教材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从宏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形态结构是生理功能的基础,教材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让学生了解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组成;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所有生

8、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在这个单元中,也是按照绿色植物的一生的顺序来安排学习内容的。当然,不同版本的教材编写中,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有一定区别,在学科内容的选取和详略处理、编排的顺序、活动的设置等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别,很多重要的核心的知识可能是隐含,或是需要教师提点、概括和梳理的,给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教学带来较大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地依据课程标准,充分发挥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正确理解新的生物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实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目标。3教师在新新课程体系情境下指导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中要解决的问题31 教师要充分认识教材所选取的基础的、

9、核心的知识点的重要性。生物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就是使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全面发展。按照“人与生物圈”主线设计的教材知识体系,删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价值相对较低的知识,选取了生物学中最基础的、最核心的内容重新构建新颖而合理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轻视和忽略的。3.2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结构和顺序要有清楚的理解。根据同一课程标准制定的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的结构和顺序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区别,教师要研究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对所使用的教材内容的结构和顺序要有清楚的理解,对初中四册教材之间、每一本教材各单

10、元各章节之间、每一章节具体内容之间的关系要有清楚的理解,才能把握好每一节课所要达成的知识目标,才能向学生解释生物学知识之间的原因与结果、关系与顺序、类同性与差异性等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沿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来认识生物世界。33 教师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课程目标不仅包括了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要求,还包括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还强调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

11、面的发展,特别强调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养成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看到,课堂上热热闹闹,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关注活动的过程而往往忽略了活动的结果。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很少有精彩的、精辟的讲解、很少有到位的、适时适度的点评、甚至很少有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复习检测,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师需要理解探究性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是探究性活动的目的。教师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能力

12、、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不可忽略和轻视基础知识的掌握。34 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视板书设计和课堂检测。新课程倡导科学探究,生物学教学目标最终指向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教材的内容安排也改变了以往以学科具体知识呈现的形式,更多地以活动的设置、情境的创设、学习方法的引导等来安排学习内容,因此,一些直接呈现的知识成为隐含的,知识之间的循序和逻辑关系也变得不那么一目了然。教师要科学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要在理解课程标准具体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对每章节、每一课时的基础知识进行提点、概括和梳理。基础知识进行提点、概括和梳理可以体现在教师的板书设计和课

13、堂检测中,无论是运用了电脑多媒体或者其它现代教学手段,板书都是不可忽略的;课堂检测可以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让学生和教师检查学习和教学的效果,特别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学科内小综合体系,并不会影响到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需要明确建立这一全新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要理解“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学科内小综合体系与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可以有机融合,要认识到新的课程体系下所选取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要理解教材编写的结构和顺序,要正确处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间的关系,消除新课程实施中一些理解上和操作上的误区,合理地深层次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成效。参考文献:叶佩珉,生物学课程教材改革探索,课程教材研究所学术论著丛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瞿葆奎,课程与教材(下),教育学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