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话语标记功能研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2368851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英语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话语标记功能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英语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话语标记功能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英语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话语标记功能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英语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话语标记功能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英语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话语标记功能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英语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话语标记功能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英语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话语标记功能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语课堂中师生对话语用标记的使用摘要:本文针对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和记)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话轮转换的机制,发现使用语用标记对英语课堂上师生话轮转换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英语课堂对话,话轮转换,话语标记功能一、 引言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大多采用讲座型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主体。课堂的主要活动方式则是采用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录的“填灌式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很多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惰性状态,不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教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阅读能力、词汇量、语法知识方面也许尚可,但语言交际能力却不令人满意,更谈不上综合

2、语言能力的提高。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交际教学法的兴起,近20年来,我国许多英语教师也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逐步认识到,在课堂上,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而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交际情景、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意念、思想。于是英语语言教学把重心从培养学生的语法能力转向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目前,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投身实践“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现了英语教学在迈向交际教学法。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主体时,教师不停地提示学生进入相关的教学活动。要真正实现课堂

3、上“以学生为中心”,需要对话轮转换的机制与策略有所认识。二、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特点 “基于问题的学习”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一部分,倡导“发展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它改变了沿用多年的“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复习知识、完成作业”的灌输接受型教学模式,代之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收集知识解决问题、教师总结评价”的研究互动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另一部分,其实早就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用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

4、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师生对话有以下几种特点:(一)理解性理解在这里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首先,理解是人对人的生命的理解。人通过了解人类的历史来理解人自己,理解人的生命的意义。其次,理解是人对人的理解。这种理解有两种主要形态,一是一个人通过语言分析和心理移情来再现他人本来所具有的原意,或通过复制或重构来重新体验他人的心理或精神,以达到对他人的理解。二是交往中的两个主体,彼此的认可或对某事达成的共识。再次,理解是人对自己的理解。人通过关注自己生命的意义,通过思考并践行为什么活着和应该怎样活着的过程,来展现着

5、人的生命,生成着自己的生命。理解的过程就是生命展现的过程。“对话”的师生建立关系强调理解的重要性,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并以理解作为进一步“对话”的基础。“理解被视为解释者在心理上重新体验他人心理或精神的复制和重构过程。”9“对话”的师生建立关系,是师生双方面对面,每一方都把另一方看作是与自己交谈的“你”,在“我你”关系中,双方都以平等的姿态,在共同的话语上沟通、交流。这种沟通与交流是开放的,各方都敞开自己的心扉,以理解他人为基点,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在“我你”关系中,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视学生为发展的独特的个体,尊重学生现有的状态,尊重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发展

6、的可能性。当听到“对话”话语时,“我”将会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对方话语的内涵,力图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真正思想。(二)交互性所谓交互性,是指师生形成交互主体性关系,即主体间性,并体现在所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哈贝马斯关于社会交往沟通行动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西方哲学中有关人类主体性的认识,开始步入对“交互主体性”或“主体间性”的日益重视阶段。实际上,这种主体性是关注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体现出来和所依赖的“交互主体性”或“主体间性”。“这种交互主体性关注的是人际交互世界中人与人之间共享的主观性或共通感何以可能,并探讨这种主体间性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存在意义。”10师生之间“对话”的交互性,不仅是指两个

7、主体在“对话”中的相互作用,而且指师生形成了互主体性关系,即主体间性。相对于对方,谁也不是主体,谁也不是对象,谁也不能控制谁、操纵谁,或者强行把意志强加于另一方。互主体性关系说明师生双方共同享有某种和谐、某种一致,师生双方共同达致理解与沟通,双方不是“主体客体”关系,也不是“人物”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承认与理解的社会性关系。(三)情境性师生课堂“对话”关系所显现的是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并没有规则和确定性。人文科学领域中的“解释学革命”论认为,“人类的认识也同各物种的生产一样,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各种不同的视界相互碰撞和交融的结果,因而带有偶然性和突变性”。11师生课堂“对话”关系作为一

