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3.1能源基地的建设每课一练2(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239366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3.1能源基地的建设每课一练2(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3.1能源基地的建设每课一练2(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3.1能源基地的建设每课一练2(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3.1能源基地的建设每课一练2(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3.1能源基地的建设每课一练2(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3.1能源基地的建设每课一练2(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3.1能源基地的建设每课一练2(人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 料推荐3.1 能源基地的建设每课一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能源开发对山西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开采露天矿要剥离表土,易造成水土流失B井矿巷道建设基本上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问题C对工矿废弃地的复垦不利于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D不必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来保护矿区的生态环境答案A2山西省煤炭开发过程中的“三废”治理不包括()A 矿区道路和作业面洒水除尘B复垦造林C废渣转移到外地D沉淀净化废水答案C3关于山西省能源基地露天采矿区生态建设的理想组合是()A 农业经营 复垦 采矿 回填 筑坝B筑坝 采矿 回填 复垦 农业经营C采矿 回填 复垦 农业经营 筑坝D筑坝 采

2、矿 复垦 农业经营 回填答案B解析筑坝 采矿 回填 复垦 农业经营, 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读“ 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 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 46 题。4我国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A 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5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 工艺流程复杂B环境污染严重C水资源短缺D消费市场狭小6在我国推广应用“煤变油”技术的意义在于()A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降低煤炭的开采成本C增加能源生产总量D降低石油对外依赖程度答案4.B5.C6.D解析第

3、 4 题,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启动 “ 煤变油 ”工程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1最新 料推荐优势。第 5 题,从 “ 煤变油 ”工艺图可以看出,该工艺需要大量的水,而本区主要属于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短缺。第 6 题,“ 煤变油 ” 后,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会减少,对煤炭的开采成本和能源生产总量没有影响,但可增加石油产量,降低对外来石油的依赖程度。焦作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除原煤外, 铝土、耐火黏土等矿产丰富。另外,其交通便利,山川秀美, 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等旅游胜地, 农业基础良好, 粮食产量高。 结合下图完成 7 8 题。7下列与焦作市目前的工业地域类型最接近的是()A

4、意大利的新工业区B德国的鲁尔区C美国的“硅谷”D北京中关村8下列关于焦作市的发展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 发展炼铝工业B由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转变C形成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D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答案7.B8.C解析第 7 题,由材料可知, 焦作市的工业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与鲁尔区最接近。第8 题,焦作没有石油资源,因此发展石化工业不符合焦作的实际情况。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最新 料推荐(1) 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在框图中填上适当的工业部门,完成煤炭生产的产业链。该产业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 _ 、 _ 、 _ 。(2) 未来

5、中国将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将会导致图示地区 _工业的衰落,该地实施的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措施是什么?(3) 为做到“环境友好” ,该地进一步采取了 _ 、_ 和_ 等措施。答案(1) 从左往右、从上到下依次是:发电、炼铝、炼焦、化工、炼铁、炼钢。废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 煤炭 一方面建坑口电站,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并向外输出焦炭;延长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大力发展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3) 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三废”治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西能源基地能源的综合利用、

6、基地的发展方向。第(1) 题,结合山西矿产资源的分布和相关的产业链即可作答。第(2) 题,结合教材作答该地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措施。第 (3)题,环境保护要贯彻到生产的全过程。读以下 “ 两个区域略图 ”, 回答 10 11 题。10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A 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11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A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答案10.D11.B解析第 10题,右图中所示为德国鲁尔工业区,为重工业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水土流失较轻,城市化水平高

7、;左图所示为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不高;两地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重化工业均为主要工业部门之一。第11 题,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适用于德国鲁尔区; 建设水运网,对河道较少的山西不适用;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但不能根本解决环境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适用于老工业区的改造,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两地共同的措施。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份,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 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读“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 12 13 题。3最新 料推荐12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提高煤炭生产的

8、产量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A B C D13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了当地大气、 水的污染 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A B C D答案12.D13.C解析第 12题,煤炭的深加工,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煤炭的气化,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焦炉气和二氧化硫等部分气体的回收,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图中涉及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没有发生转移。第13 题,生产结构的变化,只是改变了生产方式,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由于减少了煤炭的外运量,当地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增多,加快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

9、染,从而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14 2010 年 12 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我国设立的第9 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读山西省的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 从位置、地形、气候方面,概述山西省的自然条件。(2) 据下表分析山西省经济的特点。山西省的产业结构表产业GDP 产值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产业比重第一产业276.6 亿元2.7%5.8%第二产业2 742.5 亿元72.9%57.8%第三产业1 727.4 亿元24.4%36.4%2006 年山西省 GDP 达

10、到 4 746.5 亿元,轻重工业的比重为5.7 94.3,以煤炭开采和加工利用为主的产业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3) 根据上述图表资料,你认为山西省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4最新 料推荐(4) 根据上述图表资料,分析山西省应怎样调整产业结构,才能实现资料型经济转型。答案 (1)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以北,长城以南;地形主要以黄土高原为主,中部为河谷 (汾河谷地 );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2) 经济特点:山西第一产业较为薄弱,第三产业比重低,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较为薄弱,煤炭开采和加工利用为主的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3)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11、同时煤炭开采引起大面积地表下沉和塌陷,以煤炭为主的生产和消费结构造成大气和水源的污染严重。(4)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煤炭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 使煤炭工业向气化和液化产品的方向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工业比重;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析第 (1)题,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第(2)题,从表中的三大产业比重及变化分析。第 (3)题,煤炭开采可以造成水土流失和地表下沉,煤炭消费可以造成大气和水污染。第 (4)题,从煤炭深加工、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分析。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