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陕西教师心理学备考指导:言语与思维(一)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239176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陕西教师心理学备考指导:言语与思维(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陕西教师心理学备考指导:言语与思维(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陕西教师心理学备考指导:言语与思维(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陕西教师心理学备考指导:言语与思维(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陕西教师心理学备考指导:言语与思维(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陕西教师心理学备考指导:言语与思维(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陕西教师心理学备考指导:言语与思维(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often中公教育罠,:书、: :?.O中公教育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4陕西教师心理学备考指导:言语与思维(一)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考点:第二章第五节言语与思维。本节考察点主要包括言语概 念、言语种类、中小学生言语的发展以及思维概述、思维特征类型、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过 程、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品质及时培养。.一-言五().言语和语言的概念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语言 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词。言语是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 过程。所以,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 是心理现象,

2、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语言虽不同于与言语,但两者又有密切的关系。言语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存在,离开语言 这种工具,人们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也就无法进行交际活动。语言也离不开言语, 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其交际工具作用,一旦某种语言不再 被人们用来进行交际,它终究要从社会上消失掉。总之,语言和言语是密切联系的但又是有 区别的。(二) 言语的种类言语通常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类。外部言语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其中,口 头言语又分为对话言语和独自言语。(1) 对话言语。对话言语指两个人或几个人直接交际时的言语活动,如聊天、座谈等。 对话言语是一种直接交际言语,具有情境

3、性、反应性和简略性。(2) 独自言语。独自言语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 的言语。它表现为报告、讲演等。它是说话者独自进行的一种展开性的、有准备的、有计划 的言语活动。(3) 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指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借助阅读来接受别人言 语的影响。它具有言语的随意性、展开性和计划性等特点。(4) 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它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 上产生的,具有隐蔽性和简略性。(三) 中小学生言语的发展1. 中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据研究,6岁儿童已经掌握了25003500个口头词汇,这些词汇能够保证儿童正常进行 交际。入学后,小学生

4、的口头言语水平得到迅速发展。一年级新生以对话言语占主导地位, 二、三年级学生的独自言语发展起来,四、五年级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初步完善,并合乎一定 的语法规则。进入初、高中之后,口头言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口头言语能力更强,能够清often中公教育-丹八-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晰、准确地对事物进行表达,除此以外,言语表达的幽默感、流畅性、美感等也得到发展。2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大量研究发现,识字是阅读的前提,理解是阅读的基础;小学生的阅读发展不平衡,个 体差异很大,女生优于男生。小学三年级学生已学会默读,至五年级达到高峰。中学阶段学 生阅读能力持续得到提高,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多,阅读速

5、度和阅读质量进一步提高。随着社 会阅历的增多,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逐步提升,逐渐获得了对困难材料和具有隐喻意义的 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3中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研究表明,独立写作能力在小学中年级以后才能达到。经过小学阶段的练习,中学阶段 学生开始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写作能力的个体差异很大。它以个体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为基础。4.中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个体内部语言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一是出声思维时期,二是过渡时期,三是无声 思维时期。刚入学的小学生处于出声思维的阶段。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在演算时无声语言逐渐开始 占主导地位,但是阅读或演算存在困难时,仍会用有声语言来“帮忙”,即使高年级学生也

6、是如此。进入初中后,学生的内部言语进一步发展。这个发展过程将持续终生。(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的要求,有人认为应该是“既要把握原文的本意,又要得出独特的见解”。一般认 为有效的阅读应该达到以下目标:认识和筛选信息;对抽象的道理加以具体说明,或对具体 的材料加以抽象和概括;把阅读所获信息加以组合、调整,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作出扩 展,对作品的是非得失、优劣加以判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训练过程的阶梯性;2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阅读技能;3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4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二、思维(一)思维概述1. 思维的

7、含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借助语言实 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知过程。2. 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吐J沁:=-r 中公教育一一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例如,医生通过号脉诊断疾病。(2) 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 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一切科学的概念、定理和定律、法则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 反映,是思维概括的结果。3. 思维的类型(1) 根据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可分为直觉