8、种教育活动,并不能按照计划的每个细节进行操作,师生交互活动依赖于教育过程中的变化,是按照“对话”本身的规则进行的。它有一定的原则、模式和方法,但无特定的原则、模式和方法,因为师生“对话”依据双方经验的增长和精神的变化而变化。(四)生成性“对话”教学要求我们应把受教育者看成是一个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这实际上就是对主体性的一种高度承认。12“解释学”认为,解释意味着两种不同视野的融合。这样一来,创造的含义就发生了转变。换言之,是通过强化己经存在的交流和联系,促动一种生成。师生交往“对话”关系具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这样就可

9、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师生交往“对话”中,正是由于出现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生成。三、 话轮与话轮转换机制话轮是某一讲话人在一个典型的、有序的、有多人参加的会话中单独讲话的时间段。早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就指出,会话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过程,并提出了话轮转换机制的几点规则,即任何话轮的首个转换相关处出现时:1.如果出现了“当前讲话人选择下一讲话人”的情况,那么被选择的一方有权力也有义务接起下一话轮并开始讲话,而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权力也没有义务讲话。2.如果没有出现“当前讲话人选择下一讲话人”的情况,那么自我选择的机会就出现了;第一个实行自我选择的人就会获得话轮。3.如果没有出现“

10、当前讲话人选择下一讲话人”的情况,那么当前讲话人可以继续讲话,直到话轮转换出现。从上述规则中可以看出,人们的言谈应对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遵守一定的顺序,也就是说会话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技巧。国内不少学者对此已有研究,认为娴熟的话轮转换是交际能力之一,它要求一个人在观察话轮进行的同时,判断获取发言权的机会,而且还要考虑获得发言权后应怎么说。没有这种能力,就无法有效地用外语进行自然会话。而通过让学习者自行探索各种情境下语言的使用,学习者对话语模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语言学因素都会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评价。其实,每一次话轮转换都会得到当前说话者的某种暗示,暗示话轮转换的话语我们称之为“语用标记”。下一

11、个话轮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语用标记的选择。四、 语用标记分析语用标记(pragmatic marker)指基于语境对说话者的表达起到促进作用的词或词组,包括一些副词如连接副词、解释性的副词、情态副词、大部分连词、语气词。学生是否能真正得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向学生分配话轮,让学生充分获得发话的机会,从而获得一定的话轮。教师和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语用标记的功能会使教师能在课堂上成成为成功的话轮分配者,对英语交际教学法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上所述,每一个话轮的获得及其内容都取决于语用标记,说明了不同的语用标记具有不同的功能。基于对以往研究者对获得话轮的个别语用标记的综合,

12、如Schiffrin对话轮开头的well,and,so和but的区别的研究7,Redeker oh8,Erman you know9,Smith & Clark uh/er/erm/uhm/mm10, Wierzbicka oh11, Cook yes, but,well和surely12,Condon ok13,并参考卫乃兴1和何安平&徐曼菲2对获得话轮的语用标记的总结,我们对获得话轮的语用标记的具体功能进行分类总结(表1),并作为本研究的搜索词进行比较分析。由于uh/er/erm/uhm/mm是不同的停顿标记,在不同的个人和国家不同的使用,在文中,我们把它们作为一个词的不同变体查询。Oka

13、y/ok也是作为一个词的两个变体,oh/ah也是一样的情况。另外,一些反应词将从结果中手工删除,因为Yngve认为话轮指人们获得说话机会并有意保持一定时间的结果,与反应词不同,一些反应词(reactive token)本身并不能够成为一个话轮,也不开始一个话轮14。根据表一获得话轮的语用标记,我们可以看到同一语用功能可使用不同的语用标记实现。对上一个话轮内容的否定这一语用功能可以通过well,I think和but三个语用标记实现。其次,well, uh/er/erm/uhm/mm和I think都可以表达不情愿的获得话轮或没有准备、不知道说什么。从表1还可以看到well有多种语用功能:不情愿的获得话轮;没有准备,不知道说什么;对上一个话轮内容的否定;话题转换。五、 结论(1)教师应注意教学生使用语用标记进行话轮转换这一策略;(2)课堂教学形式需要改革,如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给学习者创造一些话轮转换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