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设计2(人教语文3B)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2368518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杨桃教学设计2(人教语文3B)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画杨桃教学设计2(人教语文3B)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画杨桃教学设计2(人教语文3B)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画杨桃教学设计2(人教语文3B)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画杨桃教学设计2(人教语文3B)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画杨桃教学设计2(人教语文3B)》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杨桃教学设计2(人教语文3B)(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杨桃教学设计二学习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重点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1、 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2、 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程序教与学意图一、看杨桃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板书课题:11画杨桃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二、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1)会认6个生字;(

2、2)会读课文;(3)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a谁读得最棒?b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学提问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1)是否划出重点词句?(2)是否会提问?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

3、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四、齐探究(一)读第一段,讨论a、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 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2、练习朗读。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二)、读第二段,讨论b、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画画一丝不苟“。(三)、学习下一段过渡: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4、。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程序教与学意图四、齐探究“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四)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

5、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五)、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意思:一、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二、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应该实事求是。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对老师讲的

6、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五、学表演1、 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六、学写法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1、 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2、 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3、 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引导学生把读与写 自觉联系起来 。从读中悟写作方法。七、抄句子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2、读一读资料袋。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