8、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直 觉动作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直观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它往往是人们在边做边想时发 生的,具有直观实践性的特点,离开了感知活动或动作,思维就不能进行。两三岁前的幼儿 就有初级的动作思维,他们只能在动作中思考。如他们能边摆弄手指边数数,边摆凳子当火 车开、边摆积木盖房子等。他们所思考的只是当时直接感知到并正在操作的物体,感知和动 作中断,思维也就停止。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表象是思维的材料, 思维过程往往表现为对表象的概括、加工和操作。具体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整体性、可操 作性等特点。儿童在发展语言之前就是依赖表象进行思

9、维的,如他们能够通过对各种不同年 龄的人的形象特征的概括,区分“叔叔”“阿姨” “爷爷”等。抽象逻辑思维也叫词语逻辑思维,它是用语言符号进行的思维。语言符号所体现的概念、 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命题等都是这种思维的主要材料。因此,只是当有了语言时才开 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具有抽象性、程序性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不直接依赖 所感知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它能超越生活经验的局限,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 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分析思维是遵循严密的逻辑程序和规律,逐步推导,然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做 出合理的结论的思维。如学生在解数学题时,通过多步的推理和论证,得出

10、答案的过程。分 析思维具有程序性的特点。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 敏锐、迅速地识别和整体地把握。足球运动员在一瞬间把握球场上对方球员的布局漏洞,不 失时机地把球踢进球门,就是直觉思维的表现。灵感现象就是直觉思维的结果。(3) 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 的、确定的答案。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 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4) 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造性思维也称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

11、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 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学生运用已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often中公教育K ? ZE -中公教育一一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的问题。这种思维创造性水平较低。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方式。例如,新的大型工具软件的开发,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 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5) 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例如,学前儿童根据他们的经验, 认为“果实是可食用的植物” “鸟是会飞的动物”。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 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例如,我们说“

12、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是理 论思维的结果。4. 科学概念的掌握概念的掌握是指个人借助词语,在人脑中把人类现有的概念转化为个体的概念的过程。 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 下几方面:(1) 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感性材料越丰富、全面,概念的掌握就越准确。 教学中可利用直观手段和实践活动提供感性材料或经验,如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参观考 察、实验研究等,以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2) 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学生头脑里常常已存在一些日常 概念。因此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它,使科学概念与之建立联系,发生作用。这

13、就要求教师在教 学中要做好以下两点:一要通过比较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差异,确定概念的内涵,牢固形 成科学概念;二要利用直观手段,生动显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学生的已有经验得到重组和 调整。(3) 充分利用“变式”。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是交融在一起的,这使学生 在学习科学概念时,容易混淆事物的本质特征。为了避免这种误解,在概念教学中可采用“变 式”。采用“变式”进行教学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各种方式改变 其非本质特征,呈现该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或形态,即从不同角度、方面组织感性材料,变 换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本质特征的方法;另一种是突出事物的某些非本质特征,改变

14、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呈现概念的内涵发生的变化,即改变事物的本质特征,但突出表现该 事物所具有的某些明显的学生易混淆的非本质特征,为了说明只要本质特征不同就不是原概 念所指的事物。例如,在讲“鸟是有羽毛的动物”这个概念时,列举会飞的蝙蝠、蝴蝶、蜜 蜂等动物,说明由于本质特征“有羽毛”变了,虽然都具有“会飞”的特征,但它们并不属 于鸟类。这种“变式”的利用,既可加深对“鸟”的本质特征的理解,又避免了扩大概念外 延的错误。(4) 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教师在讲解概念时,可将词语与感性材料结合起来运用,取二often中公教育K吵心廿叭乩丄“卅心中公教育一 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者之长,使学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概念内涵,掌握概念本质。(5) 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概念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构成 一个体系而存在的。掌握概念不仅要分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要从本质特征出发,把概念 纳入一定的概念体系。把学到的概念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它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检验对 概念的掌握程度。概念的应用可以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举例说明概念,阐述概念的内涵;二 是处理实际问题,如解题、试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