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239537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蒋霏霏湖南省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 411100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护理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中的作用以 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并将此60例患者随机分为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各为30例。6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均进行脑卒中药物 以及抗抑郁药物等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但是,对观察组的30例患者同时进行心 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在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干预前以及干预8周之后,分别对观 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汉密顿抑郁(HAMD)、日常生活能力(ADL)以及神经功能缺陷 评分表(NDS)评分。结果:本组患者主要是以轻度以及中度的抑郁为主;

2、在进行 干预8周后,观察组的病患在进行HAMD和NDS评分时,其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患者进行的ADL评分观察组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进 行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在治疗PDS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的 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 05)结论:心理干预在治疗老年PSD患者有显著效 果。关键词:老年 脑卒中后抑郁(PSD)心理干预护理脑卒中是现代社会一种严重威胁人体健康,通常情况下,在患有脑卒中后常 继发精神障碍,其中,最为最常见的是脑卒中后抑(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1。患有PSD之后,轻者表现为食物不振,睡眠系

3、统紊乱,体重减轻以及情 绪低沉等;而严重的则表现为整个躯体不适以及精神运动迟滞等。相关研究显示: 脑卒中后PSD患病率约为20%60%,严重影响着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也严重影响着 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患者的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2。更有研究 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主要发病人群是老年人。因而针对老年PSD患者的护理研 究更加有现实意义。本文则是针对老年PSD患者在采取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治疗后,对老年PSD患者的精神抑郁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的变化进行比 较,从而为对老年PSD患者进行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提出现实依据。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7年1月至20

4、10年1月我院神经科老年脑卒中患者病例60例。60例脑卒中患者均经脑CT或MRI予以确诊。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 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具体有精神状态、神经功能评分为: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24分为重度抑郁,总分17分为中度抑郁,总分三8分为轻度 抑郁,总分 8分为非抑郁。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NDS):缺损分值3145 分为重度抑郁,1630分为中度抑郁,如果缺损值15分为轻度抑郁。根据中 国康复研究中心修订的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ADL值 40则活动能力差,41ADL60则为良。所有的患者均排除脑卒 中并之外的药物过敏以及其他既有的精神障

5、碍病史。1.2 方法1.2.1分组方法60例患者中,HAMD总分均大于等于8分。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 均在6585岁。将60例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两组患者 在性别、年龄以及治疗前的HAMD评分、NDS评分以及ADL评分差异不存在显著性(P 0.05) 。 6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均进行脑卒中药物以及抗抑郁药物等常 规治疗与常规护理(如饮食指导、康复指导等),但是,对观察组的30例患者同 时进行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患者入院之后,即进行周3次,每次 20min30min的心理护理)。1.2.2心理干预方法首先,护士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在沟通的过程中,

6、要掌握患者的 个人基本资料。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积极的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以更好的了 解患者,初步取得患者信任与理解。通过以上良好的沟通开端,让病人能够积极主 动的配合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护理,让患者在参与护理的过程中,增强其自我康复的 信心以及自我康复能力,初步建立护理人员与病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其次,在与患者建立初步的互信关系之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 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患者的性格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耐心的向患者介绍该种病需 要注意的各种事项,详尽细致的回答患者关于其病情的各种疑问,向患者传达情绪 对于病情的影响作用,让患者逐步建立良好乐观的情绪。与此同时,鼓励患者倾诉 自己内心所

7、想,告诉患者其要选择合适的情绪释放方式。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倾 诉,表达自身对患者的关心,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此外,在患者对疾病有了一定认识以及对护理人员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之 后,护理人员则可以对患者进行身心刺激,预防患者精神上的颓废。如在适当的时 候可以根据患者的性格以及情绪,放适当的音乐,给予患者听觉上的刺激,以助患 者解除其抑郁的状态。1.2.2评定方法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汉密顿抑郁(HAMD)、日常生活能力(ADL)以及 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表(NDS )评分。2 结果2.1两组干预前后各种指标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各量表的评分差异不存在显著性(P0.05),且两组 患者的HA

8、MD均在2035之间,符合抑郁诊断的轻度、中度标准。观察组经8周心 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治疗后,患者的HAMD和ND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患者进行的ADL评分(P0.05);而对照组除HADM评分在治疗后降低(P0. 05)详见表1:表1两组各种指标评分结果比较组别例数HAMDNDSAD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027.17.59.43.418.86.811.55.856.77.668.84.7对照组3027.06.221.76.518.66.717.26.457.57.458.85.32. 2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详见表2表2两组疗

9、效比较组别例数痊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3 讨论PSD严重影响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因而严重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进而造成患者病程的迁延3。PSD发病根源是大脑中控制感情的神经细胞受 损,因而造成脑功能紊乱。而患者躯体功能的丧失,可能导致患者负担则会加大患 者在脑卒中后产生抑郁的概率4。本研究中对60例PSD患者均进行脑卒中药物以及抗抑郁药物等常规治疗与常 规护理(如饮食指导、康复指导等),而对观察组的30例患者同时进行心理干预 为主的护理措施(患者入院之后,即进行周3次,每次20min30min的心理护 理)。观察组在进行干预8周后,观察组的病患在进行HAMD和NDS评分时,其结果 均低于

10、对照组(P0.05),而对患者进行的ADL评分观察组则高于(P0.05),观 察组进行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在治疗PDS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 73.33%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 05),因此本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在治疗老 年PSD患者有显著效果,因此为心理干预治疗老年PSD提供了现实依据。参考文献1 尹少华,赵丽辉.老年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临床分析J 河北医学: 2008,14 (12):1474-1475.2 任金生,蒋家东等.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中西医疗效分析J.中 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3(11):8-10.3 李幼耐,王玲等.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心理护理干预疗效观察J.实用医 学杂志: 2009,25(15):2588-2589.4 张淑军,赵红梅.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分析J.齐鲁护 理杂志:2009,15(23):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